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21 15:21:02瀏覽2002|回應6|推薦37 | |
我的同學在香港,很多年了。 他是銀行高階主管,在這個金融城市,自在揮灑。 其實他更喜歡另一個舞台。 休假時他總回台灣,不是往深山裡鑽,就是跑馬拉松, 他覺得自己很無趣,得從大自然找靈感。 宅女如我,只在社群媒體和他偶爾交會。
有次聊到2016年的香港行,我在字裡行間掩不住眉飛色舞。 「身邊朋友都用怪異眼神看著我安排四天純香港的家庭旅遊。 去之前我無法辯駁,回來後卻真心覺得四天哪裡夠? 我的旅遊指南全藏在張愛玲和張曼娟的作品裡呢!」
「剛下飛機就得去吃龜苓膏,為接下來幾天的暑熱潮濕做足準備! 坐上搖搖晃晃的叮叮車觀賞市容,上層座位視野絕佳,最適合觀光客。 接著到港大文學院尋找張愛玲的蹤跡,這絕對是張迷的朝聖行程。 拼花地磚迴廊曲折,陸佑堂前水池靜謐, 就連轉角處斑駁樹影映上白牆,也隱隱然有著張氏風格。 這棟巴洛克建築從1910年屹立到現在, 即使不識張愛玲,也必為它典雅的建築樣貌傾倒。」
「歌賦街名字雅致,竟是由英國海軍少將姓氏Gough翻譯而來。 街上的勝香園番茄肉蛋公仔麵和脆脆好吃,得和許多本地人搶座位。 科記的多士和鴛鴦奶茶讓我們連著二天報到, 七拐八彎的威記粥舖也沒難倒我們。 漫步荷李活道古董街,最吸引目光的除了櫥窗裡價值不斐的骨董, 還有商家門前風格各異小小的土地公神龕。 骨董像鑽石,神龕似大米,一高貴一親民, 在這條香港開埠後的第一條街上相映成趣。」
「如果說在1881二樓DG Café 喝下午茶是時尚, 那麼,在西港城二樓閒逛布市便是日常。 這麼多元複雜,中西合璧,新舊雜陳的香港, 不但值得相遇,更耐細細品味。」
見我聊得起勁,同學也傳來一篇2003年寫的文章。 他久住香港,感觸自然比我這個過客細膩。
「2003對香港而言,是非常特別的一年。 SARS疫情爆發,奪走299條人命,也同時重挫香港經濟。 接著,張國榮在愚人節這天自中環文華酒店一躍而下, 讓粉絲留下無限遺憾。 年底,梅艷芳因子宮頸癌驟然病逝。 二人曾在電影『胭脂扣』中搭檔演出十二少與如花,如今已成絕響。」
「這一年,羅文,張國榮和梅艷芳的殞落, 似乎也意味著他們代表的90年代逐漸告終。 在眾人最悲觀的時刻, 媒體引述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香港街頭巷尾開始流行一首歌, 『愛拚才會贏』連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 經歷SARS戰爭,經歷金融危機,香港人也開始相信愛拚才會贏。」 同學的香港歲月果然和我大不同。 然而近半年來,香港動亂不已, 從街頭至校園,石塊、汽油彈、橡膠子彈齊飛, 暴力與躲避暴力已成港人日常。 此刻再談起歷經SARS之後的奮起,抑或城市旅遊見聞, 竟有些像白頭宮女話當年。 東方之珠是否還明亮璀璨如昔?
香港, 不但是白流蘇范柳原和葛薇龍的香港, 也是張國榮梅艷芳和張曼玉的香港, 更是七百萬市民安身立命的所在。 值此區議會選舉之際, 誠心祈禱:暴力對抗止息,理性對話重啟。
我在香港的同學,和善的叮叮車司機, 茶餐廳裡一次端五杯奶茶的酷阿伯, 港大好心腸的警衛先生, 還有那些素昧平生的香港市民, 希望你們一切安好,更盼早日重建家園。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