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2 13:30:16瀏覽440|回應1|推薦2 | |
新加坡三位一年級巫裔學生家長讓女兒戴頭巾上學,被校方以違反校服規定,限期要家長“糾正”,否則將禁止有關學生進入校園上學。這是一件微型的“文明衝突”;經傳媒報導,甚至還牽動馬新兩國馬來社群的情意結。新國教育部長張志賢准將說,新加坡擁有讓所有新加坡人互相交流的共同空間,而學校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空間。他認為:“我們應該盡量維持這些空間,而不是分割它,或把它縮小。”張指出,如果縮小共同空間,學校將會起巨大變化,將來甚至可能沒有校服。
學校教育具有統整的功能,統整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做為一個國民、一個社會人、一個健全的人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品德、習慣,以促進國家,甚至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價值。統整的功能必須建立在真正的必要性和普遍性上,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史地、健康(衛生)教育、體育、音樂(或藝術)等;主要著重在適應社會的技能和身心教育的基本知識和訓練。統整功能若被不合理的擴張,將容易演變成對思想或意識型態的統制,如某些國家將某個人的思想或某種主義列為學生必修科;另外,也有藉各種法令、措施或校規等形式來統整、規範學生的行為,像我國的大專法令,限制大專生參與政治活動,包括助選、 集會等各種政治行為即屬這類;許多中小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宣誓遵守這樣那樣的條規,或效忠領袖、國家,或必須穿著校服(或這樣那樣的服裝規定)等。這些都是濫用學校教育中的統整功能,也違反了尊重人性的教育原則。 學校,作為各族學生交流的空間,學生要學習瞭解彼此的生活習俗、思想行為,統一的制服並非最重要,甚至可能有害。許多先進、開放的國家,政府並沒有規定學校要制定統一的制服;即便有些學校規定了,執行上也不致如此僵硬;面對不同種族的不同習俗,多採取彈性、寬容的處理。要知道,學校教育在統整功能之外;發掘學生的潛能,尊重其獨特性,培養各種不一樣的人材,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功能;豈能因缺乏彈性的制服規定而因噎廢食? 再說,學校作為各族學生交流的場所,除了要學生學習“求同”外,其更重要的是不是也要學習“存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在學校學習“社會化”的“求同”過程中,也逐漸發現“自我”,培養了“自我意識”,也發展了自己的個性;而在發展及保有自己的獨特性的同時,他也必須學習包容或欣賞別人的獨特性。這樣的觀點,放諸自我族群意識的發現、保有和發展,其意義是一樣的。 新加坡的“頭巾風波”,和我國華裔在文教領域長期被帶有種族主義偏見的施政所忽視和壓制的情形一樣,都是一種缺乏胸襟和眼光的壞作風。這種壞作風源自於人類行為中狹隘而傲慢的自我意識;古往今來,各種慘絕人寰的戰禍,其根本肇因,亦多源自於此。 人的解放,必須通過真實面對現實的種種矛盾,如原欲與社會規範間的矛盾、性別分工中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族群之間的矛盾、自由與安全之間的矛盾等。是無數矛盾之間互相競爭、激盪,才成就了今日豐饒瑰麗的人類世界。只有健康地面對存在於人類世界的各種矛盾,讓所有“不同”在良性的競爭與包容下,互綻異采,共放光明,才能使矛盾升華為展現和推動人類文明的基因。 只有一件事能把人類從野蠻、狹隘的自我意識中拯救出來,那就是“寬容”和“欣賞”;別忘了,地球已經小得使我們不得不“異類相處”;世界卻大得足以容納許多真理。 (原載馬來西亞《勁報》"莽蒼蒼" 專欄 4-2-2002)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