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9 03:30:26瀏覽4708|回應3|推薦64 | |
前文請參照:法國古堡之旅(一)Chambord香堡 昨夜睡得太早,所以三點多醒來,忽然想起要補上給rossiie的資料,於是趕緊上網來貼了。 在介紹法國古堡之前,我必須說:法國的城堡,往往背後就是幾段豔史。 法國歷史之中,永遠少不了那麼幾段韻事,每個法國國王至少都有兩位以上的情人,高達兩位數的也不少,至多還有三位數的情聖級人物,所以最近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七十四歲還「老當益壯」,在三年間有卅三位嫖妓或情婦的歷史,比之從前的法國國王,真的算是小case啦。 我曾經思考過這些法國國王與皇后的生活型態,後來覺得他們乍看之下雖不像正常的王室人員那般保守低調,實際上還是非常有趣的歷史人物,而他們主持建立的這些古堡,也和種種偷情歷史實在是具備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曾經針對法國古堡寫了一部系列長篇小說《消失的森林》,裡面完善描述的法國古堡有十六座,細節常訴諸於文字,後來發現網路上的內容被剽竊不少,所以沒有公開貼完(本來打算補上,日後就視有沒有人想繼續追看吧)。 上面就是雪儂娑堡的一隅,拍得不好,但畢竟勉強照到了全景,那時沒有遊客,還是園丁的一名法國老先生幫忙我拍照留念的。 雪儂娑堡是一座非常女性化的城堡,城堡四周種滿了成片的白玫瑰花,那年格主只有十幾歲,拿到第二本小說(也可以說是第一本、唯一一部英文小說)的出版賣斷費用,就買了機票飛去了歐洲。 由於不是跟團,抵達雪儂娑堡是一種頗有困難度的旅程,羅亞爾河附近的古堡都比較偏僻,自己開車會更方便,可惜格主那時還沒有駕照,只能依靠朋友的幫忙。 Chenonceau雪儂梭堡的設計,花園比城堡還大,由主堡、長廊、平台和原塔串聯而成,是羅亞爾河谷宮堡群中,最富浪漫情調與詩意的水上城堡。 到達法國一遊的旅客,絕對不該錯過這座城堡,我就來過了三次。 河岸兩邊分建兩個大花園,河面由這樣著名而漂亮的堡橋所連通,宛如一幅精美的畫作一般,無論是河面上的橋樓,還是兩旁花團錦簇的美景,先後多位王后、寵妃和貴婦都曾在古堡居住,因此雪儂娑又被美其名,稱為「Château de la femme」(女人堡)。 上圖是城堡入口處,城堡内部入門一景,樑柱的設計非常具有幾何藝術,連接到天花板,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獨特的類型。 那時的城堡,通常會在天花板和牆面做文章,只要燈光一打,就能顯現出建築師和工匠在大約五百年前的巧思。 相比香堡(Chambord),雪儂娑堡的規模要小得多,但由於多任堡主都是女性,相對來講,整體氣息要細緻一些,實用度也更講究一點,所以雪儂娑堡更適合長期居住,而非像前者那樣僅能做為狩獵行宮(或短期偷情幽會處所),雪儂娑堡的内部裝潢擺設也更精美、更漂亮、更溫馨。 這樣的長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如同圖左實木製造的禱告桌,或者是牆角的木製矮凳,為的就是讓堡中女士可以隨時禱告,若非地板的幾何圖形,真像是修道院的感覺。 前面說過:法國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住在雪儂娑堡的歷任女堡主也都如此。 雪儂娑堡的建立,又是一段韻事。 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8/Henry_II_of_France3.jpg 上圖是亨利二世(Henri II),他是前面介紹過的、建立香堡的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的次子,這位國王跟他老爸一樣有個共通點:女人無數。 多情的亨利二世娶了一位嚴謹保守的虔誠天主教徒老婆凱瑟琳‧梅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這位王后來自於義大利翡冷翠(Firenze),根據亨利二世的描述,他的妻子無法在床笫之間提供「足夠的樂趣」,而且外貌有點「抱歉」,於是在政治婚姻之下,兩人感情如性事一般,並不怎麼和諧。 野史裡面描述:虔誠無比的凱瑟琳王后在每次上床之前,都需要祈禱。 試想:假如你的新婚妻子每次要上床,都得先拉著你一起跟上帝禱告,或許是祈求多子多孫,或者是減低一點緊張感,念完一大段祈禱之後,當老公的能忍得住、等得及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 由於亨利二世覺得妻子無法「滿足」自己,又不喜歡當時天主教的嚴格規範,導致他只能向外發展,這時他遇上了一位美女,「國王與我」的故事就立刻開展了。 前面介紹過滿是白玫瑰的漂亮花園,也稱之為「戴安娜的花園」(Jardin de Diane),由此可見國王對這位情婦的感情。 Diane de Poitiers 上圖就是這位美女,她叫戴安娜‧波荻葉(Diane de Poitiers),亨利二世覺得她魅力十足,兩人見面之後乾柴烈火,偷情恣意到一種旁若無人的地步。 雪儂娑堡的建立,就是亨利二世為了戴安娜這位情婦表彰戀情的成品,兩人原本雙宿雙飛,結果凱瑟琳王后夜夜獨守空閨,逐漸變成一個怨婦。 怨婦的憤怒與嫉妒,使她無法拋開自己的高貴身份與信仰,去跟國王的情婦來爭寵,於是凱瑟琳王后就命人私底下在雪儂娑堡內挖了許多孔眼,讓她可以偷窺國王和戴安娜幽會的實際情況。 簡而言之,凱瑟琳王后喜歡偷偷看丈夫和「小三」的「活春宮」,想要藉此改進自己的床上技巧,或者只是有這方面的「愛好」,野史非常精采,但如今已不得而知。 上圖為亨利二世。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1/Clouet_atelier_Henri_II_Roi_de_France.jpg 亨利二世本身也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的婚姻必須綁一輩子,絕對不可以離婚。 強勢的亨利二世把情婦和老婆都擺平了,他生前讓凱瑟琳王后對於國王建築這座城堡來包「二奶」,完全不可置喙,而曾經兇狠得用火刑來對付異教徒的國王亨利二世,也在婚姻之中盡了責任,努力與王后生了十個小孩(其中三名夭折)。 亨利二世是個性奔放的國王,而且非常懂得政策婚姻,在他四十歲那年就把兩個女兒嫁給西班牙國王與貴族,結果喜事變喪事,他在慶典中跟蘇格蘭衛隊的專業騎兵騎馬比武,本來只是玩玩,沒想到被斷矛刺中頭顱,拖了十天之後意外死亡。 上圖是國王的寢室,典雅的金色搭配紅色,文藝復興時期的格調如此。 雪儂娑堡的臥室比較美觀,香堡的感覺就沒有這樣精雕細琢,譬如四柱床的雕刻,或者是壁毯的設計,整體感覺都雅致許多。 凱瑟琳王后通常就在壁毯或掛畫的上面開個小孔,照片沒拍到,但可以幻想:王后夜夜都偷偷躲在後面,窺看國王與情婦精彩的臥室活動。 這幾張圖都是國王與王后的寢室,只有下圖特別值得介紹:這就是戴安娜的香閨。 女子的閨房,當然就得設計得富有女性品味,戴安娜本人熱愛藝術,所以這間臥室特別設計過,無論是大理石壁爐,或者是地板與掛毯的裝飾,都可以觀察出這位「小三」轉「二奶」的興趣所在。 雪儂娑堡的設計,主要就出自於戴安娜的構想,她是個很有思想的女性,也不在乎世人的批判,就優游於這樣美麗的古堡之中,等待著國王不時的造訪。 在巴黎喜歡拿新教徒開刀、對付敵人兇狠無比的國王,生前如何迷醉於溫柔鄉,死後卻留給戴安娜羞辱與噩運。 亨利二世一死,凱瑟琳王后立即從巴黎進駐雪儂娑堡,並且驅逐了戴安娜,她的下場無人知曉,據說是被王后給私下處決了。 凱瑟琳王后對於情婦的恨意,卻在後來變成了絕對的諷刺,她想把戴安娜留在雪儂娑堡的痕跡抹去,譬如這個大理石壁爐,王后要求工匠在上面鏤刻自己名字的縮寫來表是古堡的所有權,事實上在雪儂娑也到處看得見這樣的刻印,是兩個C的印記,夾雜著一個大H。 乍看之下,有點像香奈兒的標誌。 據說雕刻匠依照凱瑟琳皇后的設計,將她的名字縮寫裝飾在各處,可是人們所看見的,卻是隱藏在兩個C之中的一對D,就算凱瑟琳皇后再怎麼修改城堡的設計,人們心裡還是不自覺會聯想起已逝國王那個過去的情敵戴安娜…… 據說,凱瑟琳王后為此非常痛苦,所以她沒有繼續住在雪儂娑堡這個傷心處,而立即回去巴黎,忙著處理自己兒子繼任法國國王的事情去了。 幾個王后,或者是國王寵妃的溫馨卧室,無論是配色還是床鋪的設計,都非常女性化。 當然,也有特別的例外,譬如下面這個烏漆抹黑的房間。 下面這個黑得古怪的房間不得不提一下,這是亨利三世(Henri III)的王后路易絲(Louise de Lorraine,洛林公國的公主)的居所。 亨利三世(Henri III,全名為Henri Alexandre,母親為凱瑟琳王后,他是亨利二世的第六個孩子),此人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同性戀,不到四十又歸了西。 亨利三世的房間充滿了瑰麗的色彩,完全不同於上圖那個黑色設計,路易絲王后和她婆婆的悍然性格不一樣,但同是頑固的天主教徒。 路易絲這位年輕的未亡人,聽說一輩子都沒有與國王敦倫過,卻深愛著同性戀丈夫,一成了寡婦就一年到頭以素服示人,後來被人稱爲「La dame Blanche」(白衣夫人)。 上圖就是亨利三世,耳環挺前衛的,右邊就戴了好幾個,右耳穿耳洞表示男同志,據說來自於這位法國國王的推廣,圖片引用自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Henri_III_Versailles.jpg 說到這位國王,就不得不提及他兩個早殤的哥哥法蘭索瓦二世(François II,十六歲就腦病變死了),還有查理九世(Charles IX,全名Charles-Maximilien,只活了廿四歲不到就死了),以及他們兄弟那兇悍的母親:凱瑟琳王太后。 凱瑟琳生了許多孩子,其中就有三位法國國王,而亨利三世在一五七四年之前,他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一五六六年還受封為安茹公爵,一五七三年擔任波蘭國王,但他只在波蘭待了六個月,等到一五七四年他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棄波蘭王位,回國即位為法國國王。 在這幾位國王在位時期,巴黎產生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血腥鬥爭,凱瑟琳王太后往往是主導者,這個女子在老年之後,努力掌握權勢,簡直就是呼風喚雨、垂簾聽政。 然而,在雪儂娑堡這邊,溫和低調的路易絲王后處於完全隱居的狀態,這樣還不夠,篤信天主教的王后還把城堡的臥室全用油漆刷成了黑色,有事沒事就躲在黑屋裡面爲亡夫祈禱。 對照著她丈夫生前的瑰麗房間,真的很難想像那樣一個讓女人守活寡的國王,怎能獲得她如此的思念與情意? 亨利三世是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據說一生都不碰女人,想來生前沒讓路易絲王后有過快樂的時光,好不容易死了,王后本來可以偷偷摸摸找個第二春,反正離巴黎的政治漩渦那麼遠,這樣的鄉下要發展孀居韻事,應該難度不大。 可惜,天主教徒的王后偏偏還這樣折騰自己,或許是個自虐狂?或者真的有愛情?亦或她討厭去望彌撒,只想躲在黑暗的小房間裡打瞌睡? 回過頭來,亨利三世真是個幸運的混蛋,生前沒疼過可憐的妻子,死後竟能讓一個女人這樣死心塌地,可能我這樣評論有點片面,或者他是個成功的雙性戀者也不一定? 雪儂娑堡是個女性觀光客一定要去的地方,主要就在於城堡裡面最值得一看之處:那漂亮的廚房和餐廳! 法國的古堡,我去過不少,卻從來沒有見過像這樣充滿女性氣息的地方,除了能夠從餐廳感受到戴安娜這位情婦的巧思,更能發現她在設計上的細心之處。 沒有一座古堡可以具備這樣適合女人居住的特質,廚房裡面什麼都有,而且保存相當完整。
明亮的廚房裡面,金光閃閃。 滿坑滿谷的蛋糕與餅乾模具,還有各式各樣的火爐,寬敞明亮的溫暖氣息,使人能夠想像當年女堡主們在此揮汗做菜與烘烤甜點的充實日子。 城堡的廚房讓我著實吃了一驚,廚具精緻,一應俱全,其他的法國城堡都沒有這些設置。 鍋碗瓢盆,你能想到的東西,這裡全都準備在那兒,而且擁有屬於女性的細緻工夫,真的相當講究。 想來這些吃飽飯沒事做的貴婦們,平時必定不用自己下廚,反正底下那麼多國王派來的女僕,廚娘也必不可少,法國美食不在話下,搭配的人手不可能讓堡主親自煮食,那為什麽這城堡裡的廚具,又會這樣精緻豐富呢? 看看幾十只吊起來的湯勺,有些廚具還叫不出名字,只能想像四百多年前的煎煮炒炸,可能會有多麼壯觀。 注意看看下圖的平底鍋,竟然能夠掛了滿牆! 我想了一下,再回過頭觀察這些設置,突然間恍然大悟:這是屬於女人的城堡,不少國王的情婦在此住過,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小三」專業戶。 「小三」入住城堡,那就是正式的「二奶」了,她們的國王相好雖然不常來訪,但偶爾在此幽會,貼心的情婦自己親手下廚做幾樣小菜,或者烘個蛋糕什麽的,藉由美食以表心意,絕對很有必要。 果其不然,爲數不少的蛋糕模具或者各種尺寸的烤箱,就證明了這樣的想像。 做為一個好作家,還要寫出五十萬字的小說(雖然只在部落格貼了卅萬字),重點就是要有寫不完的題材。 我從來不缺靈感,正是由於自己去過許多地方,翻過許多書籍,並且仔細研究過這些旅遊地點的歷史人物,因此自己的手邊永遠不乏好題材。 這樣的故事很值得分享,譬如最早設計雪儂娑堡的戴安娜,或者後來的王后們,甚至是近百年來城堡的滄桑,都是說不完的記述。 上圖的長廊,是城堡二樓樓道内景,兩側裝飾依然引人入勝。 由於以前的法國人比較矮小(其實現在也不高,相對於其他歐洲人,法國無論男女都尺寸小上一號,這是個平均值的判斷),所以旁邊開的門,感覺上並不怎麼高。 沒注意到這一點的讀者,可以參考上面貼出的人物全身圖片,他們的腿都有點短,拉丁系人種按照比例來說,確實如此。 上下兩圖是路易十四(Louis XIV,全名為Louis-Dieudonné,又被稱為「太陽王」,le Roi Soleil)沙龍,簡而言之,雪儂娑堡的增建,又有了新的設計。 路易十四是個很主觀的國王,強勢而想要有作為,可以說是十七至十八世紀初期,法國君主專制的、巴洛克式的代表人物。 他有種習性總是讓我想起清朝的乾隆皇帝,那就是:路易十四喜歡到處留下印記。 從這樣的沙龍裡面來看,設計變得比較現代化,我去的時候可能經過重新粉刷,或者是時間早晚造成的光感不同,牆壁與地毯經過幾年時光變遷,顏色都變得淺了些。 沙龍圖面左邊就是路易十四的肖像畫,這位國王很喜歡讓人到處掛自己的臉,只要他拜訪過的城堡,幾乎都會安妥一張油畫當作「到此一遊」的記錄。 或許,格主喜歡拍照來記錄自己的旅遊,而這位兩百多年前的法國太陽王,也喜歡學乾隆皇帝,擺明了到處蓋章留底的習慣? 上圖是恢宏的禮拜堂,供王室成員祈禱,篤信天主教的法國國王,城堡裡面一定要設置祈禱的處所。 就算是情婦的城堡也一樣。 有時回顧法國歷史,往往國王們一大堆情婦,或者哪天騎馬看到一位鄉下辣妹,馬上就發情了,怎麼還能對信仰保有這樣虔敬的態度呢? 出了雪儂娑堡,又不免回想起那個對待情婦十分慷慨的亨利二世,以及同性戀者的兒子亨利三世,這兩位國王儘管都各自擁有或女或男的情人,在婚姻上面的態度卻是堅持著天主教徒不離婚的虛偽本質。 最誇張的是亨利三世的歷史,這位同性戀者即位之前,曾在一五七二年的「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聖巴托洛繆慘案)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他利用天主教徒來屠殺新教徒的手段,真的相當殘忍。 法國的宗教戰爭不說,教徒之間互相殺戮的慘況,在巴黎就是血流成河,不斷的刺殺與謀殺,使得法國歷史充滿了血腥,或許只有在這樣美麗的古堡,纔能獲得一點心靈的平靜吧? 走到知名的橋樓邊,無論怎樣拍攝,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美感。 這樣的河上橋樓,本來堡主戴安娜僅有設計底部一層,後來凱瑟琳王后為了去除這位亨利二世情婦的風格,就在上面加蓋,日後的堡主持續這樣的建築風格,最後將簡單的橋面,變化成如今的三層樓模樣。 浮在水面上的雪儂娑堡,就這樣保持了從文藝復興進入巴洛克風格的味道,它白色和藍色構成的美麗外表,因此廣為世人所知。 夕陽西下之時,再來仔細觀察有點褪色的樓橋,忽然感覺很是惆悵。 在法國逛古堡,假如去實地研究過種種建築的由來,就會不由自主產生一種喟嘆:建築訴說著歷史,歷史聚集了人物,人物充滿了故事。 這樣的故事很複雜,倘若不想去追究城堡的過去,或許簡而言之,最使人難忘的,終究還是堡主們的情愛「韻事」吧! (待續)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