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4 16:35:55瀏覽5113|回應4|推薦82 | |
青島美不美? 去過的人一定覺得很美,而且道路與房屋都頗有德國的氣息。 歐洲式的建築風格,從青島的街廓,一直延伸到公園和綠地。 隨手拍照,都是美景,青島的確是使人心情閒適的好地方。 在這裡,你很難感覺到緊繃的都會氣氛,不容易看到成群的路人,除了海邊的景點之外,走在青島街頭,就是一種享受。 更讓人覺得舒服的,就是公園沒有什麼人,午後休憩就在這兒了,不像一般的城市之肺,總有數不清的老人在聊天、跳舞、打拳,或者播放嘈雜的音樂。 沒有人的公園,或者靜謐的角落,仍然充滿了舒暢的氣息。 就算青島充斥著德式風味,看不到太多屬於中國的東西,可是這裡的一草一木,賞觀之下都令人感覺愜意。 綠蔭或者草地,也都青碧自然,或許青島帶了個「青」字,四處就不免滿布綠意。 少了工業化的城市,呼吸是一件顯得十分愉快的事。 錯落於滿目的綠意之間,有著各式各樣的洋房,清一色的白色與紅色,點綴在林野間,視覺上就顯得非常舒服。 接近海邊的別墅,景致已經顯得非常優美,不過,青島那些低矮的丘陵附近,也有這樣的異國氣息。 城市之中的建築物,充斥著強烈的外國風格,這樣的樓房,並不僅能在中歐看見。 偶然一瞥,街頭的一隅仍然美不勝收。 一個在巷弄間玩耍的小弟弟,在兩旁矗立的歐式建築對照之下,顯得有些渺小。 這樣的房屋設計很常見,塑造了這座城市的基本印象。 如果只是徘徊在市區,那些房屋的設計,充滿了異國風味,恍然讓人覺得不像在大陸。 注重細微處的佈置,以及就城市本身進行一種風格的建立,這是相當特別的一種建設藍圖。 而且是一百多年前的日耳曼人,最後給青島奠定的風格。 倘若想瞧瞧屬於中國固有的東西,那就得去附近的嶗山。 嶗山在青島的東邊,車程不太遠,然而或許只有在這裡,可以看到屬於中國歷史的遺跡。 中國道教的興盛,起於漢朝,最有名的是東漢的張天師,然而在山東青島,卻有西漢建元元年(西元前一四O年)由張廉夫興建的嶗山太清宮。 據說,太清宮的建立花了三年時間,大約是西漢武帝時期最興盛的道教聖地,授徒佈道,主講玄學。 歷史上的記載,可參見《太清宮志》:「西漢建元元年,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所建,張廉夫曾任上大夫,後棄官入道於終南山,雲遊至嶗山建茅庵供奉三官大帝,稱三官廟,建元三年改名太清宮。」 嶗山不太高,雖然號稱「海上第一仙山」或「神仙窟宅」,但僅有海拔1132.7公尺,不過面對地勢比較平坦的青島,這樣的高度就顯得頗有氣勢。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位於黃海之濱的嶗山灣,從峰頂往下鳥瞰,帶有朦朧的感覺,主要是因為水氣充足的緣故。 嶗山同樣是山東第三高峰,可見山東地勢平緩,就算有少數丘陵,平原仍占多數。 到了嶗山,屬於中國風味的建築物出現,漢代的瓦當和瓦老爺,特別顯現出兩千多年前的風格。 因此,由青島上嶗山,特別是走過市區一趟,就像由歐洲回到了中國,而且是自浪漫主義的歐洲,進入了兩千年前的中國。 縱然嶗山就在青島市區的不遠處,山上多為道教的道觀,可是這樣的古典味道,仍然使人欣喜。 即便有個白色的現代攝影機掛在那兒礙眼。 太清宮位於青島的嶗山老君峰下,不過去的那天雲霧太濃,看不見嶗山海灣之畔的美景,據說海濱風光相當秀麗,真的相當可惜。 嶗山方圓百里,道觀星羅棋佈,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可見這山上有多少宗教勝地可以造訪,倘若時間夠多,又對佛道信仰有興趣,個人相當推薦一一去拜訪。 中國的道教,彷彿對於天地萬物都有崇拜與感恩之心,譬如下圖的「神水泉」,這是嶗山道士們的飲用水取水處,簡而言之,就是一口水井。 有人搞不清楚,稱之為「泉水神」,千百年前的中國人由右往左讀,現在根本沒人知道了。 這口井的歷史記錄是「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據說煮沸不生水垢,相當特別。 嶗山空氣清新,山上植被豐富,由於老君山峰水氣充足,太清宮在山峰下,三面環山,南面大海,冬天朔風不至,夏季海風送爽,可以說是「冬暖夏涼」的好地方。 有些屋簷的風格,已經與明代的混搭,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漢朝的影響。 悠久的歷史、雲霧縹緲的氣息,加上人文與建築的綜合因素,使得太清宮顯得分外特殊。 譬如,唐昭宗天佑元年(西元九O四年),河南道土李哲玄往東方遊歷,雲遊的道士抵達了太清官,出錢出力來擴建殿字,並且供奉三皇神像,改稱為「三皇庵」。 唐朝的時候,道教十分興盛,主要是皇帝的推廣,佛道之爭在當時也特別嚴重,譬如唐武宗滅佛,就是很知名的歷史事件。 唐朝的道士,主要讀的就是《三皇經》,也稱為《三皇文》,內容為《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稱,修仙的人要能夠「劾召鬼神」,藉由畫符和圖案的製作,役使鬼神幫自己做事,有許多相當詭秘的傳說。 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北方已經被金人所占據,就連山東的道教聖地也一樣。 金章宗昌明六年(西元一一九五年),歷史和小說中最知名的道土丘處機、劉長生師兄弟七人,在太清官講道,「三皇庵」之名又改回西漢的原名。 丘處機離去之後,劉長生創立全真隨山派,太清宮就成為道教隨山派的祖庭與發祥地,改朝換代同樣使得「太清宮」的原始玄學,逐步與早先的內容產生歧異。 因此,到了現在的太清宮,就會發覺有幾種不同的建築風格,除了少數最早的西漢,還有唐朝與宋朝的特色,以及明代的飛簷,相當有意思。 明代最有名的道士,沒有人會否認,張三豐絕對是歷史與小說家的研究主題。 張三豐先後兩次在嶗山太清官隱居修道,所以嶗山下建有石質三豐塔,塔底留存一個仙窟洞,傳說是張三豐修煉的地方。 嶗山太清宮的歷史資料非常豐富,除此之外,也有各個朝代所植下的代表植物,例如漢柏、唐榆、宋代銀杏等古樹奇木,不可錯過。 因為抬頭一望,就可能是一棵歷史的遺跡。 太清宮的建築共有一四七間,上百間的地上建物,主要殿堂有三大殿和四配殿,三大殿分別供奉玉清、上清、太清三尊,而至高天尊的三清殿,則供奉神農、伏羲、軒轅的三皇殿,也就是前面所稱的天皇、地皇、人皇。 喜歡看金庸小說的人,不可以錯過三清殿後面的石刻,因為丘處機的十首詩就雕刻在那兒,殿內還嵌有成吉思汗賜給丘處機的護教《聖旨》和金虎牌文刻石。 嶗山太清宮,絕對是喜愛武俠小說的讀者,或者如我這樣的寫作者,一定要拜訪之處。 另外,嶗山太清官的道士,據說從唐朝以降,一千多年以來都強身習武,目前留下不少傳統武術的記錄,宮內道士被稱為「嶗山道士」,不過沒有任何小說家就此發揮。 或許在這樣的旅遊之後,我可以是書寫太清宮道士傳奇的第一人。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