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7 12:22:27瀏覽1973|回應5|推薦31 | |
讀大學的女兒放假回家,聊到繁忙的課業壓力,我關心她如何紓解,她竟大笑起來,說大學生現在最舒壓的管道,就是到一個專門蒐集國中生在臉書上所發「廢文」的網站,拿這些不成熟的小屁孩取樂。 一旁的妹妹正處青春期,立刻警覺的問,「那他們不會抗議嗎?」「當然會啊!不過因為發文設定公開,自然不了了之。」姐姐語重心長的說,「不要亂發廢文,就算不被網站截取,上了大學,也會被同學挖出來取笑,這就是網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啊!」妹妹貌似受教的不斷點頭。 高中同學組了群組,人生半百後能有少女時代的好友相伴,大家都十分珍惜,平時群組氣氛也是和樂融融。沒想到一次同學會後,卻因有人將聚會照片放在個人臉書上而引發爭議。 在意的人說,大吃大喝的狂歡照,群組中自家同學看看無妨,但臉書上有各自的朋友,流傳出去實在毀盡形象。另一方則言,都是好姊妹,動不動就提甚麼隱私權肖像權豈非傷感情?一番討論後,在取得「正式的合照才能放臉書」的共識下,爭議才和平落幕。 成人可以為自己發聲,青少年的臉書畢竟也屬自主行為,但是,需要保護的兒童呢? 許多父母會為孩子拍攝影片,以往多半是自家珍藏,作為孩子的成長紀念,不會公諸於世。臉書盛行後,出自父母之手的各式兒童視頻卻在網路上流竄轉傳,有些固然無傷大雅,純屬搏君一笑,有些則赤裸裸的呈現出大人如何在無力抗拒的兒童身上展現自己的權威。 曾經在臉書上看到一段親子對話影片,起因是三歲的孩子和媽媽的朋友出遊時,稱讚阿姨比媽媽漂亮。影片中媽媽不高興的質問孩子,為什麼說阿姨比媽媽漂亮,是不是比較愛阿姨,不愛媽媽?孩子立刻因這樣的責問而哭了,一疊聲的說愛媽媽,大人繼續引導,既然愛媽媽就應該覺得媽媽最漂亮而不是阿姨。最後孩子說出了「媽媽最漂亮」這個「標準」答案後,得到媽媽愛的保證,才破涕為笑。 對越小的孩子來說,依賴父母的程度自然越深,父母在使用權威的同時,更應該戰戰兢兢。這樣的「認錯」影片,除了暴露母親的虛榮心,教孩子討好權威,不能說真心話,更無視孩子是獨立個體,以高高在上的視角來掌控孩子的影像權。當媽媽洋洋得意地把影片上傳時,是否知道這樣的數位足跡會是以後母女關係的絆腳石? 不同世代的父母教養孩子的觀念不同,但即使老一輩奉行打罵教育的父母,也知道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胡適先生的名作「我的母親」中,提到母親教訓自己總是在清晨或夜深人靜時,關起房門,無論怎樣的重罰都不許哭出聲來,除了孤兒寡母的傲氣,也是為孩子在複雜的家族中保有自尊。 我從小在眷村長大,父母體罰孩子是家常便飯,「竹筍炒肉絲」的慘況雖在各家輪流上演,但多半不至失了分寸,原因就在自有鄰居叔伯阿姨前來救援。長輩們有一個默契,關起門來打孩子是一回事,一旦有鄰居搶進家門,多半立刻停手,不管孩子做錯甚麼,不在外人前教訓孩子是他們共同的原則。 多年後,身上體罰的痕跡固然早已不見,沉澱在記憶的畫面竟也增添喜感,成為同輩間相互取笑的材料。一個信奉「不打不成器」的時代,能有這樣的收場,只能慶幸,那是還沒有臉書的年代啊!
圖片來源:幾米[123木頭人]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