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對話(16)大悲法門
2008/09/12 15:53:40瀏覽360|回應1|推薦6

生命對話(16)大悲法門

.

se: 有位同學常會有仙佛給他靈感,前天有給他一篇文,有部分我尚不懂,再請恩師開示。

.

悲者何謂,非心是也。大悲法門,貴在出心。

非非心生,更非心作。出心者何,無罣礙爾。

悲自悲處,悲源悲性。入心經咒,出心印之。

無六識見,無六根執。了義證境,得而無得。

無無之悲,悲始自化。得境非境,境可心造。

大悲更勝,無無之上。非心之境,方印經咒。

大悲即道,道不在心。知悲為何,悲門何為。

欲無無道,入大循小。悲根即潤,悲性必甦。

舉重若輕,似有實無。心法以應,咒力如神。

慈悲是悲,悲非慈悲。咒中潛義,騈識出塵。

慈悲有形,大悲無意。一日三繫,四時入定。

真入悲境,悲即無悲。月圓申旦,法無不成。

.

Servent:一日三繫,四時入定,是指全都在「察覺」中。三繫是指身口意,四時是指二六時中,您要如是建立觀念,因為這些高靈喜歡拆字來解義,故落文字相,所以才需附身再來學習。最早的字是初象形字,將外相畫出。若見諸相後面的意念,則見法。但若能見那「見 」的能力,就是自性,則成啦!可惜,能這樣的不多。整首偈是敎人「無所住」。

se:

Servent: 所以他說:大悲法門,貴在出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稱為出心。若不住,則無罣礙。有那句「出心者何,無罣礙爾。」

.

Servent: 整首偈,您要讀 「大悲咒」的意義。《大悲咒陀羅尼經》爾時大梵天王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菩薩言。

善哉大士我從昔來經無量佛會。聞種種法種種陀羅尼。未曾聞說如此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我等大眾願樂欲聞。

觀世音菩薩告梵王言。

汝為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作如是問。汝今善聽吾為汝等略說少耳。

觀世音菩薩言。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大梵王言。我等大眾今始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

se: 嗯,感恩提醒。

Servent: 這就是偈句中「慈悲有形,大悲無意。」大慈悲心的形狀樣貌。那位高靈提醒阿,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要去理解《金剛經》。

.

 se: 這是我這位大悲法同學,經常有高靈提醒他。

.

Servent然後要讀《六祖壇經》才知道定慧不二,才是大定

.

se: 是啊定慧才是大定。以前法雲師父的老師見過這位同學很喜歡,他這輩子最近兩年才學大悲法,以前沒學梵語的,一接觸自己買書讀就會寫,應該是過去世有接觸。

Servent: 是的 您那位同學還得多讀點。《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落在以為梵音持誦就是,那就差了。

 se: 若沒接觸經典恐樂小道。

Servent: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se: 他太太14歲即誦法華經至今。

 Servent: 那就更應該讀六祖壇經,法達比丘念3000部法華經,但也讀不懂ㄚ。

 se: 但昨晚與他們談,應該要深入經藏才會有正確知見。否則可惜!大悲法很容易有感應,一般行者喜歡,其實悟道明心見性為要。

Servent 是的,感應是前加行。

 se: 很多人專注念大悲咒,坐在這位師兄畫的大悲咒咒輪前頌咒很快有感應。

Servent : 感應後,行者有什麼改變才是重點。阿,真是差太多了!心地不改,感應有何作用?難怪高靈來敎他這個偈。

 se: 我門同修已有約10人以上頂輪打開,眼睛看到咒輪自是活的,咒也會跳定轉。

Servent : 他自己看得懂偈嗎?那些皆是夢幻泡影。

se: 有些看不懂,有少部分看似懂非懂,我雖不太懂,有讀一些經可能比他們懂多一點點。

Servent: 是阿

se: 隨緣自在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Servent: 您們那些同修,落在磁場、感應、炁、中脈、七輪。那些都會過去。

se: 對。同修們用此法專修家庭有較和樂,據他們說磁場會變好。

Servent: 當四大分解時,無有中脈、七輪、炁、磁場。這些都屬器世間。

se: 老師說的對。

Servent: 要無所住而生其心,否則是住心非悲也。高靈是透過他告訴您們,不要誤會大慈悲心。

se: 對,沒錯!

Servent: 您們落在外面,無法直入悲境。所以您們修大悲法不會成功的。

 se: 感恩恩師提醒!

Servent : 因為大悲法門,是觀世音的十種心念。是十種理念。以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是大慈悲心。以空空大千包容一切是大慈悲心。不為自己,隨順無為而做是大慈悲心。不取、不捨、亦不染著是大慈悲心。恭敬一切,是大慈悲心。涓滴不捨,卑下能容,是大慈悲心。無有見取,全體能觀,是大慈悲心。無有雜亂,色類自有道,各不相煩惱,活在生命法則軌道上,是大慈悲心。以證無上菩提,方是大慈悲心。這是大悲法門。

.

 se: 真入悲境,悲即無悲,無住。實踐慈悲的觀世音菩薩理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向恩師頂禮感恩。

Servent : 以這十種理念過日子是大悲法門。

 se: 嗯,其實法雲師父也是如此強調。

 Servent: 那還搞什麼猛持咒阿!

 se: 只是同學們樂小道。

Servent : 為何不在生活中,依良心行就好啦。

se: 其實專注念咒時與禪坐或頌念經相通很靜的。

Servent: 靜有何用!靜要能生慧阿。

se: \餘生活如理修行達到諸法如義。

Servent: 對!否則只是戲論。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221240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無住生心
2008/09/12 21:44

原來整篇所言:無住  無相  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