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問題原因之初探暨解決之芻議 (二之一)就政治實體來看之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角度來看
2007/07/07 17:04:36瀏覽486|回應0|推薦5

在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形式上而言,就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在長達數年的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而取代了失去中國大陸的原有中華民國。

不過在當時原有的中華民國在國民黨的領導下節節敗退,在「兵敗如山倒」的狀況下一場發生於距宣佈建國兩個多月後的金門古寧頭戰役讓少有失利的解放軍大嘗敗績,穩定了幾乎敗亡的中華民國,緊接著1950年韓戰的爆發,打著「抗美援朝」的口號派了大量軍隊介入韓戰,而與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為敵,形成了民主與自由的爭戰,日後雖已停戰收場造成朝鮮的分裂,但也讓美國體認到共產中國對自由民主暨其利益有很大的威脅,故針對原本要放棄認其自生自滅的台灣蔣政權(中華民國)予以必要的各項援助,以做為遏阻共產勢力進入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線。這也就是造成了至今兩岸對峙的原因之一。而在這之間兩岸的軍事衝突並未停止,只不過是慢慢沉寂而已!

在外交方面,兩岸的互不承認甚至延燒到國際間邦交國的承認與否,也就是說雙方都主張僅能成任一方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而展開了一場場的外交戰,將軍事的內戰變成國際性質的外交戰。在這方面,是有所斬獲,讓對手遭受極為嚴重挫敗。

若從憲法階層的文件來看:在建國初期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迄於1975年的憲法版本中並沒有主張國土的範圍,到了1978年的憲法版本才首度在序言中加入「臺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到了1982年的版本中不僅將「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列入憲法序言中,更在此一序言中說明了自己代表中國合法性的宣示,但也承認了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事實。

只不過長期的對峙與國際現實局勢,讓該政府的領導階層深刻了解到武力的征伐與敵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基於歷史上民族意識暨避免國內再度陷於分裂的危機,雖然主張和平統一,亦不放棄武力的手段。因此當台灣的兩蔣先後棄世後、台灣愈趨民主開放的情況下而有所接觸,但都在政府組織體系外設立一個民間組織做為形式上接觸協商的管道(實際上是受政府操控的),也就是盡量放下政治上的爭議來處理兩岸之間其他事務性的議題。而所謂的「九二共識」這實際上是「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共識」只不過是變相尊重對方存在的現狀罷了!而實施於港澳的「一國兩制」也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之一,甚至條件更優於港澳,但這並不為台灣地區大部分民眾暨統至政府所接受,關鍵在於兩岸分裂分治的問題從根本上就與港澳不同

另外就實質利益上來說:從日本以降位於中國大陸外海的一連串島弧線至了中國往北太平洋拓展空間,倘若美中開戰,對中方的軍事威脅不謂不大,因此有一說是台灣是中國不能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軍事國防上的安全與利益。

最後要談的就是民族意識,這源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馬關條約引發的歷史情感因素,任何一個代表獲自稱代表中國執政的政府是不能放棄台灣這塊土地的,再加上中國傳統的政治意識形態、國共鬥爭的恩怨情仇,以及國際利益紛爭的糾葛,一旦台灣有變,有極大的可能讓大陸陷入極大的混亂狀態。甚至損及整個中國的利益。或許這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政府不敢宣佈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真正關鍵。

本篇員發表於維基百科「解決方式之前的另類原因探討之就政治實體來看  」之 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角度來看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