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能言說的傷--談自殺者遺族的悲傷關懷
2011/05/11 00:49:32瀏覽22878|回應17|推薦243

每當我想到他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地生氣。 

我不斷地問自己: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說走就走、說死就死?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傷我的心? 

他走了,沒有留下隻字片語,
他自以為解脫了,可是,他卻將深沉的悲傷和遺憾留給家人。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自私?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不負責任? 

他走了,他再也不會出現了,
而我的世界在一夕之間全變了,
這漫天蓋地、席捲而來的巨大悲傷和遺憾,我該如何撫平? 

多年前,她的弟弟因為情感因素而跳樓自殺【*】,他以為一死就可以求得解脫,但他卻不知道:他把痛苦和遺憾留給家人,這巨大的悲痛,縱使已經經過多年以後,但家人心裡的傷在午夜夢迴之際依然隱隱作痛。家人的世界因為他的自殺而破碎了、瓦解了,他們再也回不到原來的世界和過去的生活,而那種自責和遺憾的心情,或許這輩子都難以平復。 

親人自殺身亡的喪親之痛,比起單純的親人因病過世,那種悲慟,除了悲傷之外,還加入了創傷後壓力,所以會帶給自殺者遺族係指自殺死亡者的親友,廣義則包括認識自殺者的人莫大的打擊。尤其社會對於自殺案件總會貼上汙名的標籤,以致於這些難以向人啟齒的失落,遂變成了「不可言說的傷」,他們沒有辦法向人傾訴他們心裡的憤怒、愧疚、自責與遺憾。 

「為什麼他要自殺?」、「為什麼我沒辦法事前預防?」、「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如果我可以多關心他一點,他是不是就不會死?」……,種種的疑問,再也得不到解答。於是,自殺者遺族就得帶著這樣的悲慟,一次又一次地在失落情緒中煎熬。

自殺者遺族常會面臨到幾種情緒困擾: 

1.      羞恥自殺是一種不被社會所接受與理解的行為,所以社會對自殺者汙名化的烙印,讓遺族感到羞恥。因此遺族常對他人隱瞞自殺者的死因,更常否認死因,不願意與其他人談論關於自殺者的一切,以致於遺族們常常困於這樣的悲傷情境裡無法走出陰影。 

2.      愧疚:自殺者遺族常會因為來不及救援自殺者或是未能事先預防自殺案件的發生,而感到耿耿於懷,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導致親人自殺的原因,或是他們是否該為自殺者的自殺負責…等等。

3.      指責:開始為自殺者的自殺原因找尋代罪羔羊,認為都是因為某某人沒有把自殺者照顧好,所以他才會自殺。 

4.      憤怒:遺族常感受到憤怒的情緒,因為不明白為什麼自殺者要尋死?為什麼用死亡來傷害自己、傷害家人?為什麼要拋棄他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的憤怒和內疚的情緒總是困擾著遺族。 

除了以上的情緒反應之外,在生理上也會出現一些異常的狀態,例如:喉嚨緊縮、呼吸或胸口窒息的不舒服、頭痛、睡眠困擾、低能量、食慾胃口改變、身體某個部位有卡住的感覺,部份遺族會有割腕、酗酒等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或是突然出現嚴重的「解離症狀」(突然忘記自己身在何處、忘記自己與死者的點點滴滴)……。 

 

針對自殺者遺族的「悲傷輔導」,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會使用一些輔導技巧或處遇方式,協助遺族面對親人因自殺身亡所造成的心理衝擊,陪伴遺族走過親人死亡的哀慟。例如:

    協助遺族體認失落、處理憤怒

    幫助遺族檢視愧疚感、指責與被拋棄的感覺是否偏離現實

    協助遺族修正否認及扭曲的認知、探索對未來的想像

    幫助遺族在死亡中找到意義

    協助遺族接納自殺者自殺的選擇、處理兩人的未竟事宜

    幫助遺族適應一個沒有自殺者的世界、幫助遺族在失去自殺者的情況下活下去、重建新生活……。 

可是,如果不是專業的輔導人員,當面臨週遭的親友遭逢這樣的意外打擊時,我們可以怎麼對自殺者遺族進行「悲傷關懷」與「悲傷陪伴」呢? 

1.陪伴:即使是不說什麼話,或是不做什麼事,只要能靜靜地陪伴在他們身旁就好了,讓他們不覺得孤單,就算只是陪著掉眼淚或是發呆、沉思也可以。在他們悲傷難過的時候,握著他們的手、搭著他們的肩、拍拍他們的背,甚至把肩膀借給他們靠著哭泣都可以,讓遺族感覺到身旁有人陪伴和支持的感覺,加強遺族的社會支持網絡。

2.傾聽:如果他願意跟你說,你就靜靜地聆聽,讓他充分宣洩他的感覺或情緒。無論是生氣的、悲傷的、自責的,你都要專注地傾聽、無條件的接納,不批判、不指責、不輕易地給建議或給忠告。當你懂得他的感覺時,點點頭,用真誠的眼神望著他,讓他知道你懂得他的悲傷。

3.同理:要感同身受遺族的感覺,容許他們可以悲傷【*】、可以宣洩情緒、可以思念自殺者,不要說一些無法同理遺族心情的話語,例如:「想開一點」、「不要難過了」、「不要哭」、「人死不能復生」、「節哀順變」……。因為這些話語並無法讓遺族不再悲傷,反而會讓他們覺得你不懂得他們的痛苦,也阻斷了他們可以透過哭泣宣洩情緒的管道

4.關懷:喪親的悲傷可能會延續很久,如果能給予他們真誠的關懷,例如:固定時間的問候、電話關懷、陪著他們散散步、跟著他們一起整理自殺者的遺物…等等。讓遺族感受到「只要有需要、你隨時都在」的感覺,這種細水長流的陪伴與支持比什麼都珍貴。

聽著張信哲的歌~「白月光」,綿密而深沉的憂傷在空氣中迴盪著……。

   

 

                                 白月光 心裡某個地方 那麼亮 卻那麼冰涼
                                  每個人 都有一段悲傷 想隱藏 卻欲蓋彌彰
                                  白月光 照天涯的兩端 在心上 卻不在身旁
                                  擦不乾 你當時的淚光 路太長 追不回原諒
                                  你是我 不能言說的傷 想遺忘 又忍不住回想
                                  像流亡 一路跌跌撞撞 你的綑綁 無法釋放
                                  白月光 照天涯的兩端 越圓滿 越覺得孤單
                                  擦不乾 回憶裡的淚光 路太長 怎麼補償
                                  白月光 心裡某個地方 那麼亮 卻那麼冰涼
                                  每個人 都有一段悲傷 想隱藏 卻在生長  

自殺是自殺者的一種「選擇」,是旁人難以理解的「選擇」,自殺者認為唯有一死,他才能得到徹底的「解脫」。可是他卻不知道「死亡」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將「問題」和「不能言說的傷」留給摯愛他的家人,讓家人被這樣的創傷所綑綁,無法釋放的痛苦不斷地啃食家人的心靈,讓家人終生活在自責、歉疚與難過之中。就算想要遺忘、就算想要隱藏,可是卻會忍不住地回想,心裡的憂傷、懊悔與無法彌補的遺憾也會不斷地滋長、蔓延。 

當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噙著淚水,帶著悲憤的情緒說道:「我請求全天下兒女,不要傷害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莫此為甚;當一位年邁的父親聲淚俱下的卑微請求:「如果能換回妳的復生,我寧願哭死。妳願給我這個機會嗎?妳會可憐爸爸這一卑微的請求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為人子女者,你怎忍心讓生你、養你的父母飽受晚年喪子、喪女的悲慟??? 

逝者已矣,而生者在經歷一段悲傷與哀悼的歷程之後,也得慢慢接受自殺者已經不存在的事實、開始適應沒有自殺者的世界和生活,同時找到一個可以和自殺者永恆的連結、重新展開新的生活。也許遺族可以試著尊重自殺者的選擇,放下對他的不捨與自責,選擇接納與祝福,祝福他能夠離苦得樂,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找到快樂和更有意義的存在價值。 

死亡,只是軀體的離開,而他的精神永遠存在,他依然活在他愛的人與愛他的人心裡,永遠不曾離開。 

 

©2011.05.11  Ruru~心理輔導筆記系列之1:悲傷輔導 

 

 

  延伸閱讀:你可以這樣幫助他--如何協助身邊有自殺意圖的朋友?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從涂爾幹自殺論看自殺行為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怎一個情字了得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我可以悲傷

      網路資源:自殺防治守門人~自殺防治中心
       網路資源:董氏基金會~自殺防治網

      網路資源:法鼓山基金會~你可以不必自殺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ru1211&aid=5184708
 引用者清單(1)  
2011/05/18 00:47 【陽光‧希望‧愛飛揚】 你可以這樣幫助他--如何協助身邊有自殺意圖的朋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抒发
2011/05/14 09:46

Ruru的论述,既有专业性,又有经历和经验,读来很感人啊。

我当时内心的伤痛,不知如何疏导,都憋在心里。朋友们的安慰诸如“节哀顺变”,“想开一点”。。。都不起什么作用。

几个月后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有抑郁症。

为此,我从工作了多年的公司辞职,回家休养了几个月才重新出去上班。

这才想去开部落格,在2007年在其它网站开了第一个部落格。

后来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不是为了给人看,而只是让自己释放一下。有感而发,随感随发。

这次看到Ruru说,文字和眼泪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悲伤。我深有体会--我当时要是知道Ruru,“借Ruru的肩膀靠一下”,我也不至于得抑郁症。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4 21:58 回覆:

薩師兄,您願意在這個公開的園地裡揭露過去的傷痛,我覺得您很了不起。我可以體會那曾經是一段很難熬的歷程,您這一路走來,步步都是血淚。人們常說:「時間是最好的醫師」,而我覺得時間雖然可以讓傷痛逐漸平撫,但如果我們可以do something的話,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快走出悲傷。

一般人不知道怎麼面對悲傷議題時,常常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來面對它,例如:用忙碌來麻痺自己、不允許自己哭泣、關起門來獨自傷心、找尋其他的人事物來轉移或是代替、告訴自己要堅強勇敢,不願意去碰觸自己脆弱的那一面……。

我覺得心裡的悲慟,如果只是隱匿壓抑、只是避而不談,這就像是沒有疏通的水溝一樣,久了就會滿溢,甚至發酵、變質,以致於演變成心理疾病。

傷痛要能夠得到關照和療癒,最重要的是,您必須接受現實、承認創傷確實存在、願意正視它、面對它,而不是否認、逃避或是視而不見。只有真實地經歷過傷痛的痛苦,傷痛才有機會得到撫慰和療癒。而這需要時間的平撫,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走出悲傷。所以要容許自己可以悲傷,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悲傷,必要的時候可以找尋專業人員的協助,例如: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程小豚即是)

悲傷輔導的最終目標,不是要讓我們忘記已逝的親人、不要再想起他,或是把他從我們的記憶中刪除。而是要讓我們體認失落、接受事實、妥善處理悲傷的各種情緒反應,在整頓好自己的身心之後,能以另外一種不同的形式與逝者保持連結。

他的軀體雖然不在了,但他始終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我們的記憶裡,活在另外一個空間、在天堂、在極樂世界。而我們的生活雖然少了逝者的存在,但我們可以將對逝者的思念和愛化成祝福,逐漸適應沒有逝者存在的生活,且能夠發展新的關係,展開新的生活。

-------------------

師兄啊!您的前半生,我來不及參與,所以沒辦法適時將肩膀借您靠一下。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相遇都是有意義的,網海茫茫,而我們居然能夠跨越半個地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在Y學院領受博學多聞大院長的知識洗禮,這同窗共學的情誼彌足珍貴。若您不嫌棄的話,小師妹願意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憂傷與您同感,快樂比您開心!與您同吟苦樂,互為心情知己!


珊珊
不能言說的傷—談自殺者遺族的悲傷關懷
2011/05/13 14:19
寫的很詳細唷!謝謝妳的分享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3 21:24 回覆:

謝謝珊珊姐。

我哥哥說:要特別謝謝妳,謝謝妳總是陪他妹妹聊天解悶;貝拉娘也說:謝謝妳幫貝拉、萱萱,還有Alen做部落格山頭圖……。

總之,要謝謝妳一路以來的陪伴,有妳真好。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海豚湾学院
2011/05/12 16:59

Ruru的学历鉴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以后我要逢人就炫一把:我跟Ruru当年还是同学呢。。。不过不是在“金华女中”同学,我不是女生喔,而是在Y学院硕士班同过学。只是我年龄稍长,她都尊我为师兄。

我读到这篇文流泪,是因为触动了我在2006年的丧兄之痛--文中对“丧亲者”的心理分析很细腻。

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是足够坚强的,但那一次真的让我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心理脆弱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Ruru肯慷慨地借肩膀让我靠一下,我想我是不会拒绝的。只可惜那个时候还不认识Ruru,连UDN都还不晓得。

不过,其实在那种情况下,只是需要找一个管道来释放心理伤痛。以后我就知道该找Ruru作为倾诉的对象啦,因为Ruru是很专业的。

我如果以后能有足够的勇气,会把那段5年前的心路历程写下来,让Ruru分析一下。

又看到“樂了”娘俩,使我想起了曾经在Y学院发生的揪斗院长的批判会。。。

不过,可不能在海豚湾学院也搞“革命”啊,还应有点分寸--这“程助教”如果也负气出走,那我可再没地方去了。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2 22:41 回覆:

薩師兄,我懂您的感覺,因為我跟您一樣,我也是在2006年的時候失去我摯愛的父親。

我的父親因為癌症而辭世,從住院到離開,只有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在面臨喪親之慟時,我和所有的人一樣經歷喪親的悲傷歷程,而這樣的失落,身為專業的輔導人員,我整整花了2年多的時間才平撫,所以我很能深刻感受到喪親者的心路歷程。

在我們的輔導領域裡,有一種治療方式叫做「敘事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外化、解構及重寫觀點等方式,讓案主敘述和重說自己的故事、重寫自己的經驗和關係,並且從故事中找尋到新的意義與方向。

在喪父期間,我透過大量的書寫,宣洩我對父親的思念與不捨;我用書寫生命故事的方式,回顧我與父親之間的點點滴滴,將來不及跟他說的話、做的事,一一轉化成文字抒發,並將這樣的失落經驗賦予新的意義。所以,在喪父的前兩年,我只要想到我父親就會哭泣,甚至看到他常買給我吃的生魚片,我也會對著生魚片流淚……。而如今,透過這樣的自我療癒方式,雖然我還是會思念我的父親,但卻不會再哭泣了,反而是想到我父親時,心裡是甜甜的,因為我知道我的父親一直在天際之間眷顧著我、對著我微笑【*】

文字和眼淚一樣,同樣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可以幫助我們走出悲傷。如果您願意的話,也可以將您的心路歷程化為文字呈現,不一定要公開發表,但您卻可以在書寫之中,重新回顧您和令兄的關係,甚至一些沒說的話、沒做的事或是您的悲傷、遺憾、不捨……,都可以透過文字的形式繼續與令兄對話。

經由這樣的回憶與述說歷程,您可以持續保有您對令兄的愛,而且您會發現:其實您並沒有失去和令兄共度的歲月與記憶,也沒有失去他對您生命的影響、啟示、意義與價值,因為他永遠活在您的心中。所以您可以重新展開沒有令兄的新生活,並且找到一個可以和令兄永恆連結的方式。

呃!Ruru的職業病又犯了,叨叨絮絮個不停,但衷心希望薩師兄可以過得越來越好。


紹小丌al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改行了嗎
2011/05/11 21:24

最近的文章都不錯看.怎突然"轉性"了..呵呵

我聽說生者在摯愛的人往生後.會不自覺模仿往生者的某個行為.但我忘了是啥原因

人說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不妨寫篇當有人想輕生時.該如何跟對方溝通..因為大家都誤解不能跟想死的人談死...這樣專業的內容.還是透過妳宣導較佳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2 17:51 回覆:

什麼!!!(震驚狀),小丌大大居然說,Ruru只有〝最近的文章不錯看。我還以為我的部落格文章都是嚴選好文哩!(自我感覺良好中)

記得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心理防衛機轉其中有一項防衛機轉就是「認同」(Identification),意思是指,一個人無意識地仿效另外一個人性格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撫慰我們所無法滿足的欲望。在悲傷的歷程裡,喪親者也會出現一些認同的行為,例如:穿戴逝者的衣物、模仿逝者的說話、表情、動作或是從事逝者生前喜歡做的事情…等等。

而這樣行為的背後意義是,生者在潛意識裡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維繫自己與逝者的連結,讓他們繼續保有對逝者的思念,感覺逝者仍然存在、沒有離開,這樣可以讓自己減輕喪失親人的痛苦。

企圖自殺者所透露的訊息徵兆、針對高危險族群或自殺未遂者的輔導措施以及面對自殺狀況的危機處理…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正視的議題。小丌大大都這樣說了,那Ruru就當成下篇文章分享的主題、認真寫作業了。

那我的HOYA咧!小心過得太爽的小吉會被養成科基犬喔!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殺的觀察
2011/05/11 20:49

依我多年到學弟管理的療養院當義工的經驗,再加上醫學知識。

自殺多因錢、財、病、壓力。自殺重點在事先防範,如果是病,大都癌症、憂鬱症才自殺。壓力多因父母期許造成壓力。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2 18:03 回覆:

謝謝您的來訪和分享。

自殺的成因很多,包括:生理(精神疾病、健康因素)、心理(自我攻擊性格、完美主義、抑鬱、壓力事件)與家庭(家庭功能失調、親子關係溝通不良)…種種複雜因素。有時候看似導致一個人走上絕路的原因,未必就是真實的成因,我們必須深入探究影響當事人自殺的「危險因子」是什麼?個人人格特質、成長過程、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社會支持系統、精神狀態、抗壓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是必須列入評估的範圍,因為自殺意念的形成,很可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而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自殺行為,我曾經就涂爾幹的經典分析~「自殺論」做過分享:從涂爾幹自殺論看自殺行,敬請指教。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又见大作
2011/05/11 08:55

Ruru这篇心理分析写得很专业,很细腻,我很有同感。

其实不只这篇啦,Ruru大部分文章都很有深度,只不过今天的这篇刚好触动到我的心底的一块舊伤,读后我都流泪了。

不知道我过去为什么会“走宝”,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来这里看。

细想起来,原因还是我自己太实诚--别人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

最早是在Ruru给院长的一篇《燕南赵北藏戈登》的回应里,我看到Ruru自己说什么

【插班生

一个偶然路过的小学生。。。

泳技不佳的小学生。。。

小学生立志要做一颗有斤两的白菜。。。

从“稻草人”蜕变成一颗真正有生命力及影响力的白菜。。。】

我看到后心想:跟一个“小学生”,即使再往高处说,跟一个“国中生”,恐怕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吧?

最后到这里读了文章后,我判断出“国中生”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至少要有大三或大四。

因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说的了--一定要眼见为实。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7-23 22:24 回覆:

「白月光」是一首很能讓人融入悲傷情境的歌曲,聽著這首歌,看到薩老師在前文的回應裡提到【怎一個情字了得】這篇舊文,突然就很有感觸地寫下這篇文章。沒想到會觸碰到薩老師的舊傷,甚至讓您流淚,Ruru我覺得很惶恐。肩膀借您靠一下,拍拍您的肩,想找個人說說話的時候,請記得第一個想到我。


kay
需要愛
2011/05/11 08:39
自殺的原因很多...因情因病或是一時的情緒...只有愛和關懷能解救,一個溫暖的微笑或一句鼓勵的話語,或許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5-11 18:54 回覆: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曾經遇過幾例自殺案例,有的肇因於家庭因素【1、有的是因為罹患精神疾病【2、有的為情所困而尋短【3、有的則是因為罹患憂鬱症的緣故【4

這些恨不能忘的記憶,讓我對這領域有更多的理解和關心,寫來斑斑血淚啊!下回再繼續生命故事分享。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