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江郵輪之旅(十六)煙花三月下揚州,水路、瘦馬、綠意悠悠
2011/03/29 07:08:26瀏覽3457|回應4|推薦75

轉鐘過後的凌晨,正在思考該貼哪篇文章,後來想到手邊未寫完的旅遊內容,乾脆就繼續補上。

這種季節最適合冬眠,人也會懶一些,但我依然很勤奮,最近睡眠還是無法突破四個小時,往往兩點鐘之前上床,五點多又醒來,看來自己真是勞碌命啊……

就如同前年和去年的短暫江南之旅,偶然掇拾自己的筆記,又回憶起網友已經啟程去了大陸,那樣的悠閒生活方式很讓人羨慕。

相對於今時的陰霾春寒,初訪那年的江南正是孟春三月好時節,一思及旅遊,我就心癢難耐,盼望網友的旅途一切順利,多吃多玩,反正人生就這麼回事……

時間永是流矢,街市依舊太平,江南仍舊發展,在水上過日子是不算什麽的,特別是到了揚州。

關於「揚州」的概念,其實古今是有些不同的,古代的「揚州」是九州之一,涵蓋範圍比今天來到的揚州還大,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古「揚州」這個九州之一的區域,會隨著朝代的遞嬗而改變,時至今日,揚州市也僅僅不過是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約略可以等同於清朝時期的揚州。

上面幾張圖是通揚運河,目前河邊有許多專門給遊客搭乘的龍頭船,也可稱之為「畫舫」的現代版,這種造型的電動遊艇非常多,還可以遠從南京的東水關一路駛來。

水路綜橫互連的結果,可以讓人懷想「水鄉江南」的過往繁華,而這些水道早在清朝時代,就大致已經開發並挖掘完成,使用最少將近三百年。

這條條互通於揚州的水道,也是乾隆皇帝最喜歡微服造訪之處,這位清朝號稱「十全」的長壽皇帝,時不時就要來揚州遊覽。

上圖是乾隆皇帝留下來的「御馬頭」,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專門使用的下馬之處,在兩百多年以前,這是瘦西湖會出現「百官跪迎」場景的實際場地。

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春)清高宗南巡時,天寧寺西園早已建好了皇帝行宮,揚州鹽商花了許多錢,總共興建三年而成,在行宮前建這座御馬頭,讓乾隆皇帝在此登舟遊湖,故名。

說到乾隆皇帝,不得不講到揚州最知名的「揚州瘦馬」,在「御馬頭」旁邊的「冶春園」,故事就顯得非常香豔,文人騷客都該明白「冶遊賞春」的意義,難聽一點的話,皇帝所「御」之「揚州瘦馬」,就是豪門巨富出錢找歌伎服侍皇帝的地方。

因此前面會出現這麼多黃燦燦的「龍頭畫舫」,很簡單,那就是象徵著揚州由來已久的晦暗歷史:色情行業盛行的始末,千年不衰的秘密。

說起這段故事的時候,其實自己的心情非常沉痛,「揚州瘦馬」有歷史典故,當地人非常避諱而不願多談,起碼在某種層面上,人們寧願賞景觀春,而不喜歡翻開歷史汙穢而悲慘的一面。

「揚州瘦馬」一詞,來自於娼妓的典故,千年以來,揚州專門出美女,此一說的由來,「瘦馬」不難理解,即瘦小病弱之馬,但是「瘦馬」的一層貶義,在於描述那些窈窈弱質的揚州美女,都是千人騎、萬人踐踏的「馬」,多數來自於賤籍。

揚州至今口頭流傳的,或許都是一些「才子佳人」的傳說,但是這方面的悲慘故事,其實也不知道有多少?

歷史文獻中的記載,或者文人所錄的內容,實在都讓人鼻酸:「揚州人日飲食於瘦馬之身者數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駔儈,咸集其門, 如蠅附膻,撩撲不去。黎明,即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

搭上這樣的「龍船」之時,能想像的就是歌舞昇平的背後,那些苦命少女天還沒亮就得裝扮好,等著人口販子一群群「挾」著走,運氣好的就嫁入朱門為妾,命差一點的就繼續賣身……

當然,這些「揚州瘦馬」也有出身良好者,由於家世衰落或者改朝換代,大量明朝靖難的臣民,如黃子澄、齊泰的家眷就是例子,他們支持明惠帝,所以在南京城破之後,家中女子都從閨閣之中被推入火坑。

所以翻看歷史的時候,個人對於明成祖是非常厭惡的,《奉天刑賞錄教坊錄》中記載:「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

上面在說的,就是這些官家女眷的下場,明成祖政變之後,讓人將她們都送去賣身為妓,在封建社會之中,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就寫了「揚州瘦馬」的故事,晚明到清初的社會生活,顯得真實又殘酷,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而民國後的作家林語堂先生,也有相關作品深入描述。

明成祖開始,揚州一帶出現大量精通琴棋書畫的年輕女子,當然除了與政治上的因素有關,也跟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實呼應,江南大量興起的鹽商,通過大運河和長將來進行商業活動,往往商業進行的同時,也就是人口販賣的大量檯面下交易。

揚州在古代是兩淮(淮南、淮北)大批鹽商的聚居地,由於煮鹽販售的手法、共同哄抬鹽價、淮商的團結等因素,導致此地鹽商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與皇家媲美,而這樣的鹽商由此也促進了揚州的發展。

在發展的背後,那就是黑暗底層人民的苦悶與血淚,無論是縴夫、揚州瘦馬、船夫、一夕敗落的豪門……

潮起潮落的瘦西湖,還有現今龍船畫舫穿梭於水面的景象,全都訴說著許多人們的故事。

在明清時代,揚州的興起,就說明了漕運和鹽運的發展,耐人尋味的故事背後,講述的是一個個不同時代的興衰。

揚州的漕運,主要是糧食往內地的運輸,長江中下游各產糧省份的皇糧國稅,均必須經由揚州北上,由京杭大運河運輸到北京,這也使得沿途各省產生「過路費」的收入,所以揚州鈔關的稅收額,在明清兩代一直位居全國前八名。

前面所講過的鹽商,也受到相當的重視,乾隆皇帝下江南,重點就是要來揚州探訪這些有錢的鹽商,而淮鹽西運主要是全國最大的兩淮鹽場,除了蘇北沿海所產官鹽在此集散,轉運全國最廣的食鹽銷售,廣及長江中上游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當時稱為「揚子四岸」。

清代兩淮鹽運使衙門和大批鹽商,多半來自安徽,這些富裕的鹽商動輒干預江南政商,甚至可以上達天聽,所以在新城南河下一帶和西北郊瘦西湖沿岸,修築了許多精美的園林,各有千秋,相映成趣,也算是「炫富」的一種時代表徵。

從水路來到揚州,縱然天候糟糕,不僅陰霾帶雨,減損遊興,但事後觀察這些運河和瘦西湖的兩岸景致,實際上還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杭州以湖山勝」,只要來到揚州,就會明白什麼是「垂柳搖曳、簌簌婀娜」之美,一覽無餘的是水天一色的世界,也是遊人的天堂,靈秀的水鄉。

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揚州曾有三次鼎盛,第一次是西漢中葉,大量木椁和漆器從這裡挖掘出來,時而還可以找到兩千五百年前的先秦時期青銅、陶甕、武器等;第二回則是盛唐到晚唐時期,唐詩宋詞說明了揚州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韋莊寫他《過揚州》是「當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第三是在明清時期,鹽商的興起使得揚州重新出現在世人的目光之前,帶來的更是「揚州瘦馬」的滄桑歷史,橫亙了六百多年。

揚州美人何以稱為「瘦馬」,就是如這些垂柳一般裊娜瘦弱,尤其清初崇尚以「瘦」為美,江南閨秀的纏足纖質,讓滿族的官員和皇帝都如癡如醉。

小巧纖細的含蓄自然,渾不同於北方正大莊嚴、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這就是揚州的園林之所以珍貴之處,那些隱藏在綠意之中的明代樓閣,薄霧繚繞、若隱若現,這就是在水上泛舟擊波之樂,但見堤岸楊柳依依、樓堂亭榭,錯落有致。

到了揚州,流水含情,清波倒影,怎麼看都覺得美。

所以要欣賞揚州之美,絕對要挑這個時節,就符合了「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懷想,以及實際上的情境。

隋唐前的揚州,僅作為地域稱謂,將近三千年的歷史記載,《尚書》等古籍說它是華夏九州之一,大運河開鑿之後,隋煬帝也曾遊幸此處。

多少帝王之所以喜歡揚州,並且將之視為下江南的首要起點,除了各式各樣的理由,或者現在的揚州和古人所稱的「揚州」一詞並無直接關係,這裡同時也是軍事上的要地。

春秋時期,現在的揚州市,稱為「邗」,控制的就是長江下游水域,西元前四八六年,吳王夫差滅邗,築邗城,開邗溝來連接長江和淮河,造就了揚州最早的城廓規模。

後來越王勾踐滅吳,揚州城為了越國屬地:春秋時期的楚國又滅了越國,這裡又變成了楚國的故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西楚霸王,將現在的揚州視為他的故土。

西元前三一九年,楚王在邗城舊址建城,名為「廣陵」,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設置廣陵縣,屬於九江郡,直到漢代又恢復「廣陵」之名,曾經在「七國之亂」當首謀的吳王劉濞就在此「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即通揚運河前身),準備政變獨立,不過這樣的繁華,卻在亂事之後完全毀滅。

「廣陵」之名,在史書歷歷可數,譬如三國時期魏與吳之間的戰爭不斷,孫權和孫策都特別把這裡當作江淮的軍事重地。

到了永嘉之禍時期,「廣陵」屢遭戰亂摧殘,改名為「蕪城」,又在北周時期改名為「吳州」,晉室南渡的許多山東青州、兗州移民就遷居於此,促進了經濟發展。

「廣陵」特別有名,要回到隋煬帝的一生,楊廣的父親隋文帝在開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改「吳州」為「揚州」,隋煬帝上台開通大運河,馬上又示威似地改回「廣陵」,結果大興土木修建迷樓來「冶遊」之後,倒楣地在西元六一八年四月十四日,被宇文化及以軍事政變,勒死於此地。

改朝換代的另一個說法,就是:皇帝一定要給重要地點重新命名,這是歷朝歷代的「特色」。

所以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八年(西元六二五年),將「廣陵」改回「揚州」,自此成為這座城市的專名,定名後也沒有人再想來改變了。

無論是歷史、商業、軍事、運輸等各方面,揚州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關鍵意義。

文學史上的揚州,絕對也不會被遺忘,那些白帆點點、鬱鬱蔥蔥的美景,使得這座唐朝時期最重要的港口都市,成為對外交流的門戶,無論農業、商業和手工業都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手工作坊與各種店鋪,當然隨之興起的就是秦淮河直達揚州的胭脂花粉、詩酒酬贈。

「富甲天下」的揚州成為東南第一大都會,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來自日本的遣唐使來到這兒,來自新羅(今日南韓)的詩人崔致遠還在揚州當了四年官,而中國的鑒真大師也由此東渡日本傳佛教,同船的還有晁衡(日本名為阿倍仲麻呂,李白的詩人好友)一起回家,爾後李白還以為晁衡出事死亡,寫下了《哭晁衡詩》來悼念他們的友誼:「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揚州在中外水陸交通中,始終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唐代揚州和大食(今日的阿拉伯)等國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國人往往數以千計,除了交往最頻繁的新羅與日本,此外還有波斯(現在的中東和伊朗)、婆羅門(今印度及巴基斯坦)、崑崙(今日考證,應為來自非洲東岸的商旅或奴隸,「崑崙奴」一詞的由來)、大秦(今義大利和環地中海區域,西元六三五年,房玄齡在長安親自迎接東來的大秦景教傳教士並立碑,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基督教東傳記錄)等國人成為僑居揚州的客商。

唐朝的「天可汗」霸權雖然地域未及歐、非、西亞,古代的揚州卻是一千多年前的唯一門戶,也是「海上絲路」的起點。

值得一提的是,晚唐時期新羅入唐的詩人崔致遠,後以「淮南入新羅兼送詔書國信」等使的身份回國,把唐朝的服飾、禮儀傳播到新羅,今天南韓婦女的傳統服裝,如果去比對中國唐朝婦女的裝束,可以說是完全的仿製(如下圖所示,唐朝周昉《美人調琴圖》)。

崔致遠這位新羅人對於現代韓國服飾的影響,真的非常明顯,只要檢視南韓古代史關於「東國儒宗」的記載,就能夠明白。

另外,現代韓國婦女的襦裙或掛子,甚至是髮型,那也全都來自於唐朝。

就來對照一下吧。

韓國國王、王妃的禮服與內人、宦官的服飾,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0/Seoul-Gyeongbokgung-Chinjamrye-06.jpg

上圖的韓國傳統服飾,皇族的打扮採取明朝的設計,宮女的服裝類似唐朝,無論是玉芴還是掛子,複製得非常徹底。

唐朝女子的髮型,由於設計千變萬化,比較難找到對照圖,而現在南韓的裝扮多數都是仿造明朝,算是混搭造型。

下面這張比較明顯,髮型仿唐朝,服裝仿明朝,所以每次回顧旅遊景點,那就是複習歷史的時候了。

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c/Seoul-Gyeongbokgung-Chinjamrye-10.jpg/800px-Seoul-Gyeongbokgung-Chinjamrye-10.jpg

回到主題,揚州這樣一座國際性都市,在唐朝滅亡之前,行旅客商遍布三大洲。

唐代不少著名詩人都去過揚州,也必然會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

譬如《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作者駱賓王,就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而直到唐末藩鎮割據之前,揚州都是重要的政商匯聚之地,可惜軍閥混戰,「宣州軍掠人詣肆賣之,驅縛屠割如羊豕,訖無一聲,流血滿於坊市」揚州在改朝換代前,建立過不少政權,但經濟尚未恢復,又陷入戰亂的破壞之中。

這樣的破壞歷經整個五代時期,商業與整體發展都受到致命的打擊,從此數百年間,揚州一蹶不振。

宋朝初期,發展重心還在黃河與淮河一帶,直到北宋末期,江南再度大量開發,商人和新興的市場經濟,使得揚州的商務規模擴大。

除了文人政治的發展,使得揚州頗受青睞之外,科技文化也有長足進展,像是科學家沈括參與王安石的新政,在政治改革中加入了科學論述,這位歷史上「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的天才,終究沒能在揚州成就太多夢想,就被新舊黨爭所整垮。

有趣的是,沈括極度痛恨歐陽修這批舊黨,認為他們思想頑固,元豐二年(西元一O七九年),爆發烏台詩案之後,由於政治立場不同,沈括還出面指責蘇軾。

沈括像繪圖,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0/Shen_Kua.JPG

沈括有他的理想和抱負,特別是針對揚州而言,這位總是「被誣貶職」的王安石支持者,曾任職司天監、軍器監、三司使,並且出使契丹還寫下遊記《使虜圖抄》,沈括特別注重政治改革、興水利、鹽運等,偏偏這些都是舊黨反對的主題,所以他明知蘇軾被誣告,還是跳出來淌了渾水。

也不能說錯誤在誰,個人比較看重的是新派的理想與實際作為,只不過很多問題都出在「黨派」問題上,科學數理的天才沈括受到貶抑,諸多計畫也完全被舊黨壓制,說來使人相當遺憾。

他在著作《夢溪筆談》寫道:「鄜、延境內有石油……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將近一千年前,沈括發現了石油,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推斷出「此物後必大行於世」的科學家,現今石油的中文名,還有書中記載的實用研究所得,就是沈括所冠之名,甚至影響還到了現在的廿一世紀。

不免想起中東的諸多「石油戰爭」,在混沌不明的世局裡,誰又能置身事外呢?

朱壽昌像,上圖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E5%BC%83%E5%AE%98%E5%AF%BB%E6%AF%8D.JPG

在宋朝那樣的時代,一千年前古人的想法是很保守而有既定脈絡可循的,譬如上面這位揚州人朱壽昌。

「二十四孝」排行第十八的朱壽昌,他能夠「棄官尋母」的事跡,現在看來雖然荒謬,卻在當時成為儒家孝道的一個典範。

反過來說,一位父母官拋棄鄉民不做事,只顧自家人的想法,或許由於時代的變遷,已經具有不一樣的意義了。

前面說過,揚州是軍事要地,到了南宋時期,西元一一二七年,女真人的金國征服了華北地區,控制流經江蘇北部的淮河,所以揚州成為了抗擊金人向南入侵的前線

可惜,南宋最憂慮的金人並沒有打下揚州,也沒有滅亡宋人,真正讓南宋滅亡的是蒙古人的鐵騎,一路往廣東崖山暴衝,將幾十萬的南宋海軍與小皇帝都逼入了火海中,死者的遺體使得「海水為之赤」。

西元十三世紀,蒙古人控制了全中國,元朝時期的揚州,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揚州重新湮沒於歷史之中。

今日能夠看到的揚州古代建築,多半是明清時期的風格,有些建築於清末,有些重建於近卅年,想要回顧唐宋或以前的揚州風華,已經完全不可得了。

明永樂十九年(西元一四二一年)明成祖遷都北平,統治中心完全回到北方,而揚州徹底失去了軍事上的關鍵地位,僅能保留產鹽與運輸這個貿易或轉運功能。

持續六百年左右,農業經濟中心都在江浙和兩湖兩廣地區,揚州大量開發了糧食、食鹽產量,兩條水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就成為了發展經濟的樞紐。

揚州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界處,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經貿發達的大城市之一,並且振興了水路網上的官營娼妓行當。

沈括想要實施於揚州的夢想和計畫,遲至數百年之後開始施行了一部分,由於揚州是全國官鹽最大的集散地,大量鹽商聚集於此,因此帶動了揚州錢莊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業的繁榮。

盛極一時的揚州,鹽商開始運用各自的政治實力,除了周轉投資之外,還集中資本發展揚州的色情業。

如果覺得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是世界名號最響亮的地方?

回到明朝,這裡的「揚州瘦馬」約略如此,除了發展僅次於同省的蘇州,「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麗,莫盛蘇揚」,娛樂業、服務業(包括性產業),自隋唐以來消失的秦淮歌舞、高級妓女、藝人、書畫家等,明代從業者不計其數,即使其中充斥著鬥爭朝政的反覆與血淚。

明末清兵南下,揚州的軍事地位陡增,可惜明人的抵抗完全無效,滿人進行了恐怖的屠殺,清世祖順治二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五月廿日)多鐸的鐵騎南下,史可法據守揚州,戰敗,因此揚州城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屠殺,據傳全城百姓無一倖免,史稱「揚州十日」,但清史稿認為屠城僅有五日。

無論幾日,揚州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繁盛了兩百多年的城市,又回到了原點。

上下兩圖可以看到最知名的揚州「瘦西湖五亭橋」,瘦西湖有廣闊的水域,也有水路可以連通,揚州西北郊最著名的風景遊覽點,本來僅僅是一段河道,經過歷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園林,後來逐步發展而成現在的狹長湖區。

瘦西湖的美很特別,蜿蜒曲折的水道,可以看見湖面時寬時窄,林木扶疏的堤岸,顯得建築古樸多姿。

遊覽時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換,相當引人入勝,由於全長四公里,還有長堤、徐園、小金山、 吹台、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只有搭船能夠看完全景。

由於「煙花三月」指的是農曆時間,所以下個月就是去揚州的最好時節,建議特別去瘦西湖西岸的長提逛逛,堤邊一株楊柳一 棵桃,紅綠相間得宜,是賞春的好地方,有長達百公尺的步道,特別推薦「長堤春柳」這個是揚州廿四景之最,甚為動人。

上圖右邊的五亭橋過了之後,可以看看清代揚州兩淮鹽運使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別雇了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造型,典雅秀麗的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杆,亭內彩繪藻井,富麗堂皇,具有南方建築的特色。

湖邊和諧地融合了南北方的不同建築藝術,由於五亭橋有十五個橋洞,倘若晚上來此欣賞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十五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也是揚州瘦西湖最別致的景色(可惜去的時候下雨又沒遇上滿月,就沒能拍到照片了)。

上圖的白塔在五亭橋南面,造型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相似,拍照距離有點遠,只能看到一點點金頂。

瘦西湖是揚州最美的景象,它美在蜿蜒曲折、古樸多姿,這方面得感謝清高宗對於揚州的熱愛。

乾隆皇帝的好色或好大喜功,大概是清朝之最,不過由於他提倡文藝,也使得揚州成為清朝文化精英薈萃之地,而有「海內文士,半集維揚」的美稱,更有「懷才抱藝者,莫不寓居於此」的趨勢。

譬如揚州八怪,騷人墨客重新在百年之後匯集於揚州,出於朝廷對揚州的開發。

揚州成為「士大夫必遊」的重地,除了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也不能忽略「揚州瘦馬」的吸引力,前面曾經介紹過秦淮八艷,雖然多數是南京名妓,張岱《陶庵夢憶》就記錄過不少美女的傳聞與祕聞。

揚州的新舊二城之間,擁有開鑿超過千年的古河道,目前依然被闢為專供旅遊的水路,也被稱為「小秦淮」,一路上有著名的淮揚菜、揚州小吃等,千萬不可錯過。

上面是揚州瘦西湖的小邗溝橋,位於邗溝橋東,原為木橋,西元一九六一年八月改建為混凝土梁板橋,所以看起來很新。

基本上在現在的揚州,多數瘦西湖的橋都是重建的,主要是本來結構為木料,承載上有所不足,所以多半在原址加固或改建,以符合現在的旅遊需求。

在這方面個人覺得有些失望,但也不可否認,即便多數都僅有十幾年的橋齡,依然是很美的景致。

為什麼瘦西湖的橋多數必須改建或原址加固?

這又得回到歷史的討論上了。

清末至西元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一年),兩江總督陶澍改革兩淮鹽法,導致大批鹽商破產,瘦西湖兩岸多數是這些鹽商的產業,資產破敗也使得建築墮壞,再也無人去關注該保養園林與景物的自然優美。

更糟糕的就是戰亂,清朝末年的戰爭之多,讓揚州成為戰火波及的受害者。

上圖是至今仍盛行於揚州水道的遊唱藝術,越劇的表演者,穿著是丑角,裝扮是宋朝官員,唱腔與京劇或粵劇頗有差異,通常畫舫會與之合作,找一些當地的演員來即性演出。

回到戰亂的問題。

例如:壬寅兵警,發生於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爭中,英軍攻佔鎮江之後,進而封鎖長江,使得揚州居民大部分避禍逃難,揚州紳商出五十萬銀兩做為贖城費用,希望英軍不要佔領揚州,於是入侵的英國人接受交換條件。

比較悲劇的是:當清廷戰敗還無力還手的同時,清兵潰敗使得人民不得不自力救濟,像是廣州和揚州,就是這次戰爭中繳納贖城費的兩座城市,民心同樣因此潰散。

揚州的娛樂服務業(好吧,「揚州瘦馬」與畫舫服務)更加一蹶不振,本來部分當地官員曾經打算重開漕運,無奈京杭大運河的河道淤塞嚴重,多年無法通航,戰亂讓揚州始終一蹶不振。

拍照時,船身正巧過了玉版橋,這座橋建在小金山門前小虹橋處,橋上建有竹亭,如碧玉所雕,故名,同樣是一九八八年仿頤和園玉版橋重建,在瘦西湖長春嶺與小金山之間,為石拱人行拱橋。

揚州的橋多,主要是水道多,所以當初英軍在鴉片戰爭準備入侵的同時,派出的就是水兵。

說到戰爭,清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當叛亂的洪秀全太平軍攻克南京之後,附近地區就成為太平天國和清軍交戰的主戰場。

這時,英國人的船艦盤據上海與長江沿岸,冷眼旁觀中國的內亂,清兵的江北大營屯建於揚州,由於兩造交戰,趁亂搶劫的事情不斷發生,而揚州主要的商業區多子街、左衛街、轅門橋等,均被暴民搶劫並燒毀。

歷史上說「廣陵地當兵火劫餘,滄桑變後,人民城郭市肆頓改荊榛,尚非繁盛二、三」,剛開始洪秀全率領的太平軍勢如破竹,揚州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沒想到攻克揚州的曾國荃所率領的清軍也沒有放過揚州,同樣進行搶掠活動來養兵。

美麗的揚州,就在近代史的戰亂與災禍之中苟延殘喘,燒殺擄掠的歷史讓人怵目驚心。

由於受到戰火影響,長江漕運中斷,並且讓英國勢力入侵,淮鹽輸往內陸的「揚子四岸」盡失,江淮等地的鹽商不得不四處逃難,導致內陸缺鹽情況嚴重。

到了一八五五年,北方遭遇黃河改道的影響,京杭大運河的河道在山東段淤積,阻塞的水道也讓缺鹽的情況雪上加霜,鹽商為了避開戰火進行貿易,只有改道上海,給英國和美國人的軍艦繳交「保護費」,否則無法經過海運,將所需的糧食和食鹽運送到北京。

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之亂」,對於大清帝國的影響巨大,可以說將國家根本的立國根基完全崩壞,除了糧食短缺的問題,缺鹽、賠款、加稅、民變問題,再加上外患的英國、法國,以及干涉航運的美國,揚州的嚴重毀壞與貿易的崩潰,就凸顯於這些重建的歷史遺跡之上。

當上海取代了揚州,成為中國新的糧鹽集散地的同時,也吹響了外患入侵的號角。

原有的揚州錢莊、糧行、商鋪、手工業等,都在重重戰火影響下,不得不轉向上海等比較有「安全保障」的通商口岸以及外國租界,悲劇在於那些口岸都被英法所控制;當揚州出現太平軍、清軍、外國勢力的多重剝削,並且爭先恐後搶奪資源的同時,國家的衰亡就反映在這座城市之中。

每當得去醞釀和周公的約會時,偶爾也會想起揚州之美,還有那些滄桑的歷史,即使每天都得爽約一個小時又早退,一早爬起來書寫這樣的旅遊經驗……

說不定,在回憶自己的旅途和觀賞照片的時刻,今夜也可以夢迴江南?

(待續)

前文請參照:

長江郵輪之旅(一)重慶武隆
長江郵輪之旅(二)重慶武隆的「芙蓉洞」
長江郵輪之旅(三)重慶武隆的「天坑」和三峽博物館
長江郵輪之旅(四)搭船通過三峽大壩
長江郵輪之旅(五)江水綿長
長江郵輪之旅(六)黃鶴樓,黃鶴杳然!
長江郵輪之旅(七)黃石泛舟之樂
長江郵輪之旅(八)毛蔣等人的,美廬
長江郵輪之旅(九)瓷都:景德鎮
長江郵輪之旅(十)黃山之美甲天下!(上)西海大峽谷
長江郵輪之旅(十一)黃山之美甲天下!(下)雲煙如夢
長江郵輪之旅(十二)走訪九華山
長江郵輪之旅(十三)船行安徽
長江郵輪之旅(十四)古都南京的「詛咒」?
長江郵輪之旅(十五)鎮江,另一座「王氣」之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凝竹
2015/12/01 22:59
你好,看到長江沿岸的明麗風光湖光山色令人十分羨慕您能行萬里路且讀萬卷書的詳細介紹,若是有機會也來一趟旅行那真是太好了
但是文中唯一一點小小的遺憾就是,現今常見的韓服不是來自於唐朝的衣服喔
新羅的衣服應該是像朱蒙啊太王四神記那種的,跟現今常見的韓服大大不同。
先是元朝影響高麗服飾,而後李氏朝鮮成為明朝的附屬國,服飾自然受到明朝的影響,而明朝盛行的是襖裙也就是衣蓋著裙子的款式,這點也流傳到朝鮮,而唐朝的齊胸襦裙則是裙綁在衣服上,兩者並不相同。
宮女穿的衣服一般稱作赤古裡,也是襖裙演化而來的,赤古里一開始也是快到腰,是後來才慢慢變短,而唐衣作為更上階級的衣服源自於明朝毋庸置疑。
翟衣也是源自明朝,常看到的一圈的頭髮應是源自明朝的荻髻,而明朝的荻髻高高的審美卻是來自元朝,當然元朝也勢必是影響那一圈辮子,可以參考蒙古人有多愛綁辮子。
所以韓服是來自於明朝的衣服喔。
http://jewelju0919.pixnet.net/blog/post/35555036
一點點的建議,希望一起學習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3/29 16:47
您的文章增加了我許多對歷史的了解~~很不錯~~而且我喜歡那些景象很放鬆的感覺@@"很棒呢!!   網站設計 花蓮旅遊 中信房屋 蘆洲買屋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3-29 20:12 回覆:

其實這個主題還沒有寫完,揚州很大,光是市區人口就超過四百多萬了,加上拍的照片上百張,只能分為三個部分來解說囉。

這裡就是乾隆皇帝的遊湖順序,我是以「想像皇上出巡冶遊」的心態來搭船的,所以您能覺得有「放鬆」的感覺,必然也是感受到了清朝皇帝在瘦西湖的心境。

到揚州的時間太短,由於僅能停留三日不到,搭船也耗了半天,有空會繼續解說,謝謝您的來訪與留言!


cw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像讀歷史真好
2011/03/29 12:16
看了您的文章後,對中國的歷史更加了解,謝謝您給我知性的收穫。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3-29 20:15 回覆:
我在旅遊前會努力蒐集資訊,然後像學生一樣去當地請教地陪,或者自己去圖書館看書,這方面與多數的旅遊者比較不一樣,很高興您能喜歡!

阿絜
好詳細
2011/03/29 09:15

每次看你的文章都增加了好多知識  :)

其實你的文章我都有看!!!

只是最近才知道怎嚜回應!!! 哈哈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3-29 20:16 回覆:

謝謝您的留言,這也是我寫作的初衷,網路就是知識分享的平台,對於能夠貼一些有趣的旅遊主題,個人同樣感到很歡喜的。

有空請繼續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