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不是大陸妹
2023/10/26 13:10:30瀏覽601|回應4|推薦27

約了朋友吃飯聊天,兩個人都忙,不定期聚會是彼此默契。我們都不是交遊廣闊的人,對於合拍的友誼十分珍惜,從相約帶著幼兒出遊,到現在進入空巢期,一晃眼,已相伴走過一段最忙碌的人生旅程。

 

忘了是如何起頭,我聊著眷村的成長回憶,一向心直口快的朋友突然做出結論:「難怪某某說絕對不娶眷村女孩。」「蛤?」我震驚極了,不知如何接口。她旋即又強調一次,「真的啊!他真的這麼說。」然後,若無其事的岔開話題。

 

朋友口中的王姓媒體人,素來以眷村形象著稱,是否曾有此言並非重點。說話者,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後表達出來,即便冠上他人之名,是否就能以「非原創者」,而兩手一攤撇清責任?個人價值判斷、對方內心感受,想必早就淹沒在不以為意的偏狹中。

 

那天是如何結束聚會已無印象,只知此後,我們從無話不談成了無話可談。

 

「不過是一句話,何必小題大作?」「應該是有口無心吧!」這世界充斥假裝,假裝無意,假裝看不見,還要假裝沒事。偏見與歧視,就這麼有恃無恐依附著輕飄飄卻鋒利無比的話語,到處流傳,傷人於無形。

 

我第一次進到小女兒班上當「故事媽媽」,就見到一個帶傷的孩子。

 

小穎不但個性早熟,連個子也明顯高同學一截,自我介紹時,比起其他孩子的羞怯忸怩,顯得落落大方許多。我正要開口讚美,沒想到鄰座小男生突然扮著鬼臉,促狹地大叫:「她是『大陸妹』!『大陸妹』啦!」原本笑嘻嘻的小穎立刻脹紅臉,哭著對小男生大吼:「我不是!不是!」教室氛圍頓時讓人如坐針氈。

 

這個閩、客夾雜的小村落,位處偏遠,村民多半久居於此,彼此熟識。隨著社會進展,漸漸有一些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像小穎媽媽這樣的大陸配偶相對稀少。

 

小學二年級,應該是對大人充滿信任的年紀,卻已經承受來自周遭的另眼看待。能夠只怪小男生嗎?他不過是複製成年人的不懷好意。從「福山萵苣」到到「大陸妹」,從蔬菜到嫁來台灣的陸籍配偶,中性的語言在轉化中被夾帶歧視色彩。有意識者會刻意避免讓人不舒服的稱呼,怕的就是明知如此還刻意為之,那些因為集體責任分攤而逞口舌之快的人,真能從小穎的淚水中全身而退?

 

關於相互尊重的議題,孩子們越早學會越好,教室外的環境或許暫時無法改變,但在教室內,多希望他們能理直氣壯、抬頭挺胸,明白沒有人有權利對自己的出身置喙一詞。

 

那學期,在我的記憶中是溫暖的。我們玩角色互換,蒐集爸媽(或阿公阿嬤)的故事,品嘗不同族群的美食。閔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和外籍配偶,如果不是細細推究,又如何知曉,這個沖積扇頂端的偏鄉小校,其實就是台灣多元移民社會的縮影。

 

十多年過去了,和台灣人結婚的外籍配偶有了「新住民」的稱呼,帶有歧視意味的「外籍新娘」走入歷史,成長後的「新二代」成為社會重要資產。制度面的改革顯而易見,但,問題解決了嗎?

 

國中生嘲諷原住民同學是「番仔」;媒體在影片中稱客家人是「客人仔」;政務官輕蔑地說陸配子女是「小明」。這些詞語雖逃不過輿論和公評,是否也明示:族群多元是共識,卻也僅止於共識。

 

語言何其無辜,成為遂行個人意念的代罪羔羊。能不能,至少,從語言開始和解,讓善意流轉,使「尊重對方感受」成為一種社會基調。相較於政策與制度,如此公民素養,更令人期待。

   

                 附註:福山萵苣為不結球的嫩葉萵苣,因是自大陸引進的品種,又稱大陸A菜。

                 早期台灣農民為區別台灣萵苣,也簡稱大陸萵,漸漸被誤稱為大陸妹。2017年,

                 民間發起「福山萵苣正名運動」,認為「大陸妹」帶有歧視意味。農委會在隔年

                做出回應,建議正名為「福山萵苣」或「大陸A菜」,不要再使用「大陸妹」一詞。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ycorner&aid=180011971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無標籤如同赤裸
2024/10/31 21:01
世風像在走回頭路,臺灣城鄉沙豬反發,無獨有偶中美歐亞,保守偏狹班師回朝,自由開放退潮低就。老師愈不老師,家長愈不家長,國愈不國,家是否也愈不家?😳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4-11-08 17:13 回覆:

謝謝您來,讓我重看舊文。

記得在臉書發表此文時,有位臉友數度留言,

說"大陸妹"並非歧視性語言,還說"妹"本是善意與友好。

甚至我有同學說稱原住民"番仔"也沒有甚麼惡意。

我不是甚麼道德家或激進革命者,自然能理解善良仍是多數。

然而,語言既是溝通工具,就不能單單"問心無愧"。

尤其是牽扯到對方,顧及他人感受,是尊重也是禮貌。

不過,若是現在重寫,應該更能少些火藥氣,

畢竟,又多吃一年飯啦!!


sallych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感
2023/11/10 16:40

從妳敘說的周邊故事裡,我看到了這社會的教育與風氣,

確實「扭曲、低落與偏狹」!或許,也是政客心態的延伸。

如果,再有這種情況,碰上了!就適度「機會教育」一下。

我帶過的班級中,也有「新住民子女」,在班上大都很有人緣。

一方面是他們功課不錯、主要原因還是「個性開朗」,不自卑。

我覺得,要對班上瞎起鬨的學生,教育一下「尊重」概念。

也順便輔導外籍子女的心態,盡量「忽略、不在乎」!

久了,他們就不再有這種歧視的語言了!

因為,達不到奚落嘲諷的目的,就會自覺無趣。 妳說是嗎?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11-15 12:28 回覆:

謝謝您的建議。

我想,老師們在這方面的體會和經驗一定更豐富。

其實,孩子們心智還在成長,觀念的建立尤其需要引導。

剛好班上小朋友的組成本就多元,因此也藉機讓他們了解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除了尊重,還可以學會欣賞,心胸越寬廣才能領略生命的不同與多彩。


中子(東籬居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0/31 13:48

台灣地小人稠、資源也少,一向缺乏大陸型國家的包容,因此輿論也提醒台灣民眾:「想作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就必須對更多新加入的族群虛心以對,且誠心以待,因為她們幫助了台灣,也改變了台灣」。

<都會賞鳥>木棉花邀鳥的盛宴-八哥、黑領椋鳥、輝椋鳥及灰頭椋鳥篇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2902002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11-03 15:34 回覆:

謝謝東籬居士來訪。

您提到的是素養問題。

先天的限制(地狹人稠)雖無法改變,但我仍樂觀地認為,

透過教育(尤其家庭教育)、多元文化刺激、政策等,

整體風氣會慢慢改變。

重要的是,公民必須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若不是有意識地杜絕它,偏見和歧視會到處流竄,

種族、族群、職業、性別,甚至年齡,

無一倖免。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0/28 05:35
我也覺得奇怪

為什麼要歧視 不同出生地的人

我認識的朋友

越南華人 , 中國大陸來的人,都盡量不說自己從哪兒來的,

香港人更不喜歡中國來的同胞,

早年我們去香港旅遊,機場說國語,

那個售貨服務員,對我的態度非常差,

心胸狹窄的人,也活得不快樂😔⋯⋯

最近火紅的大新聞,就是民盡黨 整天談反中

地下戀情十年,竟是對岸的女子,

還被 眾人 懷疑 她是不是 間諜 ?

我認識兩個 死台毒的男生,

再三強調 家裡孩子 只能說英文 或是台語

不可說 國語

反正 日後 他不會去中國,

偏偏 交往的女友 都是外省人

甚至現在第N任的妻子

還是從 對岸來美的女生

誰說 大陸 和東南亞來的女人

不好?

勤快,還很會烹飪呢。

世人皆 平等.

無論 黑 黃 白 的 人種

到老 大家都是 白頭髮.😊👍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11-03 15:14 回覆:

都說現在是地球村,指的應該是有形的距離縮短了,

人心的距離,若被偏見阻擋,就算近在咫尺,也是相隔遙遠。

tzi說得好,心胸狹隘的人不會快樂,

依我之見,是因為他或她,錯失了許多欣賞與體會的機會。

就因為不同,這世界才如此豐富而精采,

移走眼前的大石,才能看到更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