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6 00:03:54瀏覽5178|回應17|推薦273 | ||
本文於2012/10/20,發表於人間福報-蔬食園地B2版。 生活的藝術是用心感受,耐心傾聽,信手捻來,俯拾即是,怡然自得。 我經常在午後傍晚才會步出家門,因為那是自己在白天的分配當中最繽紛的環結,錯過這一刻,行人還是行人、車來車往還是車來車往。 夕陽西下的街頭,十字路口有著愛心媽媽指揮交通,小學生們揹著沉重的書包依序排著隊伍過馬路,青澀的國中生吱吱喳喳聚集在7-11捨不得回家,這沉靜了一天的陽光因著落日餘暉更顯活絡,好像是要抓住天黑前的精彩鏡頭。 順著路旁水泥人行道走,街頭有著快速移動歸家似箭人們,不因四季不同的葉綠、葉黃而改變,偶爾路邊水泥走道冒出不知名花草,這都是生命的起舞。 再進入黃昏市場,這又是另一股浪潮,極少人會選在這樣的時間來閒逛,因為再過一個鐘頭就是開飯時間。趕在下班採買的、家庭主婦提著菜籃出現、市場裡來去匆匆的人群,襲捲著一波又一波,這一切是喜悅的默劇,每一個影像是那麼生動,但你不需要知道他們的台詞,卻能從肢體動作明白劇情,而我也參予其中,選擇著我需要的食材,或者站在攤位前看喊價表演。 烹飪對自己而言有時是一件很"懶"的事,我完全能體會外食打牙祭的樂趣,對一位家庭煮婦而言,不是因貪吃,而是那股子偶爾歇口氣的放下,不再油膩雙手、蓬頭垢面,享受片刻被服務的感覺。 吃素、烹素、推廣素食,對一位素食者而言,單一是自然而行,同質群聚那麼食之更為有味,但若為食性不同的聚會,這就會產生些許元素變化,以全然的簡單不造成他人困擾食之有素。所以,我喜歡分享與推新除掉魚、肉的烹調作法,也能表現素材美食的吸睛,進而讓家人、朋友接受、習慣,食材中沒有葷肉,更能表現出它的原味、營養元素。 明朝沈周《食粥語》說道:「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做三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需添水火,無錢不必做羹湯;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這整首打油詩說的是農業社會,貧窮家庭吃粥的經驗,但不見得吃粥是窮人家,古代便傳食粥之養生之道。
本文於2012/10/20,發表於人間福報-蔬食園地B2版。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