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12 17:01:32瀏覽335|回應0|推薦0 | |
「山上寶訓」中的「金科玉律」 2021年2月12日
在基督教新約聖經中,耶穌基督的「山上寶訓」(Sermon on the Mount)在教導信徒生活方面,可以說是極為重要且影響深遠的講道;就算是不從宗教的眼光來看(畢竟全世界尚有幾十億人並非基督宗教的信徒),也足可當作為人處世的指針。在《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節》中,耶穌基督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這一節經文,可以說是「金科玉律」(Golden Rule),相當於中文裏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有說是「己所欲者,施於人」。 人世間的種種煩惱,皆是起因於我們身、口、意上面的各種妄想分別執著。尤其在言語方面,所造作的分別執著越多,煩惱就越大,甚至於招來不測之禍。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平常是怎麼樣跟人說話的?當我們與他人談論一個重要的話題―無論是宗教的、哲學的、政治的、或是倫理學的―之時,我們可以跟與自己擁有完全不同信仰的人,能夠針對這麼一個重要的議題,進行有意義的討論嗎?我們願意去傾聽他們的論點,正如我們希望他們也同樣傾聽我們的論點嗎? 也許一般人會認為「口舌之爭」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也會有人主張「蠟燭不點不亮,真理愈辯愈明」,因而擺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式,非要他人接受我們的觀點不可。問題在於,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例子多不勝數;國際之間的來往,更要注意說話的技巧,怎樣說話甚至成了一門專業的學問或藝術。話出如風,話一出口,就難以收回。耶穌基督的「金科玉律」告訴我們潛藏在其中的一項社會倫理的規則:當你想到要對他人說甚麼或是做甚麼的時候,先問問你自己,你希望他人對你說甚麼或是說甚麼。在數學上,兩點之間的直線雖然是最短的線,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卻有可能是最遠的一條線,更有可能是一條永遠到不了終點的線!因此,道要「曲成」,要婉轉,要柔和,要應機施作,要帶給人溫暖。 當你想要談論某些重要議題―神學、倫理、政治、或者哲學、民主、人權…―之時,你會希望他人如何對待你?你希望他們有禮貌地傾聽、加入討論、雖然並不一定同意你的觀點,但是仍舊尊重你的看法?或者,你希望他們叫你閉嘴,漠視你正在說的話,同時藐視你和責難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的態度。 我們的學校教育,幾乎不會教導學生怎樣說話―怎樣向別人說話,以及用怎樣的態度去聽別人說話!有很多時候,當你跟學生討論他們並不同意卻又是重要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常常會在背後用極為難聽的語言在批評你,甚至用充滿某種政治意識形態的語言來打擊你,完全不必舉出任何令人可以稱之為理由的理由。你想與他們針對某一個重要的議題,進行有意義的交談的時候,你才發覺他們根本無意尊重你和你的想法。他們只想把談話引到一個情緒性的反應,而不是真正有意義的交談。當然,他們希望我們去傾聽他們所思所想;實際上,他們就只是要我們贊同他們,要不然就閉嘴。這會是耶穌基督所主張的「金科玉律」嗎? 現代的社會隨著網路科技社群媒體的發達、最近數年來隨著某些有影響力的煽動、導致民粹主義的興起;某些激進的政治意識形態以唯我獨尊的面貌出現;古典人文教育的挫折;各種宗教原始教義的裂痕;...使得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所謂「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社會當中。在台灣的媒體「風傳媒」於2020年7月11日以此做了一個新聞標題,叫做:「「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你不可不知的一個網絡新詞」(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2201, 2020/07/11)。在報導中指出,「取消文化」指的是一種抵制行為,尤其是在網上發起的抵制行為。社群媒體上常見某知名人物,或某家知名企業因為說了或做了一些令某些人反感或不能接受的言論或行為,然後就被各種輿論抵制,其工作機會、商業代言、企業贊助,甚至其網路影響力「全被取消」。近年來,由於「取消文化」的盛行,也有人批評「取消文化」縮小了表達個人的言論自由,對於差異性多元化的容忍度也降低了。社群媒體的確能提升社會正向的改變,但是不能因為「取消文化」而失去公開辯論的環境。公開羞辱、集體排斥、盲目的道德觀,並無助於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理性辯論。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缺乏光榮感和互相尊重的「取消文化」的社會中,我們寧願讓另類不同的信念禁聲,而不願從事有意義的對話。別人告訴我們,那些與我們思想觀點不同的人,就應該接受「再教育」,甚至讓他們在我們的社會中「消失」,好保持社會意識的純淨,大家觀點一致,步伐一致,那就是一個美好社會的前景! 「取消文化」也存在於學術和宗教的領域之中。就以宗教而言,我們總是會聽人貶低某人是屬於某某宗教,只因為他是某某教派的信徒,乍聽之下,以為這實際上是一個論證。其實不然。那只是把某人的觀點加以取消,並不是在進行一個有意義的討論。吾人相信,X教派的領袖並不會輕視Y教派的領袖;我們相信他們應該會有一場有意義的、激動人心的對話。 無論何時,當我們對任何重要的事情進行一場對話的時候,一定會有或多或少的不舒服不自在,因為這場對話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但那不是甚麼特別嚴重的事。我們應該不會真的認為我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真實無誤的。假設我們真的如此相信,我們希望別人怎樣來對待我們呢?我們會希望他們叫我們閉嘴、忽略我們所相信的事物、以及輕視我們嗎?我想,我們會希望他人尊重我們,對我們的觀念給予真誠地評價。他們不必然要同意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每一個觀點,但是我們會希望得到他們的尊重。因此,我們會以一種期待從他人身上學習到某些事物的態度,去傾聽每一位對我們說話的人。 在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中,我們發現有許多人並不願意與我們的信念交流互動,而是寧願以貶抑我們的方式,來貶抑我們的信念。讓我們再一次地確認:「金科玉律」可以指引我們如何對待他人,也不要因為是耶穌基督的講道而置之不顧。我們不需要去貶抑他人,而且以不願去傾聽他人話語的態度,才可以對重要的議題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我們希望他人以尊重和尊嚴來對待我們,也讓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如此,也就實踐了耶穌基督對我們生活上的要求。 就讓我們再重複一次耶穌基督的話,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