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輕人愛花錢、不愛存錢, 該怪誰?---萬海輕鬆理財專欄12
2018/04/08 16:19:01瀏覽4981|回應0|推薦13

<年輕人愛花錢、不愛存錢, 該怪誰?---萬海輕鬆理財專欄12>

註:本文刊登於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所出版的公益刊物<停泊棧>第69期,出刊於2017年12月。http://charity.wanhai.com/do/usr/Init?method=sildesPage&ariticle_id=ARITICLE20171219122348433&objId=

**********************************

從事理財教育多年,總會碰到不少聽眾為年輕族群。年輕人不太愛理財,當中很大的原因應該是與自認薪水領得不夠多,故而沒能力存錢有關。但問題真是如此嗎?

我曾經在某國立大學演講時,問過台下多數為大三、大四的學生,若扣除住宿費用,一個月生活消費支出能控制在1萬元以下者舉手?現場數百人,竟無一人。1.5萬元以內呢?開始有兩、三個人舉手。2萬元以內呢?舉手的人數又多了一些。

換言之,多數大學生的月消費竟然在2萬元以上!

即使多數人屬於沉默不表態的大眾,但以舉手的冷清狀況來看,仍可推估有六成以上的大學生月支出額在2萬元以上。若這些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不改,以目前職場新鮮人起薪均值行情僅約在2.6萬元來看,存錢能力當然非常有限。

儲蓄的習慣可從小養成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在某一個社區教育的場合,當我把前述案例跟一堆家長分享,並希望家長能從教養源頭就導正小孩的消費習慣時,一位媽媽主動舉手告訴我,她有兩個孩子,都是大學剛畢業,兩人就學時的月支出都能控制在1萬元以內,甚至壓低到8,000元以內。也因此,兩個孩子都有儲蓄的好習慣,搭配就學時的工讀所得,每月可以儲蓄5,000元,一年可存6萬。

四年下來,畢業時兩個孩子的存款簿裡都有20萬元以上。

同樣是台灣年輕人,為何消費習慣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我認為,關鍵的問題還是出在家長的教養觀念上。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直接指責年輕人愛花錢,因為「愛花錢」是一個很主觀的字眼。每月要花多少錢以上才叫「亂花錢」?多少錢以內才叫「不愛亂花錢」呢?其實並無客觀的數字來做分野。

就理財的角度來說,一個人能否量入為出、維持收支平衡,才是客觀的準據。一個月收入10萬元的人,每月支出能控制在5萬元以內,絕對是消費很有節制的人;但一個月收入4萬元的人,每月支出卻達5萬元,就絕對是亂花錢。

如果收支能否平衡是衡量理財能力的客觀準據,則富裕的上一代在孩子就讀大學時,就養成每月近3萬元(相當於畢業後就業的月收入)的生活支出習慣,不就等於嚴重戕害孩子將來的理財收支平衡能力嗎?

教孩子學會平衡收支

當孩子的胃口被養大,而就業市場的收入水平卻未必能跟上,就只會導致下列兩種現象。一、月光族:工作收入與學生時期的生活支出水平相同,當然每月所得花光光;二、靠爸族:工作收入無法跟上每月支出,只好伸手繼續向父母要零用金,或者寄宿於父母家中。

良好的理財,需要良好的收支平衡能力。但一個年輕人的收支天秤上,從小右邊的支出面就已經養成頗具份量的消費習慣,進入職場後的左邊現金流量又撐不上來,人生肯定會有失衡感。

當所得永遠追不上人生所想與所需時,年輕人對前途感到茫然與困惑,也屬正常。 導正前途茫茫的藥方,一部分當然需要國家經濟成長、產業升級、薪資水平提升;但另一方面,家長不也是應該及早讓年輕人的消費慣性與經濟的冷環境接軌,提早有遠見地降低年輕人的消費尺度,以避免日後的社會適應不良嗎?

但我很少在台灣見到有類似文章中所提到的媽媽,願意鼓勵孩子節制支出,甚至透過工讀來培養儲蓄所得的能力。

我一直認為理財不是一種讀了什麼書,或上了什麼專業訓練,就能夠把錢打理得順順當當,甚至生財有道的學問。理財是一門生活學,是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甚至鐵了心,衡酌社會環境變化,懂得在冬天把小孩揪出溫暖的被窩,及早在雪地中養成抗寒的體力。

所以我認為不是年輕人愛花錢、不愛存錢,而是家長給的棉被太溫暖了,而整個經濟社會又不斷走向冰河時期,只好讓年輕人背上「月光族」的罪名,且成了揮之不去的原罪。

王志鈞 國際財經作家,深耕台灣家庭理財教育十年以上,致力提升正確的財富觀念。作者提供免費理財諮詢,歡迎來信:solon8888@yahoo.com.tw

演講與課程邀請:http://guruwang.com/

註:本部落格不提供業配文服務,並謝絕各金融機構或商業單位的廣告代言邀約!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1144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