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1 05:00:18瀏覽24785|回應10|推薦74 | |
江蘇周莊 江浙區域魚鮮蝦蟹四季不斷,鮮果蔬菜應時而出,因此造就出姑蘇揚州講究時令,有著春嘗頭鮮,夏吃清淡,秋品風味,冬時滋補的傳統,一些名菜佳餚,各有四時八節,各有應市時間。 魚類皆以嘗頭鮮為貴,有正塘鱖,四鰣,五白,六鯿,七鰻,八巴,九鯽;而適合吃鯽魚的日子,隨著天氣日趨暖和也漸漸進入尾聲,再不然又要等到九月十月後了。 三指幅河鯽魚 此區菜系於河鮮菜餚方面,爐火純青自是不在話下,每每令古今饕客無不頻頻讚嘆。 湖河當中,以鯽魚是最普通、在民間也是人民最喜歡的魚種,理由不外乎容易取得,價格實惠,江浙兩地許些菜肴事實是相輔相成的,甚至是互相重疊亦稀鬆平常。 一般人以為的上海菜當中,大部分是傳自或是變化於江浙兩地菜餚;為人熟知的經典菜如五香燻魚或是蔥烤鯽魚即是如此,然蔥烤鯽魚其真名並不是如上述的稱為烤,而真實用字可是另一字,稱之為蔥〈火靠〉鯽魚,讀音靠。 坊間稱之為蔥烤鯽魚為便宜行事之法抑或以訛傳訛之說。 與我們一般熟知的烤,毫無關係。 況且烤字清朝中後期才有的俗體字,在正統的典籍當中根本不存在。 杭州東坡肉 火靠一般解釋為以小火長時間把湯汁收緊,平均比燒法還要多一倍時間。(該烹調技法詳細說明於注釋) 此技法菜色有(火靠暫以靠字替代)靠海參,靠大蝦,靠元魚,還有蔥 火靠鯽魚,東坡肉皆為靠技法經典菜色。 : 對於如何選擇鯽魚及吃法,歷代古籍中都有記載,元朝倪瓚,清代李漁,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所述為最直接。袁枚:鯽魚先要善買,擇其扁身而帶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後一提,肉即卸骨而下。黑脊深身者,崛強槎枒,魚中之喇子也,斷不可食…………。上述似乎就是現今臺灣有分軟骨與硬骨鯽魚之分的道理是一致。(這要相關專家來證實)。 : 鯽魚大小也以三指幅左右且帶卵為佳上品。 皆下來就是鯽魚處理,首先要先清肚,據熟識江浙師傅所傳授,鯽魚最腥的部分不在於內臟,也不在於魚鰓,而在於咽喉的一塊小石子上,只要這個部分不清除乾淨,味道總是帶著麼點魚腥味,但事實是這樣嗎? 留給有興趣的人去發掘證實吧! : 老上海的最愛 老蔡老抽 亦稱紅醬油 作此菜,老上海多喜歡用香港淘大或是老牌子老蔡等生抽混以老抽作色,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台灣較容易買到的冠益華記金標老抽,與我說的老抽可是差距頗大,雖然香港很多食店粥檔,都用該牌,但是與華東華北的老抽還是極為不同,前者只有調色功能,醬香味少的可憐。但是調色功能卻是他牌難以匹敵。 : 此菜的第二主角_蔥 在清好鯽魚內臟後,放許些醬油,再灑點醋幫助軟化魚刺,之後油炸起來可加速酥爛,省能源又適口,真所謂一舉數得吧? 起油鍋下醃好的鯽魚,炸至酥透,再另起鍋下油下大量蔥段(20cm左右)略微煸炒,下薑片,2/3醬油,清湯,下炸好的鯽魚,以漫過鯽魚為度。大火滾沸之際轉小火,慢慢收汁,待湯汁低於2/3時,再轉微火,徐徐加入砂糖,一邊調味,並慢慢收汁,醬油也是慢慢批次加入一般需耗時三到四小時。 唯需記住此菜為涼菜,(注意是涼菜為常溫而不是冰菜)所以熱嚐要有點略甜,這樣冷吃才會剛好。 一般這菜的味型是甜出頭,咸收口。 收汁即將完成 : 這樣的甜口味道北方人多吃不習慣,台灣人或許接受程度還可以,還有人言道那個蘇式燻魚,據說要以熱飽和糖汁來泡才是標準,要吃本幫菜嗎? 先帶副牙刷,記住勤刷牙,免的吃了好食也犯了齲齒就划不來了. ^^ 注釋: 火靠這字源於寧波話,為對於該烹調技法的稱呼亦算是方言,在康熙,廣韻,說文等均查無此字,與烤字一樣是個民俗字並未列入典籍,烤字疑似是清朝以後才漸漸被正規典籍紀述所採納列編。 火靠一般歸類為水烹法,與燒,燉,燜,煨,燴,扒,汆,涮,煮,熬,醬,浸,滷,密汁等為同一系列。 但有些區域不認同其為獨立一技法,甚至是與燒法相提並論,旦細究起來還是有所區別的。 火靠一字由來有一說法,是來自於灶爐的相對配置,因此類菜餚需文火長時烹製,所以把容器移開主爐火,卻緊挨在主火旁來達到文火慢烹,也就是靠在主火旁,而不放置於主火之上,故曰<火靠>。 當中還可細分為清火靠與乾火靠之分。 : 堂口伙計! 麻利點~ 該出菜啦!! 結後語: 噗友尋問間的對話 M君說 蔥ㄎㄠˋ鯽魚到底有蛋還是沒蛋好 M君說 個人只愛吃魚肉,但家人都要挑有蛋的 M君說 蛋又不入味,硬硬的有啥好吃 L君說 馬丁諾: 我也是,不懂 噗主 L君: M君: 華人對於蛋是一種精華滋養的聚集,所以理所當然想像魚但也是最滋補,但以風味口感來說,真的是普通到不行。 按:這噗主就是在下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