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07 11:41:58瀏覽566|回應0|推薦0 | |
於是比丘斷除婬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除滅絕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捨喜守護,專心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 ,行第三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靜,行第四禪。
摘自《長阿含》轉輪聖王修行經
其身上有火、金、青、赤、白、黃、黑七種身色光明,看上去宛如以彩虹之翼的巨大蜂雀往來翩舞。 青髮分披,笑容可掬,皓齒瑩瑩,體態盈盈,纖塵不染,目光炯炯而一閃不閃。
欲界的男女天人,隨時以身相親,夜摩諸天的僅僅以手相拉,兜率陀天的僅僅以心相思,化樂諸天的僅僅以目相對,他化自在天的僅僅以語相應--僅僅如此即可完成交合。
本多所見三保松林地帶的天人出遊,大多是此類聚會。散花飄飄,仙曲裊裊,香風拂拂。本多初次目睹此番奇景,不由神思恍惚。不過本多心中清楚,既然雖為天人而有情,亦難免輪迴之苦 。
以為夜色迷離,卻是光朗朗的午後;以為置身白晝,卻滿天星斗熠熠,一輪明月高懸,天人了無蹤影。假如目睹此景的本多無非一個凡夫,自己可能是所謂的漁夫白龍,他想。
據佛家說法,「男性天人生自天子側膝,女性天人出於天女腹內。 自知過去生處,常食人天人須陀味。」
天人忽而向上飛升,忽而往......
摘自三島由紀夫《天人五衰》第四章 * * * 本多由於近日夢見天人,就天人查閱了佛家典籍,因而得以對答如流。
所謂五衰,指的是天人臨終時呈現的五種衰相,因出處不同,說法略有差異。
《增一阿含.第二十四》為:「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應。云何為五:一為華冠自萎,二為衣裳垢坋,三為腋下流汗,四為不樂本位,五為王女為叛。」
《佛本行集經.第五》為:「天壽已滿,自呈五衰之相。何為五衰,一為頭上花萎,二為腋下汗出,三為衣裳垢膩,四為身失威光,五為不樂本座。」
《摩訶摩耶經.卷下》為:「爾時,摩耶及於天上見五衰之相。一為頭上花萎,二為腋下汗出,三為頂中光滅,四為兩目數瞬,五為不樂本座。」
至此大同小異,而《大毗婆沙論.第七十》則分別列出大小兩種五衰,描述甚為詳細。
............
摘自三島由紀夫《天人五衰》第八章 * * * 三島由紀夫借本多繁邦的口氣如此讚歎:「 ......唯識論乃曾否定『我』與『靈魂』的佛教,它以周延縝密的理論克服了輪迴轉世的『主體』,理論上,它是個高聳得足以令人目眩且深具自信的宗教性建築物,它那無與倫比而複難的哲學成就,正如曼谷的曉寺憑藉黎明的涼風以及微光盈斗的悠閒時間,貫穿淡藍色的晨空此一大空間......」
換句話說,在此一瞬間,小說《曉寺》的主角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深奧繁雜的唯識哲學。三島由紀夫動用了一切文學技藝,長篇地解說什麼是唯識論,唯識哲學的精義為何。
在小說敘事中插寫完全缺乏人物、場景、情節的抽象哲理思辯,在近代小說的「前提與常識」下,當然是犯規的。更驚人的是,如果認真看待本多所習得、所相信的唯識論,那麼連輪迴的主體都被取消了。
事實上,唯識論之所以偉大,正在於統合了印度哲學中「輪迴」與「無我」兩支主軸。「輪迴」與「無我」在佛教中同樣重要,然而在論理上卻有著根本的矛盾。如果有「輪迴」,也就假設了從此一世到後一世,某種固定不變的主體。
從人變成狗、豬、蜘蛛、老鼠 ......不管怎麼變,必定有一種類似於靈魂的東西是世世不變的,要不然如何確認「輪迴」的存在呢?可是一旦承認有從此一世延展到下一世,不滅不變的靈魂,這靈魂也就成了最堅實的「我」,也就嚴重牴觸了「無我」的價值信條。 唯識之美,就在發明了阿賴耶識,以精巧的薰習理論解開了這重矛盾。雖有輪迴,還可「無我」。最深的「我執」中靈魂,透過唯識論的詳密解說,終究被還原為虛相、為幻假。 選擇了唯識論為核心,三島由紀夫拆解了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輪迴殿堂。「豐饒之海」展現的,不只是近代小說的反逆,甚至是小說本身的反逆。
第四部《天人五衰》真正衰老的,不是本多繁邦與久松慶子,而是前面三部維繫著小說熱情的輪迴信念本身。在《天人五衰》中,輪迴思想搖搖欲墜,瀕臨崩塌,儘管本多在阿透身上看到了那三顆黑痣,可是這印記不再能保證阿透是真正的輪迴產物了,小說深深陷在阿透的「膺品性」困擾裡 -- 阿透很可能是假的,只是本多一廂情願塑造的替代品。如果阿透是假的,那麼輪迴是真的嗎?從清顯到阿動到月光公主,他們都是真的嗎?
......
摘自木馬文化《豐饒之海》楊照導讀 * * * 年輕時看小說或文學作品,導讀未必看的,經常想直接從作者的文字裡直接互動。負責的作者照理說在篇章中就應該傳達出正見、正思。這部《豐饒之海》我倒是先看了導讀的,事實上不是偶翻到導讀,我或不致打開。
事實上在更早前我就曾在書店裡看到過,因為三島的名氣,沒有帶回多數因為當時沒有「行有餘力」吧,而後來卻又忘記,倒不知道以前其他出版的有沒有這篇導讀或其他導讀!看過豐饒之海後曾想到過沒有這篇導讀,我會不會有所偏向,更落本多在那末了的那種空無多上幾分的結局裡,「本少」會不會變成「笨多」!
『唯識之美,就在發明了阿賴耶識,以精巧的薰習理論解開了這重矛盾。雖有輪迴,還可「無我」。最深的「我執」中靈魂,透過唯識論的詳密解說,終究被還原為虛相、為幻假。』 * * *
而被一本《小邏輯》就曾搞的暈頭轉向的你,被那些就七葷八素的你,雖然猜測那會不會是「純粹理性」的經典,不知道又得多少年的青燈古佛,但不打開就妄斷,會不會又辜負了「我今見聞」呢?而那些「本多」的人又為何寧可投海自盡呢?帝王之下無幾何嗎? 社會主體的轉變,可又是「唯識」能控的?薰習!!!
天人?再下去大概會變成耽溺網上、書上文字,入海算沙,電影上所描繪的頭大軀幹小的外星人囉!
( 2006 / 7 )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