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2 00:07:21瀏覽9559|回應21|推薦50 | |
還不知道『M 型社會』?來一句快速摘要: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中產階級迅速消失,不是跌為新貧、就是升格新貴(摘不完全、概不負責)。大前研一觀察到、並將此現象寫成了厚厚一冊,成了去年底的暢銷書、熱門名詞。由坊間應運而生的數據、研究看,台灣的確朝此方向走。飲食業可能比學者更敏感、早已嗅到些什麼,因應 M 型化的反應來得更快:近年來四處 $X99 吃到飽,似乎衝著 "M" 字「左側族群」而來;各種高級熟食雜貨、高檔麵包糕點、Upscale 超市,外加各色高檔餐廳、餐飲活動,似乎又都針對著高消費能力的 "M" 字「右側族群」而來。 大街小巷滿是吃到飽麻辣鍋,無論成長期少年郎去塞爆肚、全家大小聚餐,絕大部份的火鍋店堪稱實惠。「台式涮涮鍋」的高級版不乏成功者(見此篇),但是麻辣鍋的「非吃到飽版」卻仍停留在較粗枝大葉位階;可能因前者予人日本料理精緻聯想,而麻辣鍋本就適合豪放揮汗大啖。所以 M 型社會跟已成為全台庶民美食的麻辣鍋好似沒什麼關係,是嗎?但總有業者勇於一試: 麻辣鍋也變高檔啦... 食友好奇於近期出現的幾家高檔麻辣鍋,又知我對吃一頓草根樹皮怪蕈便稱「養生」不以為然,於是沒訂以養生為號召者、選至此家開張兩個多月、號稱北市東區最高級麻辣鍋。抵達一看,原來是往昔名粵菜分店之址,真是風水輪流轉。入內,還以為走錯了,一派 Asian Ethnic 風,像新派居酒屋、似 Lounge Bar,可就是不似火鍋店。一樓四桌、地下室八桌,共僅十二桌,倒是寬敞。冷氣奇冷,本想換至樓上,一試樓上沙發座,靠也不是、「坐三分」又辛苦,典型的「有 Form 欠 Function」玩設計之傢俱,放棄。
菜單不乏「和牛」、"Prime" 等近年熱門名詞,麻辣鍋竟也走套餐模式、價昂者突破三千大元一份... 依服務生建議,僅點一套餐、其餘單點。一車醬料推來,找不著喜食的蒜青,依建議取了白芝麻醬、腐乳沙茶醬,再拿了一碟腐乳、蔥花。其中印象最好的是腐乳沙茶醬,濃郁且有變化感、合口味。值此,聞到麻辣鍋底之味,才忽然想起是在吃麻辣鍋,不然還以為置身涮涮鍋店。
爆笑之「一啤難求」 慣例以啤酒開場、之後再換烈酒佐鍋,交代什麼夠冰來什麼,送來「金牌」台啤,咕嘟下肚、覺得不錯,同桌再叫兩瓶。送來竟完全未冰、卻已開瓶... 客:啤酒沒冰?剛才那瓶很冰呢。 (退了那兩瓶,經過好一會兒) (看了好一陣子) (再好一陣子) (又好一陣子)
到此時,已快吃飽(兼笑飽)。簡單說,牛肉類材料好、以白鍋涮後沾白芝麻醬食不錯。豬頸肉具應有水準、沾腐乳沙茶醬頗好。丸類細緻,非批發俗品、用了心。菜蔬菇類尚可,竹笙、萵苣筍有特色,漂漂亮亮的切片大白菜可惜卻附送碩大菜蟲一隻,只好退掉。內臟類鮮度佳,豬肝甚好。海鮮類普通,文蛤小且無味。豆類製品凍豆腐、腐皮普通。鍋底豆腐一般水準、鴨血屬「軟派」但質佳。湯底已撇去大部份紅油,的確較不膩;愈加熱愈富香味、點中辣則尚偏淡,但是幾乎嚐不到麻味便令人失望。
(服務生來收空啤酒瓶,繼續斜著拿... 瓶底餘酒直接灑了一地) 空蕩蕩的店,大群服務生從頭到尾三三兩兩聊天,加湯、添鍋底都得呼喚,快燒乾了也無人理會。九時許,忽然乒乒乓乓收拾起桌子(原來另桌客人已離開好一陣子卻還沒收);坐地下室,聽樓上熱鬧似開起 Party,以為終於有客入座,結果並沒有。終於吃完、聊罷,送來一碗冰糖蓮子薏仁木耳甜湯,大家同時嚐、同時放下互望:還沒煮好嘛! 食畢、外加被冷氣吹到頭痛,腦筋停擺。各人最後反應分別為『詭異』、『My goodness...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唉... 這樣能開多久?』以及『一定是你帶賽!』。此餐無結論可言,只能說此處鍋底、食材與常至各非吃到飽店各有高下,但是服務、管理反居劣勢。個人覺得那高級裝潢、幽暗氣氛與吃麻辣鍋沒有絕對關聯,所以應還是會去慣至的那幾家。 看來高檔麻辣與我無緣也... 各位新貴請慢用。 2007‧04(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