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軒轅教(二)最古老的宗教,匯集儒道墨三家的精髓及本源:孝道(人)、兼愛(地)和天道(天)
2011/10/19 23:18:11瀏覽2564|回應0|推薦61

「上帝」就是「道」,也就是祖先崇拜以「黃帝」為始祖。

《路史後記》說得很清楚,「于是使有天地神民事務之官,各司其序,俾不相亂」表示黃帝軒轅氏制定了關於中國開國之後的典章制度,並且教導人民生火熟食、衣服冠冕,就連祭祖的儀式也至此確立。

前一篇<軒轅教(一)中國人的「上帝」在哪裡?淺談「黃老之術」>已經提到黃帝軒轅氏,還有軒轅教的中心主旨:敬天法祖

觀察中國的各地信仰,最早可稱之為原始的「巫教」(也稱之為「薩滿」或「薩滿教」,巫師的存在是為了降靈附身、治療疫病、占星預言等早期先民需求,富育光《薩滿論》一書的解說是通古斯語「智者」的意思)。

要說黃帝軒轅氏帶給後人的意義,和薩滿教完全無涉,也跳脫了神話傳說的意義之外,代表一種精神和文化的象徵人物。

因為教導人民生火做飯和紡織技術,並且創建典章制度、製作衣服冠冕、確立心法道統等,皆屬於歷史文化的一種創新進展。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前文<軒轅教(一)中國人的「上帝」在哪裡?淺談「黃老之術」>提及的「敬天法祖」概念,代表的就是後來儒家深刻強調的:孝道

中國人的孝道是非常特殊的文化和歷史傳承,除了侍奉自己的父母之外,還要禮敬自己的祖宗,所以中文的文字創造非常有意思,「孝」字還是「教」字的開頭,「孝」字更是從「土」開始而以「子」為結束。

也就是說,中國人要求的「孝道」並非是儒家的專利,而是從黃帝軒轅氏相承而下,就算先人都入「土」為安了,其「子」孫也要記得「教」育子子孫孫,明瞭「孝」的終始。

許多人都會唸《三字經》,其中有一句話肯定許多人皆有印象,不過國文老師不會刻意去解說,那就是:「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天地人」是一種來自於黃帝軒轅氏的思想哲學,表示的就是構成生命和存在意義的基本要素,這些全是宇宙萬物裡面「才」,所以一個人存在和修養的基礎是:「人」(孝道)、「地」(兼愛)、「天」(天道)

「人」雖是萬物之靈,要順天地化育萬物,卻也得懂得感恩,要孝順生養自己的父母,提倡的是自己修身齊家的工夫,以及自己能夠立身處世的存在法則

「地」則是指萬物藉以生長的地理條件和各種培育的物產、其他一同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人,還有那些已經亡故的祖宗,因此要能夠珍惜上天賜予的萬事萬物,還要能夠尊崇自己的先人,懂得皇天之下有后土,這是很困難的學問,更是個人在群體的存在法則

「天」表示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包括日月星辰,由於這些道理很難明白,所以要參透宇宙運轉不息的奧秘,也得參看四季更替、晝夜寒暑的既定次序,纔得以在農業社會得知如何耕種、生養,同樣講的是人類的存在法則

這麼說來,黃帝軒轅氏的哲學概念很明白了,「太初有道」也就是天生萬物之後,這「道」運行於「人」(孝道)、「地」(兼愛)、「天」(天道)的一切存在法則

黃帝軒轅氏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活在距離我們將近五千年前,卻具備了極高的智慧和思想體系,可以說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人物。

許多人研究老子思想,卻不知老子思想的本源來自黃帝;或者現今推崇孔子思想,但孔子也無法否認黃帝軒轅氏是遠古的先祖。

最有名的一段,是《大戴禮記》提到宰我曾經問孔子的一段故事:「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

宰我的問題很簡單,就是大約距離春秋時代千年以前的傳說,是黃帝軒轅氏活了三百歲,宰我對於「黃帝三百年」存有疑問,認為黃帝可能不是人類,因此有「非人」的疑問。

對於「怪力亂神」的說法,孔子並沒有興趣,通常會避免談論,不過夫子的回答卻很耐人尋味:「予!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可勝觀也!夫黃帝尚矣,女何以為?」

這一段故事,無論是歷史還是國文老師,大概也不會解說詳盡,而會認為孔子的確無法肯定「黃帝三百年」的傳說是否為真,孔子教訓宰予一頓,應該是宰我連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的學問都沒有學好,哪能明白黃帝軒轅氏幾千年前的歲數真假,那又何必去糾纏上古的傳說呢?

但個人認為,孔子認為宰我的所學太少,連年代近一些的學問也不懂得,只在歲數的問題上打轉,遑論對黃帝軒轅氏的理解了!

《大戴禮記》這一段特別有意思,宰我不肯罷休,孔子最後說:「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慧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治五氣(意即人體的臊氣、焦氣、香氣、腥氣、腐氣,也就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可參照《黃帝內經‧素問篇》的內容),設五量(即權衡、升斛、尺丈、裏步、十百五種計量標准的合稱),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與赤帝戰于版泉之野,三戰然後得行其志。黃帝黼黻衣,大帶黼裳,乘龍扆雲,以順天地之紀,幽明之故,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鳥獸昆蟲,曆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這話就是說,古老的傳說在細節裡面藏了許多「微言大義」,孔子認為並非是指黃帝軒轅氏真的活了三百歲,應該是表示古人認為黃帝軒轅氏的影響長達三百年。

孔子分析了黃帝軒轅氏的種種成就,全文的重點在最後一段,也就是這三個字:「利」、「畏」和「教」。

孔子肯定了黃帝軒轅氏的功勞,認為他的施政舉措有利人民,使得四方的蠻夷戎狄畏服,「教」化之功更長達三百年,認為其奠定的是「天地之紀,幽明(在此表示智愚善惡,可參考《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或可參酌《易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俯以察於地,是故知幽明之故」,意即有形和無形的現象,但個人認為兩者皆可採用)之故,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簡而言之,孔子非常推崇黃帝軒轅氏,之所以無法立即回答宰我的問題,就是覺得此人學識有限,沒有辦法理解黃帝的偉大在於利民、安定國家、傳承其「教」更長達三百年。

既然要學習後來的聖賢已經如此艱難,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也是儒家和孔孟認可並尊崇的古聖先賢,那麼黃帝軒轅氏早於這些聖賢,又有承先啟後的教化功勞,其影響力(在春秋時代之前)已經超過三百年,哪裡是活了三百歲這種無稽的傳說可以概括的呢?

黃帝軒轅氏被稱之為「道祖」,就是黃帝和道家的緊密關係,也可以說是許多思想傳承的本源。

除了道家儒家之外,黃帝軒轅氏也是墨家的精神領袖。

前面說了「道」要求的是「天地人」,天道太難解說,而人道從個人對生身父母的孝道和禮敬祖先的尊天法祖做起,地道則是個人及於群體的難得之處:必須兼善天下

兼善天下,也就是墨子講的兼愛,也是「孔曰成仁,孟云取義」對世人發揮到極致之處。

墨子希望個人在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之後,必須以自己蓄積的力量來救世,如《墨經》所說「聖人惡疾病,不惡危難,正體不動」那樣,對照《黃帝內經》的養生概念,無論是怎樣的「聖人」都怕生病,卻會在艱難的時代挺身而出,盡自己的所能。

墨子講「兼愛」,不分人我時空,雖說乍看之下不盡人情,實際上卻是一種大愛:世界大同

周桓王的史官名為史角,是墨子的老師,墨子師承於他,學習的是儒道兩家的思想,但卻更強調墨書中《耕性篇》「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和《非儒篇》「儒者以道教為賊天下之人也」的概念來決定自己的道路。

「道教」之名並非出自於任何道教或道家經典,而是出自於墨子

在這方面,儒道墨三者看似互有扞格,實際上出於同源,也尊崇同樣的古聖先賢,沒有必要將之分開來談,而要回顧兼採黃帝軒轅氏的生存哲學。

「道」除了最早用於代稱中國最早的宗教,曾有人問我在解釋字義方面「道」和「路」的差別,其實也相當簡單:「路」是人走出來的,「道」是心來決定的走向。

墨子看輕後來的儒家弟子,乃是因為許多人研究儒家,卻沒有弄懂孔子的想法,以為如孟子詆毀墨子那般互相衝突,而是同為黃帝以迄堯舜的信徒,所以「道」中有儒墨,儒墨之中也含有「道」,問題在於春秋戰國時代由於亂世而百家爭鳴,遂造成了後人不一的印象。

上面的照片標示著「天人合一」與「萬法歸宗」,所以如果參照《莊子‧天下篇》的說法,「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的觀點,就在說明這兩千多年以來的儒道墨分家情況。

儒道墨是三家一體,本源為同一個,除了遵奉堯舜之外,堯舜也是承襲黃帝而來,具備同樣的理想,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層次。

但就如荀子《荀子解蔽篇》所說「……處一危之,其榮滿側;養壹之微,榮矣而未知。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儒家講「道心」,可以說取自《尚書‧大禹謨》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一句,但墨家也講「道教」,那就頗堪玩味了。

誰能說儒道墨不是同源?

縱然發展之後的學說有部分相左,實際上還是擁有共同的理念在。

墨家「摩頂放踵」為的就是「兼善天下」,也可以說是「愛民如子」的「兼愛」,這樣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這樣的實際作為更是難能可貴的。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觀念,在墨家發展到極致,「天地人」看似是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專談道家天道容易偏離現實,只談儒家人道顯得矯揉造作,如果具備了真實的行動,那纔是做到「利天下為之」。

儒家的人本主義、教化他人,到了墨家的推己及人、積極行動,再進入道家的究天人之際、觀察宇宙萬物之變,那不就是前述黃帝軒轅氏的成就,那長達三百年功業的三個字:「利」、「畏」和「教」麼?

(待續)

關於台灣的各宗教,以及今年八月份的佛光山之旅,請參照前文:

愛與祈福之旅(十)大雨傾盆的佛光山

愛與祈福之旅(十一)佛光山的傍晚,雨霽天晴朗的開始

愛與祈福之旅(十二)佛光山的五大宗教表演:一貫道、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佛教(之一)一貫道的合唱團與星雲大師的演講

愛與祈福之旅(十三)佛光山的五大宗教表演:一貫道、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佛教(之二)道教合唱團,Harvel Marshall演講,以及天主教的高山族歌舞表演

愛與祈福之旅(十四)佛光山的五大宗教表演:一貫道、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佛教(之三)國際反地雷的先鋒、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宋可邵,以及基督教和佛教的「飛天」表演

愛與祈福之旅(十五)佛光山的五大宗教表演:一貫道、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佛教(之四)五大宗教的點燈儀式與大合唱

愛與祈福之旅(十六)佛光山的五大宗教表演:一貫道、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佛教(之五)結束和散場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ylovesyou&aid=574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