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1/11 11:07:59瀏覽5869|回應4|推薦18 | |
~ 記忘年之交 Mrs. Sara Waxman 老美提起北方鄰國加拿大,常愛開開小玩笑。加拿大人口(三千多萬)遠少於美國、在經濟上相當倚賴美國,這都是事實;不過老美普遍「世界以我為中心」思維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提起加拿大人,老美近年來想得起的大概只有 Bryan Adams、Celine Dion、Avril Lavigne、Alanis Morrisette(歌星),Wayne Gretsky、Mike Weir、Nash(球星)等。上一世代根據調查最知名的加拿大人更少,只有 Trudeau(杜魯道、前總理)及 Al Waxman 兩位。Waxman 何許人?可以與爭議性高的杜魯道齊名?他是八零年代著名演員,曾演出六十多部好萊塢電影,執導過十多部電影、影集。最知名的角色是長壽電視警匪影集 "Cagney & Lacey" 中的探長一角。由於 Waxman 曾飾加拿大本地影片 "The King of Kensington" 主角,當地人喜稱他為 "The King"。而 Al Waxman 在加拿大演藝界的地位也恰如其號、有如「王者」。 言歸正傳(回到飲食),要寫的其實是其夫人 Sara Waxman。Sara 也是名人,由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社交圈暱稱她為 "The Jewish Princess"(猶太公主)。Sara 之有名,實因她是一流的美食評論家,除了定期在報上寫(每次一整版)食評專欄,還出了 "Toronto's Cheaper Eats"(暢銷書、出了三版,專門介紹中價位餐廳)、"The King's Wife's Cookbook"(食譜)、"Great Hadassah Wizo Cook Book"(猶太餐飲食譜)等書,是當地餐飲界舉足輕重者。加拿大各大城市餐廳一經她評介優良、生意必扶搖直上,被評得體無完膚、因而乏人問津者倒也有。 如此名人,難以接近?Sara 其實是位風趣和藹的老太太,講話輕聲細氣、慢條斯理、用字遣詞高雅,足見優良的出身與多年社交圈經驗。筆者在某場合遇到她,倆人由飲食聊起、越談越高興,除了因而促成她的專欄中文化、刊載於當地中文報,更應她之託介紹、陪試當地中餐館,跟著她試西餐廳,甚至陪著她半退休的老公 Al Waxman 一齊試新餐廳。吃完、再看她如何評述,煞是有趣,也像是跟了一位美食師父學藝(自然還是寫不出她那種等級的食評)。 美食評論家不好當,除了自己很會做、充分掌握各種食材、香料、調味,還得有個開放的心胸、願意嚐試各種食物。但由於宗教關係,Sara 不吃有殼貝類(Shell fish)、豬肉,幫她安排中餐館、菜色是有些限制。幸好結果都不錯,食評及店家多皆大歡喜。Sara 一個習慣是立即筆記或以小錄音機不斷述記,兩個原則一是不預先告知店家將至(以別人名字訂位)、二是不讓店家請客(招待個甜點甚麼的則沒關係),當然更不收受店家什麼好處,所以食評真正褒貶兼具、中肯實在。 喜歡她的評論者甚多,所以專欄一寫十多年。不喜歡者也有,某 Critic 認為她是 "The Blonde from Yorkville, with a poison pen"(上流區的金髮「毒筆」),不過我倒覺得 Sara 介紹餐廳以價位合理者居多;至於毒筆嘛,食評本來就應該避免「報好不報壞」,偶爾一「毒」才是對的。 愛吃者如我,能夠隨忘年之交美食評論家東吃西嚐,是段難忘的時光。後因需遷居亞洲,都有些許悵然,Sara 雖叮囑要去日本找她兒子(年齡相近) Adam,但是一忙就忘了,通 e-mail 頻率也低了。過了一陣子,卻看到 Al Waxman 因病辭世的消息,腦海中浮現的是某一風雪冬夜,筆者開車去接老夫婦倆嚐新餐廳,因為開的 SUV 車較高,剛換人工臗關節(事後才知)的 Al 上得辛苦,平日一派優雅的 Sara 不知哪裡來的力氣、一把就扶送他上了車。現在,堅強獨立的 Sara 仍繼續寫她的食評,看來她已因兒女支持、對生命及美食的熱愛得以走出喪偶之慟。 若有朝一日相聚,希望還能齊去品嚐美食。屆時我們會空出一個位子給國王(The King)。The King 永遠只有一位,而且他也未曾真正遠去。 2005‧11,Dedicated to Sara Waxman, one of my mentors in gourmet dining & Al Waxman, The King. 部份一齊前往的餐廳與 Sara 的食評 松柏軒(Dynasty) - 食評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