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5 20:48:02瀏覽429|回應1|推薦3 | |
人世間的許多悲劇,往往是把許多複雜問題做了簡單的定論及處理。就以中台兩岸問題為例,若只能從“統、獨”兩個角度找出路,在可預見的將來,肯定是一條死路,或血路;沒有出路。中台兩岸的矛盾有其複雜的歷史糾葛,豈是“統獨”二字所能簡而化之。是否可以在統獨之間另闢蹊徑,保持現狀,彼此寬容相待,以時間換取空間,把“答案”推給“未來”。像李登輝那種粗糙又情緒化的言論,雖然可以讓島內的獨派和本土派爽快,卻也同時為島內的族群關係和兩岸關係平添更多的緊張和矛盾。同樣的,中國對臺灣長期來的文攻武嚇以及處處阻撓其國際活動空間,其所達到的最顯著效果就是,使臺灣與“祖國統一”的目標漸行漸遠而已。
人類歷史上無數悲劇,往往都是簡單思考和魯莽行動的結果。要在群情激憤中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容易,要在群情激憤中仍保持冷靜的思考才是真難。1962年10月古巴危機發展到最緊急時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生建議美國斟酌讓步,即撤除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的飛彈;當然,他的建議被處理危機的執委會否決。甘迺迪在事件後告訴幕僚,他非常佩服史蒂文生的勇氣。史蒂文生後來在提起這件事時也說:“許多委員想必認為我是懦夫;但在討論核戰時,一定要有個懦夫。” 911事件發生後,9月15日美國參眾兩院幾乎一致通過授權總統小布希採取一切必要和適當的手段對付那些對美國展開恐怖攻擊的國家、組織或個人。其中,參議院以98票對0票通過,而眾議院則以420票對1票通過該決議。唯一投票反對該議案者是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芭芭拉在投票前呼籲大家克制,並考慮議案通過後可能帶來的後果;另一位加州民主黨議員伍爾西雖投贊成票,但他對大家說:“我求求你們,別以暴制暴。”“雖千萬人吾往矣”,知易行難;在眾口誇誇之際,那最微弱的單音,往往是人類文明中最珍貴的理性與良知。 一位美國評論家寫道:“911的可怕經驗應讓我們好好再想一下,過去我們到底做了什麼事,以及將來我們應當做什麼。但這種反省不會出現,除非等到塵埃落定,而我們的復仇也完成。問題是,到那時候,反省就更不可能了。” 以巴衝突是歷史的悲劇和難局,雙方都有一百個不退讓的理由;1993年拉賓和阿拉法排除萬難,簽署了和平協議,以色列同意逐步退出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簽約當天,十幾萬以色列人聚集斥駡拉賓為“叛徒”。面對極端群眾的吶喊,拉賓說:“幾萬示威者的叫喊,還不如一個母親為陣亡兒子哭泣的眼淚所帶給我的震撼。”拉賓於1995年被刺身亡;他是以阿六日戰爭的民族英雄,被稱為“前線最兇悍的指揮官”;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歲月揚棄了仇恨的心結,他說:“強者有能力選擇退讓。”他以他的生命,選擇了退讓,那是強者的風範。 ( 原載馬來西亞《勁報》“莽蒼蒼”專欄 ,31-10-2001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