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風吹我襟-窮途(2)
2009/02/08 13:49:50瀏覽404|回應0|推薦1

<>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夜中清醒過來的阮籍也許仍似身在夢裏,白晝之下的醉意,不知是昨日與嵇康等人的高歌而醉,還是為避紛擾而不得已醉之。

酒中滋味,各有不同。世人相稱的蘭亭一聚,一派流觴曲觥,閒適妙哉的樂趣,其中之酒,也必是悠然而溫婉,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的雅趣。而與此能相應者,回溯千年之中,也只有竹林相會可與此一比。

只此時百般滋味,冷暖自知。

嗜酒如命之人,並非稀罕物。阮籍曾有“日飲二鬥”的壯舉,與李太白的“鬥酒十千”倒是有幾分相像,只可惜太白那詩都是神仙話,當不得真。而史書、詩書中也未提及太白酒量多少,醉多少天,只提他醉醺醺之下,還能去面見皇帝,可見與阮籍的“醉六十日”倒是有些差距。但他們與天下第一酒鬼劉伶比起來,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這劉伶自稱:“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他經常坐鹿車,攜酒而飲,還讓人拿著鋤頭跟在後面,說是“死便埋我”,可見他是希望酒醉而死的。這份喝酒的豪邁氣概,恐怕若稱第二,就無人敢稱第一了。當然這還不算是他喝酒的極致之作,他的夫人以抹脖子上吊威脅要他放棄酗酒,他一口答應,然後說,要對天神發誓從此滴酒不沾,於是讓夫人備上酒肉,以奉天神,表達天打雷劈之意,夫人暗自高興,卻未料她正求天神之時,劉伶已將祭祀天神的酒喝了個精光,醉了。看著醉倒在地的這位酒鬼,夫人是哭笑不得。為了表達自己愛酒的心意,他還寫下《酒德頌》,說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天當房來地當床,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提著酒壺飲酒,唯酒為大,管它其他什麼事兒呢。別人怎麼說,隨他們去吧,自己只管飲酒,喝醉了就睡,醒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顧不上天氣冷熱,也懶得問世間利欲感情。

物以類聚,劉伶如此愛酒,共赴竹林之會的阮籍大概也耳目渲染。當然,阮籍卻用以酒為家將他愛酒的事情表達得更加精妙。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大抵這種人物都是不肯趨炎附勢的,寧願餓死,也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要拉他們出來做官,那可不是當權者一紙調令就可以辦到的。阮籍推辭官職,那可不是一次兩次,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要找他做官,籍回復說自己沒什麼本事,做不了官:“今籍無鄒、蔔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但他為了酒,卻是可以自己放下清高的架子,來求官了。

人善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

於是天下人皆知,他是愛酒甚過愛官的。

當過步兵校尉的阮籍的一生中喝下了多少酒,這恐怕是難以計量的,不過其中的酸甜苦辣,卻可以有所計較。

大凡喝酒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家境寬裕,父母安康,妻子賢淑,兒女繞膝,無甚心事作祟,那就喝得只叫悠閒安逸,直比王母娘娘的瓊漿了;但若是家境堪憂,父母年邁,妻子不淑,兒女不成器,那酒喝下去,只似煩惱三千,糾結纏繞,欲罷不能;又有家境敗落,父母過世,妻兒離喪,去國懷鄉,那一杯杯的酒,正是一番又一番的愁苦與淒涼;倒還有那些一窮二白,無牽無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有一口酒喝,卻會是心滿意足上好一陣子。

更有人天生享樂派,抱著醉生夢死的念頭盡情享用杯中之物……大千世界裏,多少的幽歡佳會,皆以一杯酒作為開始和了結。

人生無不散之筵席,好夢終將散場。悲莫悲兮,生別離,這一句慨歎,對阮籍來說,與其是說是親人知己生離死別的苦痛,不如說是那久久浮動但又不得不湮滅的熱誠,那一腔的熱誠,正是用那獨一無二的酒方能化解。酒于阮籍,就如藥之于病人,無論藥劑是否管用,多少都能令人有所寬慰。

酒喝多了,能讓人沈默。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

終日不開一言,這並非他要做沈默的啞畜,而是在他的年代,並不是一個能說話的年月。天下中人,無不岌岌可危,稍有不慎,就會遭遇殺身之禍。

後謝病歸。複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裏。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

這一次死裏逃生的經歷,讓他不由得後怕,更何況,他寫的一手好文章: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遊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他似乎天生就是做官的料: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他這個才華橫溢的人,早已名聲在外,於那些小人而言,早已虎視眈眈,一心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yingfeng&aid=26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