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都身處歷史的洪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讀後感(之三)
2011/12/21 20:45:58瀏覽261|回應0|推薦0

n        不可或忘的1949年以前及1949年以後

誠如前述,黃仁宇博士稱:「中國過去一百五十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一般稱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為近代中國之始,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咸認是中國一連串遭受列強侵略,喪權辱國之始。然歷史之演變並非1840年前全無徵兆,並非1840年清朝中國由強盛突然轉變為衰弱,清朝的對外態度有許多值得探討。清朝康雍乾時代號稱是中國盛世,然而盛極而衰,禍福相倚,亦是老子、易經教導我們的道理。

 

l        中西方的衝突

自明朝末年便來中國傳教的湯若望(Adam Schall),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接續向康熙皇帝證明西方曆算、天文、科技、軍火之精良,西方傳教士承歐洲教會之命,試圖藉助西方科技專業勸服中國人皈依天主教,「來到中國的洋人,自恃科技過人,以為中國很需要他們,把中國過於簡化,以合於其目的,而無能理解儒家思想道德結構的頑強頡頏,誤將敵意以為一時的悖常」[1]。天主教會屢遭朝廷禁止傳教,然傳教士屢退屢進,中國能服膺西方科技之奇淫技巧,而無法服膺西方教會文化,實因中西文化均為深長久遠,無法短期融合之故。

 

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和中國的士大夫階級乃是天敵。雙方都享有特權可以免挨縣官責打,雙方也都是教導天地宇宙道理的人。競爭對立是在所難免。保羅‧柯文(Paul Cohen)引用一名早期傳教士的話,頗具代表意義。此人認為,儒家士大夫外表作出來的禮貌文雅之下「除了詭詐、無知、粗魯、庸俗、自尊自大、對一切外國事物頑固仇恨之外,什麼都沒有」。對方的感想正是半斤八兩。在士大夫讀書人眼中,傳教士乃是外國來的顛覆份子,拿砲艇作他們傷風敗俗行為的後盾。守舊的愛國份子痛恨也害怕這些外來的不速之客。[2]

 

十九世紀的中西融合並未成功。費正清解釋到部分,他說「入侵的西方人有能力參與清朝的權力結構,也的確參與了部分,卻無法像以往的入侵蠻族一樣融入中國文化。晚清中國誤判了此一融合。中國認為可以把西方納進中國所整理的乾坤大架構中,同時由西方吸收科技上的好處。中國的說法是:西方使節在中國皇帝之前直發抖,緊張之下連文書都掉了;做最後決定的,永遠是中國上邦。而西方的描述卻說,大批中國人將投入耶穌的懷抱,幾百萬人將捨棄筷子,改用刀叉,中國人人身上將都穿上棉衫,很快就叫英國曼徹斯特市遍地黃金。大家的盼望都是一場空,但是誤判最慘的是清廷。[3]

 



[1] 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改變中國(To Change China – Western Advisors in China, 1620-1960),第37頁,時報出版社,2004

[2]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第246頁,正中書局,1994

[3] 譚若思(Ross Terrill),一中帝國大夢(The New Chinese Empire),第101頁,雅言出版社,2004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rcerer125&aid=59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