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0 01:03:04瀏覽13388|回應7|推薦88 | |
還記得剛搬到香港時曾四處找燒餅油條,廣東人朋友大惑不解:『不就是麵粉包著麵粉,有這麼好吃?』 「麵食基因」 其實,家父幼時家裡根本沒有米缸、只有麵粉缸,母親生長於北京,據說懷孕挺著大肚子時竟還吃下了四十個扎實的水餃。生在台灣如我,吃東西一向南北合、米麵都好,但每當餓得發慌時,多半還是想到麵食。或許真有所謂「麵食基因」? 餃子,可能是最不需介紹的華人麵食之一,大家早就下肚許多,但習吃米飯的南方人未必同意北方『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躺)著』說法。好吃與否先擱一邊,想起昔日一大家子周末「包餃子」盛況:長輩們有時自己擀捏、有時買現成的餃子皮,待餡一拌好,大家七手八腳、全體參與。小朋友是包著玩,成品歪七扭八又合不起來;大人們熟練,一位舅舅還有單手捏出漂亮餃子的「奇技」。等撒了麵粉的圓桌上排滿白胖餃子,水餃大餐也快上桌了。自己家的餃子、盛載了一大家人的心力,當然好。 親戚們陸續散居海外後,熱鬧的餃子聚會就少了;餃子館難以滿足家常餃子癮,卻正巧應邀到朋友家吃餃子,一食驚豔。朋友父親出身軍旅、一家原居眷村,山東老奶奶調拌多種好餡、包得一手好餃子,傳了下來、朋友母親雖是江浙人,卻青出於藍。一家都有著北方人的豪爽、好客,家中從早到晚不缺座上客,吃吃喝喝高談闊論,總是那麼熱鬧。 雖每隔一陣子才去朋友家「混」一頓餃子吃,但相信多年來曾經落座朋友家餐桌前的客人們都會同意:這兒的餃子若稱第二,不知何人敢居第一?
人人喜歡的餃子餡不同,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例外,朋友母親每次至少得做韭菜、芹菜、小黃瓜三種餡,雖麻煩了些,但看著大家吃得開心、可就笑瞇了眼。客人一多,水餃餐就成了水餃宴,朋友母親就得從早忙到晚;而客人也會帶一兩樣菜、拎一瓶酒,如今住的雖是高樓大廈,氣氛卻還是那麼眷村。
一期一(餃)會 等這位朋友移居海外、成家立業後,這餃子餐也難遇了。今年,朋友一家回台省親返美前,藉著出遠門前「發餃(腳)」的習俗,終於又湊成了一桌熱鬧水餃宴。一大桌層層疊疊的大小菜,樣樣下酒;待酒過三巡,就是一輪接著一輪、熱騰騰的餃子了。
雖沒自己擀皮,但附近菜市有售水準頗高的手工餃子皮,厚薄合度、該有的咬勁也恰好。餃子本可吃原(餡)味,能不東沾西蘸最好,朋友家的三種餡雖非豪華,但味道十足,更妙的是個個含著適量湯汁,啥也不用沾。 韭菜餃一流,但平時吃到韭菜餃的機會多,所以更喜歡他家的芹菜餃。這芹菜、薑蔥、蝦米、豬肉餡聽來直截了當,吃起來卻精彩非常;芹菜、豬肉的對比口感,蝦米的增味,是從小到大吃了不知多少種餡裡的首選。 黃瓜餃與芹菜餡材料相近、只是換上小黃瓜,但處理、調味當然得調整,芹菜的香脆換做了黃瓜的微妙甘甜,也很好! 客人忙著吃,廚房裡忙著下,水餃一批一批剛起鍋就一大盤一大盤跟著上。蒸氣氤氳、杯觥交錯,賓主都紅了臉、撐了肚子。這時,在北方會來些小米粥,朋友家則換成綠豆稀飯,放不放砂糖、隨各人喜好。如果冰箱正有炸醬,也可下一碗麵、「挖」一勺醬一拌,就是一碗一等一的山東炸醬麵。
社會富足了,滿街都是冷凍餃、微波餃,自己包餃子的人家大概越來越少。如今的餡料更是日益講究、五花八門,連松露、鮑丁、干貝、明蝦等都當成了餡;不過一般家常餃子有皮有餡、有菜有肉,既方便又吃得飽足,自有其簡單之美。朋友、家人齊聚一堂動手包餃子、動口吃餃子,這過程更是難以取代。 朋友老、酒菜好,又有這麼好的餃子;好吃當然不過餃子,樂事也不過相聚。 2011‧10(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圖中菜餚不一一記述,以鼠標停留可見到菜名) - 謹以此雜文紀念中華民國空軍前 35(「黑貓」)中隊第五任隊長王濤上校 - 延伸閱讀 最完美的煎荷包蛋 家傳打滷麵、炸醬麵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