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5 10:05:44瀏覽2838|回應9|推薦16 | |
有時看新聞看到最後我都很想問一句:「親愛的台灣媒體,你們到底要怎樣?」 在台灣,同樣的一件事情永遠有停止不了的雜音出現,一方滿意了就永遠會有另一方不滿意。不管是誰坐在台上,絕對沒有可以擺平的事。因為在台灣你幾乎看不到或聽不到大家共同一致的意見和想法,所以在上位者的智慧和膽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說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民主自由的原因,那麼我倒是接受這樣的說法。畢竟在真正民主自由的社會才能有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聲音,而不管聲音是正或是反,大家都保持一貫的態度去接受或習以為常。 可是為數眾多的媒體呢?你們在台灣的社會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你們的功能又是什麼? 是評論分析,或是製造衝突?是報導實事,或是八掛搧情? 媒體可以有立場嗎?當然可以,媒體的立場應該是站在人民這方幫著人民監督政府。然而把持著崇高的第四權替人民發聲就代表可以無限上綱嗎?就是代表媒體們應該不管政府做什麼都是站在反對的一方,或是站在嘲諷嘰笑潑冷水的一方嗎? 所謂的監督應該是去發現問題,去點出問題,但是結果必須要交由社會來公評,絕對不是由媒體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來去評論。媒體可以攻擊政府的施政錯誤,媒體可以攻擊官員的缺失,但是任何一家媒體都不能只為了某些特定對象服務,只說那些人喜歡聽的話。 媒體服務的對象是全民,是大眾,不是某些人,某些政黨,某些顏色,某些派系! 今天馬英九做了一個政策上的錯誤決定,媒體當然可以批判他,可以說他的錯誤,可以說明他的不對,但是不可以帶著政黨派系顏色的思考來做出評論。 如果今天媒體只是一個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工具,只是一個屬於某些特定人的發聲筒,身為媒體人不自覺慚愧? 以ECFA為例。當政府一開始提出這個構想時,只有極少數的媒體真的做了功課去研究去分析去告訴大家什麼是ECFA,對台灣的將來有什麼好處,可能有的缺點又在哪裡。大部份的媒體只膚淺的從兩岸的角度,政治的思考來評斷ECFA的好壞。更有某些媒體根本斷章取義的認為這叫做統一的第一步,簽了ECFA就等於是朝統一邁進一步,就說馬英九出賣了台灣。 當ECFA的議題進行到了中路才開始有媒體跟進去報導ECFA簽定後的實質幫助和對台灣將來亞太區經貿地位的助益。再進一步的針對兩岸現階段做評估做分析,會不會因為經貿的往來日後無法避免的談到政治的敏感問題等等。 然而卻永遠有一方只停留在「出賣台灣」這種思維裡,不願做實質的分析和報導,只以粗淺的民粹語言來告訴特定群眾ECFA就是一個統一的合約,一個出賣台灣利益的「國共聯合陰謀」。 現在ECFA變成了兩岸之間除了觀光,投資和MOU之外的經貿主軸,媒體卻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急起來了?批評政府談得太慢,又任意猜測談判和簽定時程拖延。 「談判」這件事在媒體的眼中似乎是不需要時間,不需要過程,不需要舖陳的簡單事。好像想簽ECFA是一件隨時都可以簽的事,完全不用管細節,不用在乎世界局勢,不用搭理人民的感覺。所以要簽就快,不要拖拖拉拉。真是如此嗎? 相不相信,如果今天真的快速的簽了ECFA,媒體又會開始說政府獨行專政不顧人民感受,沒有談好就簽,速度那麼快顯然之前早已有默契,再把政府罵臭頭,冠上一個賣台的名。 更何況有人在拖延談判嗎?進度有什麼地方落後了嗎?有人說不簽了嗎? 全都是媒體自己在說的。 所以說如果有人評論台灣的亂源之一是媒體,我想這也是持平的一種公評。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