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生活大師
2023/09/13 16:06:38瀏覽552|回應3|推薦47

這個傳統市場很直白,沒有穿腸小徑彎彎繞繞,一條街直通到底,即使初來乍到,也絕無迷路可能。

 

看來簡單,某些秩序卻行之有年,極有講究。比如,小攤販在街首,大攤商在街尾,體現人情;又比如,生鮮盤據右側,熟食雜貨雲集左翼,符合衛生。

    

我喜歡自前街徐行,比起呆板無趣的大菜攤,此處更宜駐足流連。幾把菜,三兩個籮筐,小農紛陳一季鮮活色彩。戴斗笠穿花衫的勞動婦女,或坐或站,流動出市集風景。斗笠下面孔黝黑,一張臉一個故事。

 

橘子和薑都是從更遠的山裡運下來,春節前年柑盛產的時候,男人會載著阿滿姨,將一輛大紅色的小貨卡,轟轟烈烈開下山。平時男人沒來,阿滿姨就坐客運,將扁擔竹簍緊緊塞進角落,隨著蜿蜒山路,搖搖晃晃下山。

 

那次我在別攤買菜,大老遠的,她扯開喉嚨硬把我喊過去,整條街都順著她的嗓門張望。我尷尬低頭快步走至她攤前,然後語帶挑釁,「按怎?」「買薑?」她興沖沖掰開一節薑湊到我鼻前,嗓音渾厚沙啞,「妳看,香閣無絲,款啦!」咧嘴大笑的模樣讓我想起喜劇泰斗素珠。

 

明知是招攬生意,攔街搶人,怎麼也該念她幾句,偏偏表情不合作,就算能忍住笑,也壓不下上揚的唇角。自帶喜感的人,使點小壞卻不惹嫌,也是老天給的特權。

 

有天下午,我在附近閒晃,又見她蹲在站牌下擺攤。「怎麼又跑到這裡?」「佇咧等車啦!順勢賣一下,轉去嘛較輕鬆。」她擺擺手露出笑容,雲淡風輕,少了喜感,多了瀟灑。

 

山裡往返市區的客運,一天不過兩三班,常人光是通勤就極疲乏。當了阿嬤的滿姨,挑上滿滿二籃蔬果,上車、下車、擺攤、營生,等車的空檔,還能一兼二顧再做回生意。生活裡的嗑嗑碰碰,不但絆不倒她,還能見招拆招化成順風順水,這是甚麼道理?

 

老阿婆是這一群婦女中最年長、人氣最旺的,她的攤子總是聚集著人客——不見得是同情,同情可撐不久。二邊的「黃金席位」,照例由不同小農輪番上陣。

 

除了喃喃說著「家己種的啦!」,阿婆並不多話,多數時候只須像尊土地婆,端坐一方。有人伸頭看磅秤,有人自助算價錢,完全不勞她操心或算錯。偶爾記不起菜價,輪值者連忙提醒,阿婆仍是文文笑,「家己種的,凊彩賣啦!」畢竟年紀大了!聞者不過嘻笑一番,絲毫不以為意。

 

那日,阿婆不但話變多,連人都精神不少,原來是阿公現身。

 

阿婆一陣絮叨:菜都是阿公種的,她八十七,阿公九十二,翁仔某加起來快二百歲了……話中掩不住老當益壯的自豪。說話的當口,阿公拿著逛完十元商店的戰利品,佝僂著身軀,晃晃悠悠朝攤位走來。阿婆笑靨如花,看著阿公愛嬌的說,「哎喲,敢若囡仔咧!好啦好啦,愛買就買啦!」

近百歲的恩愛果然厚實,如一罈上好窖藏老酒,不經意掀開一角就能醉人。

 

一陣子沒見阿婆,有些不安,逮著阿滿姨問個究竟。滿姨說,阿婆的兒子長年生病,全靠媳婦工作養家,二老也幫著種菜賣菜貼補家用。誰知媳婦最近出了車禍,阿婆要照顧媳婦,很久沒來賣菜了。

 

「你攏毋知,伊的菜賣完,還叫我們把菜放過去哩!」滿姨壓低聲音。原來,阿婆「忘記」的菜價,原本就不屬於她。

 

我想像的「土地婆」,賣菜不過為了打發時間,就算不寬裕也不致窘迫,誰知竟與現實差距甚遠。但她是如此怡然自樂,讓人莫名願意親近,又是怎麼做到的?

 

 

搬到村落時,我正經歷生命低谷。總是不由自主回望十二年前,那個還在外雙溪讀大學的女孩。

 

那時,我讀著熱愛的科系,租來的斗室有書有音樂,起霧時呼朋引伴上山賞花,徹夜談心有茉莉香片作陪。

 

ENJOY YOUR LIFE!床頭海報上,騎乘單車滑過城市光影的少女呼喊著,她自信地踩踏飛輪,風將長髮攏向身後。儘管不確定踏出校門變化如何,那也是我的誓言:在大人世界,做自己的生活大師。

 

一眨眼,我成為人妻、人母,辭掉喜愛的工作,不斷在遷移的路上。角色與環境,都像風車般不停轉換。育兒、洗衣、做飯、打掃,占滿生活的全部,我還撐得住,只是偶爾忍不住掛念,風中少女呢?

 

城市的繁華與追逐,我可以都不要、都不爭,但總要給我一片淨土。

 

所以,當我跟著房仲,穿過一路盛開的阿勃勒來到村落,以為田園夢即將成真。殊不知,全是一廂情願。季節過後,「黃金雨」隨風飄落,沿著來時路,嘲笑我的天真。

 

四時持續運行,計畫中的花園依舊荒蕪;窗外蔥田馬達聲刺耳,腥臭藥味讓人掩鼻欲逃;連綿冬雨消沉意志,繞屋三匝唯有寒風刺骨。

 

黃昏時,我急急打開屋內所有燈光,卻驅不走心中陰霾。嬰兒熟睡時,失神望著窗外藍天,對眼前一切感到憂傷而迷惑:和相愛的人結婚、生子;為心肝寶貝辭去工作;搬到田間鄉下……明明都是我的選擇,為何路越走越窄?為何我逐漸枯竭?

 

當我陷入幽深谷底,不知如何面對生活,是那些毫不起眼的鄉下婦女,救贖了我。

 

每次到市場,都是修練課,這群生活大師,以最質樸的方式,為我演繹隨遇而安與順勢而為的人生哲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我深深受教。

 

在生活面前,接受,有時比選擇更重要。

 

取與捨、失與得,當所有百轉千迴逐漸沉澱、清明後,我終能自憂鬱深海,慢慢泅泳上岸。

  

多年後,當我再度想起那風中少女,才發現她一直都在,並且更成熟、更自在。

 

ENJOY YOUR LIFE。她說。

 

(原載人間福報副刊 / 2023.08.28)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ycorner&aid=179866434

 回應文章

紅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23 10:20
人活著,生存著,有許多願與不願的理由與藉口支持著讓日子繼續。就像,做生意的人希望利收,於是學會察言觀色與動點心機:就像,職場人士為了向上爬,學會阿諛奉承、拜高踩低。


老尊如賣薑的阿婆,縮小至自身一連串的選擇…好與壞又分成外在的表相與內在的感受。


從小我就在台北盆地的邊際地帶長大,在四周都是類鄉下的環境中成長,如今在繁華都市討生活,可心裡渴望的仍是童年時門前一彎小河、後面那片山坡的嚮往。現在的不能夠,卻是我退休後極度想回歸的田野生活。


想望與現實存在著事實差,但繁華過盡後本就還原本質的自然性。這自然裡涵蓋好與不好,但走過歲月的自己,早已褪去二分法,而是見山是山,哪怕飄來豬糞臭亦是田園裡的一抹共鳴的自然。


而我言之如此,仍不免想說:我跳過妳的取捨與糾結,直接迎上妳清明後那份成熟自在與背後從未消失的風中少女情懷。是羨慕,是不及,但猶可待的期許。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09-25 12:01 回覆:

紅袂的此篇留言,似可獨立成章,您對鄉居生活的深刻見解,應該十分精彩。

我在城市長大,卻對大自然有一份獨特的嚮往,或許是淵明的作品,或許是兒時的踏青足跡。

然而真正住到鄉間,我才發現這種福份其實需有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的配合。

我非常喜歡的書"山居歲月--普羅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爾心境的轉換,

正足以證明鄉居歲月絕非一帆風順。

但他擁有的條件:工作的彈性、沒有子女、青壯的年華,

都是使他這個外來者能完美融入當地生活的優勢。

退休後是個好時機。而我,雖然離開了,仍覺得那是段收穫滿滿的時光。

至少,我不再是從都市看鄉村,而是真實的在那裡生活過。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21 21:50

情深,文字精準。

寫得真棒!

好喜歡。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09-25 11:19 回覆:

謝謝正華牧師。

回首過去,才知如今的自己是如何打磨而成。

不論經歷了什麼,都是生命的養分。


Flying Ea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19 22:22

這些人物在妳筆下十分鮮活,彷彿跟著妳一起逛市場,看到阿滿姨使點小壞招徠客人,也眼見阿婆喜孜孜的望著老伴....



時晴袁(shinycorner) 於 2023-09-21 21:25 回覆:

謝謝飛鷹來訪。

離開村落已經十二年了,

直到現在,

我仍會在過年前特別回去採購青蔥、白蒜,

還有滿姨的年柑和老薑。

而阿婆已遍尋不見身影......

曾經和她們相處的片段,常會縈繞腦海,

寫下來,

是我的心意,

更是致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