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9/20 21:22:19瀏覽5528|回應2|推薦48 | |
跟米蘭的旅館 Concierge 提起要去翡冷翠(佛羅倫斯),頂多三十歲的賓客關係專員(這時代已沒人稱門房囉)興奮地說她生長於佛羅倫斯市郊,以前最高興的事就是全家進城去一老店《IL Latini》聚餐,一聽就覺得錯不了、請她從米蘭去電代訂位。 可能旅遊美食節目看多了,總想找一家老舊溫暖的家常風托斯卡尼菜。前幾天的市區小館、郊外酒莊都挺好,對最後一餐就更期待。老橋附近這一家又是歷經四代的百餘年老店,建物門面比不遠處的《Trattoria Cammillo》更古老寬大。 店裡又是熱鬧光景,後來才知道如沒訂位、可與其他食客併桌,每六到八人湊一張;風水輪流轉,這傳統 ’Communal table’ 概念現在又風行歐美。 報上訂位後,穿過老舊餐室、被帶到另一裝潢得頗現代的大餐室,天花板吊著幾隻顯然用來裝飾的火腿。舉目四望,滿是觀光客,跟前幾天在《Trattoria 13 Gobbi》、米蘭《Paper moon》的「集中區塊處理模式」一樣(笑)。
麵包之外,胖壯服務生也送上一小碟抹了雞肝醬的烤麵包片(Crostini di fegatini di pollo),油鹹家常味、別跟精緻 Pâté de foie 比較就行。 少不了貼著餐廳標籤的紅酒,小桌擺著 750cl 標準瓶、大桌是傳統蘆草包大瓶(fiasco)。House wine 佐餐通常稱職,但熱天只想喝些清爽的白酒,還是瞧瞧酒單。奇怪的是問這問那都沒有,最後挑了一瓶北義 Alto Adige Trentino 區的 2014 Franz Haas Pinot Grigio,價錢合理且合乎要求。 滿座、人手不足,不是找不到服務生就是說了跟沒說一樣,服務實在不行。招待了肝醬麵包,就再點一個 Caprese 沙拉、湊兩樣前菜。談不上盛盤擺放,蕃茄切片、已有些硬了的 Ovolin Mozzarella 乳酪請自便;羅勒葉欠奉,多淋些店家貼標的橄欖油吧,很一般的一道。 打定主意要再吃一次牛排,但見到有當地傳統紅燒牛肉(Stracotto alla fiorentina、也可說是燉牛肉),雖都是牛肉,但部位做法都不同、也來一份!’Stracotto’ 直譯就是「煮過頭」之意,做法接近美式 Pot Roast,但用了大量番茄、洋蔥、胡蘿蔔等蔬菜。
蓋滿燉蔬菜的燒牛肉令人食指大動,可惜肉竟有些老柴,味道則鹹得不像話、蔬菜的甜味都不見了。吃過不少將不柔嫩、不受歡迎的部位燉到入口即化的 Pot Roast、Braised shank 等,這裡卻不怎麼樣。 佛羅倫斯牛排(Bistecca alla Fiorentina)寫明了是一公斤,通常帶骨牛排一人 12oz(340g) 就差不多了,但把心一橫、點來看看是否特別好? 外層夠焦,內裡是 ’al sangue’(帶血)、近 ’rare’ 熟度(鄰桌已經請服務生將牛排送回去加熟了)。直接嚐,還是在上一家店的現象:沒什麼牛肉香,是否當地傳統 Chianina 品種、有沒有經過熟成,就不再問了。淋上橄欖油、要了檸檬(竟沒附)來擠,算是救了這牛排。 牛排的確吃不完,住旅館、也沒辦法打包回去加工(雖然已經想到好些法子)。回想起來,沒有在最滿意的《Trattoria Cammillo》一嚐牛排實在可惜,而上一回吃完《Peter Luger》後居然有些膩了、真有些「罪過」。
吃得有些意興闌珊,服務生送上杏仁 Biscotti、Vin Santo 甜酒也沒多大興趣。呼喚埋單又等了半天,胖大經理(老闆?)施施然過來、嘰哩咕嚕邊說邊在拍紙簿上畫(算)...原來根本沒有打單系統,最後笑咪咪說『就 80歐元吧!』酒水未計、三樣菜已經 71 元,倒是「阿莎力」乾脆又不貴。問題是…沒有一道令人覺得美味,再優惠又如何? 人人口味不同,當然不能怪推薦這裡的那位女生。但個人對此很有「旅遊美食節目風」老店的期望可是煙消雲散了。 2016.09(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酒後駕車害人害己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