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度山東之旅(五)從曲阜「孔林」到泰山「望嶽」
2013/07/11 23:34:44瀏覽1461|回應0|推薦2

前一陣子跟朋友們聊天,無論是同事或同學,至少三人以上都覺得本人有一種強烈特質:兇悍。 

也有陌生人對我的第一眼印象是「冷漠」或「脾氣壞」,或許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臉負點責任,最近好友M小姐將過生日,想起她的笑容,我忽然發現自己好久都沒彎過嘴角。

不確定為何如此,即便個人時常臭著一張臉,隱隱使得身邊眾人頗感壓力,但在某種程度上,我一直頗有長輩緣,比自己年長廿歲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往往能相處得更為愉快。 

就連出外旅行的時候,我也受到許多長輩們的愛護,譬如第一次與第二次的幾個月歐洲自助旅行,頭一回在波蘭遇上善良的老夫妻遛狗,見我人在路上四處尋找住宿的地方,大方邀請我去他們家中作客,只因當時天色晚了又下雪(冬天大約下午四點多,差不多快天黑),怕我凍死在街頭,於是好心提供一晚上的食宿。

還有第二次去奧地利的時候,一位服裝店的老太太關店時見我一個人拖著行李走在馬路上,主動用帶著濃重奧地利德語腔的英文詢問我的去處,除了提供地圖和一瓶氣泡水,又開車載我去當地最便宜安全的旅館,臨走前給了我一個吻,說我是她認識的第一個華人朋友。

就算到了山東,台灣旅行團與當地遊客也挺常與我聊天,只不過台灣的中老年人更喜歡我幫他們攝影留念,而當地人則是熱情介紹小吃和景點。

孔子活了兩千五百多年之後,拜訪朝聖的遊客很多,大雨之中,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此地豎起了繁體字的紀念長幅。

當然,台灣旅行團員見了自助旅行的本人,兩位年長的女士同樣需要額外拍照留念。 

孔家的子子孫孫在孔廟被奉祀了超過兩千年,孔林的骸骨也差不多積累了兩千五百年,從金聲玉振坊一路進去孔廟,可以看到孔府(衍聖公府)的大致情況,後面的建築群和大堂都相當宏偉,推薦一遊。

下圖是慈禧太后所寫的壽字,孔聖人的宗廟裡面出現清朝名女人的墨寶,也算非常奇特;慈禧太后的字體厚重凝煉,頗有超乎一般女性的沉穩氣派,未曾想這滿族女子同樣崇拜孔聖人。

當日天雨,室內昏暗,沒能拍好此字而僅能得見輪廓,相當可惜。

孔子被稱為「聖人」,過了聖人之門,就能讓心靈同時進入屬於儒家思想的領域。

兩千多年以來,各式各樣的文藝或政治人物在此留下足跡或筆跡,也有多樣化的牌匾或歲月淬痕,留在那斑駁的金邊雲紋所構成的靈芝和蝙蝠圖樣中。

山東孔林的古物保存得相當好,沒有像北京那樣充斥著刻意修復的簇新感,也不會使人感覺建築物年久失修,算是意外的驚喜。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上海復旦大學的辯論賽還要以「打倒孔家店」為主軸,但是沒想到過了這麼些年,好不容易留下的孔林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孔家的龍柱,對比我所見過的許多寺廟宮觀(如台北行天宮的龍柱),龍的形貌更為悍猛,神情相當逼真。

孔府內的戒貪圖,上面的「犭貪」也是所謂的「龍生九子」之一,如下圖所示。

龍並非只有九個龍子,九代表多數,因此龍的子孫擁有各式各樣的外貌與性情,並不僅僅只有九種,而是九種以上。

「犭貪」這種傳說中的生物相當少見,性情類似饕餮,但比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還要貪婪,前者什麼都吃,後者只是貪吃,卻沒有貪婪及收藏寶物的習性。

這很像是麒麟的傳說中動物,在神話中所佔的篇幅很小,「犭貪」在孔府裡面特別在一面牆上如此設置,想必是孔家人認為孔子這「至聖先師」已經讓後人封為無冕王,在精神領域上已超脫一切物質和實際權勢地位,對自家子孫有所警惕的意喻。

孔家在文化界受到相當的尊崇,孔家人暗示後人不該太過貪婪,因此圖面上有葫蘆(象徵福祿),有書卷、玉鎮紙和樂器(橫笛,禮樂等六藝是儒家文化的本質),也有祥雲如靈芝狀串聯各種寶物,表示孔家已經得到兩千年來最高的榮耀。

左上角的太陽(日)象徵皇權,在這有嚴嵩題匾、慈禧寫壽、歷代皇帝封賞的孔府內,孔家人暗指君臣分際,要子孫不得吞日(有反叛領導者的謀國之心),否則就會像神獸「犭貪」的下場那樣葬生海底。

山東曲阜的冬日,下過大雨之後,便是晴朗的傍晚,就連斜陽也那樣溫暖可愛。

離開曲阜後,隔日趁著天氣好前往東岳泰山,一方面喜歡爬山,再者也想見證泰山巍峨之美。

杜甫是個人最尊崇的詩人之一,或許山東名人多,總覺得也該循著他旅遊的路線行走。

唐天寶四年(西元七四五年),杜甫和李白一路往齊州(今濟南市)而來,但是最膾炙人口的詩篇,仍是最富情感的詩聖強項。

在前往大眀湖之前,杜甫在抵達兗州(今山東兗州)寫下《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峰秦碑在,皇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兗州多半是平原地形,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泰山,或者是齊魯和青徐二州相連綿延的古城牆,所以杜子美朝南邊俯瞰,順便緬懷秦代封泰山的秦始皇碑,也能想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古國場景,這樣的「古意」不免使他在遠眺的時刻有些躊躇。

接著,杜甫登臨五嶽之首泰山,第一次對這海拔不過一千多公尺的高山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並且寫下不朽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為什麼這不怎麼高的泰山,卻有許多人在攀登之後,認為東嶽應該是五嶽之首?

個人認為應該與山東的地形有關,泰山附近都是平原,使得泰山望來格外高聳突出,而且泰山上的雲海、蒼松、遠景都特別壯觀,海拔僅一五三三公尺,景色卻比想像中還清朗亮麗。

去高度最少兩倍以上(海拔三九五二公尺)的玉山觀日出,尚且不如泰山雲山蒼蒼來得獨特,一座這樣的小山也能獨具特殊美景,不得不說一山巃嵷、崔巍嵯峨的美景,來自於山東平原的烘托。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美景,說來也很簡單,古人說「天玄地黃」,天的代表是黑(玄),那麼雲海分割的上下有「陰陽」,早晚所見「(黃昏)(破曉)」各有美景,應該是當年杜甫親臨泰山所見的美景。

岱宗」是泰山的別稱,從雲海中往下望,可依稀見到「齊魯青」的平原,綿綿相連到天邊,故而說「未了」。

不知何處又跑來一名台灣遊客,於是我又變成了遊客們的專屬攝影師。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在現場可以發現雲海的雲縹緲浮動,彷彿讓山風激盪著漂浮,讓人瞬時心生廣闊豪氣,彷彿就能像鳥一樣在雲端飛行。

杜甫看見雲間飛回的鳥兒,想起自己也在遊歷山東,忽然引發了思鄉的情緒,但自己卻看不見雲海遠方的故鄉。

遙想杜甫當年,這個卅幾歲的壯年詩人滿腔抱負,雖未如李白那樣名滿天下,也不像齊州李之芳、北海太守李邕那樣成為大官,但心中充滿了一展才華的願望,因此看見自己如高飛的鳥兒一樣到了泰山頂上,不由得深自期許。

所以,他寫泰山的最後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對照詩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言,勤奮努力的杜甫相信自己能夠在才學上如高飛的鳥兒一般飛越沒有人能到達的高峰,那麼身邊那些名人也就如此情此景,不過是小小的「眾山」罷了。

事實上,來到泰山,底下一大片平原,能看到的不過就是泰山側峰,因此會有強烈在孤峰絕頂的錯覺。

個人非常喜愛杜甫「望嶽」的氣魄,更喜歡「岱宗」巍然屹立的景致,雲海映著藍天和蒼松特別美,旁邊的亭台樓閣更能顯現出一種典雅的韻味。

杜甫在創作上的萬丈光芒,來自於勤勉,也在於他對於自己的期許甚高。

突然有些羨慕杜甫,能有李白這樣的好友,還有李之芳、李邕這樣的伯樂,到各地遊歷風光,並且暢談理想;後來再回憶他這充滿悲劇的後半生,似乎早年從洛陽一路來到山東的旅程特別開心快活,卻再也沒能從杜甫後來的人生中發現同樣的歡樂時光。

他飽嚐艱辛飢饉,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那般,每次閱讀總使我感到心酸,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這樣的「寒士」懷抱滿腔理想與熱情,在戰亂中泣血傷痛,內心的煎熬又有誰能懂得?

或許,我該羨慕的是一輩子恣意瀟灑而撈月早死的李白?

詩人在一千多年以前所見到的泰山,絕對與現在不同,因為泰山商業化經營,四處的小販和遊客構成了喧鬧的場景。

山東泰山的「天街」,西起南天門,東迄碧霞祠,長約六百公尺,大抵算是遊客們最愛攝影留念之處,於是我又幫了台灣旅行團的某阿姨拍了照。

這條「天街」,顧名思義象徵了「天上的街道」,渺茫雲海就在牌樓之外,彷彿只要踏出一步,就能登天似的。

對於歷代王朝而言,「封禪泰山」是一項帝王的重要活動,從秦始皇開始就持續了兩千多年。

始皇三年(西元前二一九年),篤信「五德終始說」(金、木、水、火、土的陰陽五行思想)的秦始皇巡行東方的國土,來到泰山行封禪儀式,此後兩千多年除了晉、元、明以外,幾乎所有的帝王都要舉行封禪儀式,特別封泰山(五行屬木)來確保皇權穩定。

秦漢傳承了陰陽五行思想,在道教成立前,秦為水德(尚黑),漢為火德(尚紅),水火難以相容又相剋,因此為了五行六合,所以封泰山(屬木)來去水生火,這也符合儒家早年與陰陽學派的融合理論基礎,有利於鞏固王權。

這樣的思想一直傳承到儒家盛行的北宋,「天街」為了皇權穩定而修葺,直到北宋正式見諸於乘文字記載,有宋哲宗元佑年間(西元一O八六至一O九三年)兗州府邵伯溫泰山遊記的《泰山聞見錄》,有「因登絕頂,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廬」,表示北宋時有上山步道,而且住在了泰山頂上的草屋裡面。

明朝隆慶年間(西元一五六七至一五七二年),馮時可《泰山記》有「登天門,則平壤矣,市而廬者百餘家」,表示泰山頂上有一些草廬形成的小村落,「天門」那邊是「平壤」(平地),上上百戶的商家在此做買賣,顯現千百年來的泰山頂上確實生意鼎盛。

現在的「天街」和北宋的沒有太多差別,只是把木棧道換成水泥砌成的階梯,並且加裝護欄,一路賞觀渺渺雲海美景,可以走上半天而不會困倦。

微風輕輕吹拂著白色如紗簾般的雲,一切看去那麼寧靜美好,只有跟在身邊喳呼的六十歲老太太一直要求我幫她留影,使人有些厭煩。

忽然想起朋友M小姐在臉書上談愛情,到了泰山之上,妳不會思考愛情的定義,只會覺得人生應該尋找更開闊的天空。

上了岱頂,除了天空和雲海,在這青山之上,每個人更能看清自己。

我跟M小姐說,有些陌生人我們認識了十年或廿年,那些人卻一輩子無法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註腳,甚至是任何深刻的身影。

回頭瞧這些幫老先生老太太們拍攝的照片,我還是不認得你們,相信各位也不熟悉我。

朋友M姑娘曾說,寫詩是那個愛情至上或青澀歲月的救贖,但是經歷過「未妨惆悵是清狂」、「天長地久有時盡」的時光,看看這樣的雲海青山,什麼煩惱都能夠忘記,再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連走在身邊的是誰都可以忘記。

愛情很輕,在我們的人生之中,可能是幾張臉,幾次月下或燈火繾綣處的溫情。

這種輕,到了雲海間就真的是輕如鴻毛、浮雲悠悠了。

我很喜歡爬山,攀登高峰是一種樂趣,你看見,你征服,你將挑戰一一踩在腳底下。

不知道那些曾經在泰山留名的人,是否只想寫下自己的名字,亦或能如杜甫那樣用詩句留住自己最光明燦爛的時刻?

上面六十幾歲的婦女不知為何一路要跟著我,亦或是希望我隨著她四處留影?

可,我真的無法記住妳的臉啊,陌生的台灣遊客。

嚴石為泰安事件留下「海岱縱目」的題字,字體與象徵意義似乎有了點文學氣息,這裡是泰山上遊客必經景點,旁邊的標語「保護世界遺產,建設東嶽泰山」則來自曾經的領導人李鵬。

旁邊還有一些題字,但個人觀察之後並未覺察有詩詞在上面,相當可惜。

個人比較沒有在路邊或山壁上塗鴉的衝動,曾經在長城好幾處發現「XX到此一遊」。

這些人如此留言有何意義呢?

假如是我,寧可順遂心意題寫詩詞,就算像李白遇上崔顥的黃鶴樓題詩那樣挫敗,但畢竟能以文會友,鬥文總比亂寫胡畫來得高明多了。

就算是隆冬到訪泰山,然而當時天氣和暖,恍若前些日子在濟南的濕氣都被大好的陽光所蒸騰。

泰山遊客眾多,上面的建築群多數來自於一九八O至千禧年間陸續搭建的仿古牌樓與賞景涼亭,年代並不久遠,古時留存的古蹟已經很難見到了。

忽然覺得有些哀傷,因為杜甫所見所聞,現在根本就只能遙想一二吧。

下圖是當地政府為保育和環保所設立的標誌,提示遊客們:這裡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可別破壞呀!

山上的建築物是近代的,遊客是現在的,文人描寫泰山詩詞是書本中的,只有這座小山重重疊疊的一片美景還是古今大致上相同的。

歐陽修稱讚韓愈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仰之,如泰山北斗」,不過泰山真的不高,想想北斗也並非是天上最亮的一顆星。

或許在我心中,那個杜甫所見的「造化鐘神秀」,少了現代仿古的一堆亭台樓閣,少了石頭上落款的一堆題詞,那樣自然優美的岱宗,方得以輝映詩聖的偉大。

回首山頂,浩浩雲山、重重煙樹,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美景,恍若一踏足便能直入雲霄。

一片雲海間若有仙山,或有能夠戾天的飛鳶,或有望峰興嘆的詩人,或有我這樣帶著許多煩惱的遊客,總覺得窮山水之際,岱宗頂上肩頭的負荷輕了。

所有的人,或塵世間所有的憂思幻想,也都跟著浮雲輕了。

前文請參照:

山東之旅(一)威海與丹崖

山東之旅(二)青島啤酒,尚青!

山東之旅(三)從青島上嶗山,就像由歐洲回到中國!

第二度山東之旅(四)濟南大眀湖、曲阜的孔林

(代ROSY貼)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ylovesyou&aid=788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