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5 08:37:59瀏覽169|回應0|推薦0 | |
今年參加完宗親會的年會後,將紀念品及一本小冊子,隨手的就放在客廳的茶几上,而在尚未將其歸位前,家母曾信手將其翻了翻,而也恰好經過吧,家母問起了內中的一幅畫像。 那是幅宗聖曾子的畫像。個人從母姓的,也是那天才知道,日據結束時十二歲的家母,至今都沒聽說過「曾子」,而再從自己解釋的「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學生」,也才知道家母的認知中,至今也並沒有過孔子。 當然的,高中時期對論孟課也缺乏概念的,或是吧,稍僅是「古文」翻譯的老師,跟某種青春的節奏上,沒曾有過入味的,而雖然入伍服役時,在中山室中遇見過《論語別裁》,對於其中提到的〈經解〉、〈學記〉諸篇中的一些句子,也曾稍起過些感應,還到附近城鎮的書店中,找到過一本《禮記》,不過在撞見些較繁瑣的記述時,或也「貫」不過去吧,在那些通訊機房的設備中,翻開過的頁數,大概都沒有也是從《論語別裁》後購下的《道德經》多,沒能遇上《大戴禮記》。 後來隨著社會上工作為主的生活,這些都僅是隱約的存在,而「理念」的「理」裡,隨著年紀在「應該做什麼」、「人是什麼」中,帶些「知道什麼」不足的不前吧,雖然從家母的交待中,對關於祭祖及宗親會也都參與著,不過較潛在的根植,仍在點對「香格里拉」的莫失莫忘,而那本戴聖的《禮記》,雖然也仍在書架或書櫥中,不過既慚忍於白馬認識不足,又稍愧畏於紅馬的失去太平,得到了五十好幾參加了宗親會的聚會後,才從手冊上不曾聽過的「曾子十篇」一詞,又再透過搜尋,才遇見了另一本戴德先生編的《大戴禮記》,遇到上頭這忠恕之後更延展的思維的。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日前公告一一二學年大學繁星推薦暨申請入校系參採學測科目。台大工學院多個系不參採學測國文,學者分析,台大學院此舉應是招生選才策略,但由頂大龍頭開槍、國文科被策略性取捨,恐是告訴二類組的拔尖學生,國文不好還是有頂大可讀,可能影響高中生學習國文科的意願。 少子化影響考招策略,過去….. 摘自:聯合新聞網 當然的,就這則參加今年宗親會前的新聞,在這個科與層的世界中,這些「非小辨」該屬於公民、國文還是哲學、史學,大概也不好探究吧,大概也還是因為唱過不少的我愛中華,仍未得正盡吧,畢盡從「你們要完全」都能分裂出「撒督該人」與「法利賽人」,而自解嚴後的開放媒體中,也越來越感覺學術裡講的概念,可以僅僅以學術的自己存在,而民主的存在,也可以完全不俱概念,而這些在中山先生的恢復中華後,又歷經了英九、英文,「士」都剩的不多了,更遑論「大夫」、「主」了,而少了這個的「中」,就不知道該怎麼看待蘇格拉底的「地穴」及「床」,及卡爾.馬克思先生口中的「共產主義」中的前兩項較屬於「匪」的「揚棄」,更尋出前人及來者,自知識也非知識出發,發自內心的由之了! 至於為什麼每次思辨這兩者之間,都會想起個《玉樞寶經》中的「九靈」,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的,似乎都忘了那是不是網路梢發達後,透過一次「三魂」的搜尋後,再從「胎光、爽靈、幽精」遇見的,都不甚記得了! 而過去那說過窮的只剩錢的「中」,跟開過最多記者會的「中」,跟「內思畢心」的「中」之間,在台灣社會裡目前又存在著怎樣的隔閡,及有沒有可能拉近,就更不得而知了! Thinking inside and finishing the heart is called knowing, In the middle to respond to the truth, it is called knowing forgiveness, To forgive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is to know the outside,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ference means knowing virtue, Virtue calls gentle government knowledge of government, ...... ...... 思而行心,謂之知, 中以應真,謂之知饒, 寬恕內在和外在就是了解外在, 外參內參就是知德, 美德呼喚溫和的政府知識政府, ...... ...... 而從一種「翻譯機器」想起的「選舉機器」,就也不知為何並不太想去想了。 當然的,若從一種「追遠」的角度,無數的文明相信也都有他源自的蠻荒,而從文明與蠻荒的輾轉間,就不知為何想起了《轉輪聖王修行經》中的「具以事達」及「而由不能拯濟孤老,施及下窮」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