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絕對不敎的一段獨立運動史
離台灣地理環境最接近的島國,就是菲律賓。台灣獨立這個宏願,一勾動就是全球最大的兩個軍事集團。台獨運動者最常津津樂道相提並論的,便是美國從英國獨立,美麗而遙遠的故事,反而對於近在咫尺,菲律賓獨立運動的歷史,絕口不提。曾有句名言說:『如果人類忘記了歷史,那麼歷史就會不斷重複地發生。』讓我們來回味一下這段被忽略的歷史,並從中找尋可供台灣人借鏡的蛛絲馬跡。
首先,地理上,菲律賓群島由呂宋與棉蘭老(民答那峨)兩個大島形成。早期,南島語系的原始人種分佈整個菲律賓群島。西元13世紀初,阿拉伯商人以和平的方式為這片群島注入了較為先進的伊斯蘭文明,大小諸島上曾先後產生過不少伊斯蘭島國,中國史書中便曾有記載明成祖年間來朝的伊斯蘭國家蘇祿王國的故事。16世紀麥哲倫『發現』此處後,西班牙人首先在呂宋島興建馬尼拉城,並且以當時國王菲力普二世之名,命名該地為『菲律賓』。但嚴格說來,西班牙人的勢力在殖民的350年間,從未成功進入過南部棉蘭老群島一帶。就連隨後的美國殖民政府,其有效行政範圍也只在侷限在北部的呂宋群島一帶。以下本文中所提及的『菲律賓』,主要是以呂宋島為主。
再來,從族群組成來分,早期西班牙殖民時代,依照社會地位,菲律賓人可分為社會地位最高但人口最少,出生於伊比利半島母國上的『半島人』(Peninsular);社會地位中等,純正西裔血統但出生於當地的『克里歐優人』(Criollo),而其他馬來人、華人、與西班牙人彼此混血通婚組成的廣大社會底層,則稱為『昧斯地索人』(Mestizo),其中西裔者地位顯然略高。此外,當然也有純種的馬來人與華人移民。
19世紀初,西班牙本土在拿破崙的入侵下國力已弱。1823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後,大批『半島人』軍隊的移防導致『克里歐優人』地位嚴重受損,產生過一次兵變。然而,這些『克里歐優人』也好、西裔的『昧斯地索人』也好,都不希望與母國決裂而獨立。因為當時他們藉著教會與血統上的雙重優勢,長期掌握地方政經上的特權。反而是馬來人與華人住民從未停歇的反抗運動,才算得上是菲律賓獨立運動的始祖。
馬華裔的『昧斯地索人』,隨著西班牙放寬就學及參政的機會,逐漸在社會上與原來掌控資源的教會組織產生利益衝突。部份人士因此流亡海外,在接受到歐洲大陸自由主義的薰陶後,開始自稱『菲律賓人』(Filipino),成為菲律賓本土意識的覺醒與民族主義的起源。他們雖然在海外成立獨立運動的革命組織,在國內發起反抗攻擊,但是卻沒有一個真正無私奉獻革命的領袖。在一番內部爭權奪利後,最後的軍事領袖阿吉納爾多與西班牙政府協議以40萬披索的代價放棄反抗軍政府,流亡香港。
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自知其駐亞艦隊軍力不足以對呂宋島進行占領,於是利誘阿吉納爾多以同意菲律賓獨立來換取合作共同對抗西班牙。在美軍的協助與民族主義大旗下,阿吉納爾多勢如破竹,除了馬尼拉城外,整個呂宋島幾乎全落入革命軍的手中,而其他的島嶼也陸續脫離西班牙的統治。然而,美西雙方確偷偷地達成秘密協定,絕不讓菲軍進入馬尼拉城。被瞞在鼓裡的菲軍在衝鋒號響起後與美軍一同攻城。美軍在幾無抵抗下進入了馬尼拉城,但另一邊的菲軍,則被西班牙守軍頑強地抵擋在馬尼拉城外。當西班牙人舉白旗投降後,阿吉納爾多意圖進入馬尼拉城同享美菲同盟的勝利果實時,卻只吃到了閉門羹。
阿吉納爾多對於美國人的正義抱持過份信心,反而安撫被關在馬尼拉城外忿忿不平的菲軍,他們錯失了將美軍逐出菲律賓的良機,卻給了美國人增援更多軍隊與大砲的時機。待巴黎和會後,菲律賓主權與資源被列強們重新瓜分。但此時他仍樂觀認為,只要美國國會不批准巴黎和約,和平解決仍有一線希望。因為當時在美國國內輿論仍對佔領菲律賓出現不少反對意見,巴黎和約想要在國會表決上獲得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數,也非易事。
誰料利慾薰心的美國人,率先且有計畫地殺戮菲律賓士兵,逼使菲軍還擊,而美軍便可藉機向毫無準備的菲軍發動全面攻擊。美國媒體更蓄意煽動扭曲真相,導致最後美國國會以一票之差通過佔領菲律賓的巴黎和約。自此,美軍的侵略行動得以充分取得美國國內法律的支持。兵員素質及武器裝備俱優的美軍,在全力增援下取得勝利是必然的結果。缺乏信念的阿吉納爾多被捕後,改宣誓改對美國政府效忠,使得菲律賓共和國再一次淪為強權的殖民地。
後記:二戰後美國廢除海外殖民制度,呂宋島的馬尼拉政權終於和平取得獨立。然而南部以棉蘭老島為首,伊斯蘭文化為主的摩洛人,他們的主權卻再一次地被出賣。他們的故事,又是另一個充滿血淚的塵封歷史,至今,仍是被自由世界所遺忘的一群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