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5 21:44:05瀏覽501|回應0|推薦2 | |
根據《聖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為亞伯拉罕,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裔;阿拉伯人則是以撒的同父異母兄弟以實瑪利的後裔;以撒和以實瑪利曾為爭奪父親土地的繼承權而發生衝突。
猶太人於兩千年前亡國後即飽受流離與被迫害的苦難。兩千年的苦難使他們最終得以在西方列強的支持下重返、重建歷史上的故國---以色列。當初,全世界善良而富有正義感的人們,無不同情和支持飽受苦難的猶太人重返家園、重建故國的願望;希望他們能以經過苦難洗禮的智慧,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國家,去實踐並顯揚猶太先知們的理想與教誨。 然而,這塊“猶太聖靈的發祥地”,在猶太祖先離開後的西元六百年開始,就被阿拉伯人佔有,並稱之為“巴勒斯坦”。兩千年前的主人們要回來和六百年來的主人們分享資源和權力,那不是任何一個民族所能欣然接受的。今天,全世界善良而富有正義感的人們,是不是也應該以同情和支持來幫助巴勒斯坦人擺脫飽受流離與被迫害的苦難? 這是一個難局,如果雙方要堅持那些屬於自己的理由,那麼血惺與暴力將不斷在那裏上演。當年的同父異母兄弟鬩牆,演變成今日以阿長期對抗。這是歷史的難局,卻不無宗教的諷喻;只是,全世界善良而富有正義感的人們,無不希望它有一個答案,一個寬容的,能與兩個古老民族智慧相秤的答案。 泰戈爾說:“民族的概念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最強烈的麻醉劑,它使整個民族可以實行一整套最惡毐的利己主義計劃,而一點也不意識到他們在道義上的墮落。”電影“甘地傳”其中一幕,當回印教徒發生嚴重流血衝突時,甘地絕食,一位印度教徒滿懷羞憤地跪到甘地跟前尋求告解:“我將下地獄,我殺了一名回教徒的小孩,…因為他們殺了我的孩子。”甘地深摯地告訴他恕罪之道:“去找一個父母被殺的回教徒孤兒,然後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回教徒的方式來養育他。” 一個在美國貧民區長大的白人﹔因為小時候父親被兩個黑人所射殺而無法去除仇視黑人的心態。但有一天在自己的家中,他阻止一位朋友說反黑人的笑話,因為他的孩子就在旁邊;他說他不要孩子長大後恨任何人。 族群、宗教、意識形態的執著與偏見是人類最大的心魔;欣賞與寬容是人類最高貴的靈魂。所有因族群、宗教、意識形態所引發的爭執與衝突,若不從欣賞與寬容的途徑去處理,將只剩暴力與血惺一條路。 在衝突、災難發生時,當每個人都被“自戀”的心魔所蒙蔽時;包容與理性的聲音最可貴,卻最孤寂、最被排斥;這是人類歷史的殘酷事實,卻是人類文明要繼續向前推進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要超越心魔,很難;但,沒有更容易的路了。 ( 原載馬來西亞《勁報》“莽蒼蒼”專欄 ,25-11-2001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