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徹夜不眠的回憶:那些讓人難忘的舊影集(二)英國
2007/12/17 23:59:33瀏覽11828|回應7|推薦35

在台灣,想要看點歐洲影集,真的很難。

最近看的影集是《Henry VIII》(亨利八世),拍攝得還不錯,按照史實的劇情,少了點當初看《A Man for All Seasons》(良相佐國)的感動,畢竟那個拿生命與王權相抗的Sir Thomas More,比起亨利八世那個動輒殺了好幾個妻子的老色鬼,還更有值得探討的內容。

對我來說,認識歐洲是從英國開始,而英國的迷你影集,也確實比美國的電視劇多了點嚴肅而典雅的氣息。

我不屬於那種單靠書本以獲取知識的人,至於建立思想、理念、處世哲學等,靠的則是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從各種體驗中感受與領悟到的結論。

而這就要說說能時常讓我動腦的電視影集了。

年過廿的時候,我比較喜歡在戶外思考,一邊散步,一面反覆沉思自己心中的迷惑,從自然的景致和四時的變化之中,似乎連花草樹木、雲影風動,都能產生一些額外的聯想;至於未成年之時,我最喜歡的是書籍,沒書看的時候就打開電視,畢竟那是沒有第四台的年代,對一本淵博之書的一瞥,可能要上圖書館或書店,纔有這樣的奇遇,但是三台午夜場的電視影集,卻讓我得窺另一番天地。

最早接觸的英國文學,是翻譯本的《福爾摩斯探案》,那時當作一般的偵探小說來閱讀,好比我迷過的Agatha ChristiePoirot(神探白羅),或者是後來改編的detective Mason和他的搭檔Reed(梅遜探案),拍成電視劇總是少了點書中的味道。

英國人是熱愛探究事物本質的民族,無論是殺人狂的內在,還是神探的那些心思,而唯一讓我覺得像是書中走出來的主角,就是Jeremy Brett在影集《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中所飾演的男主角Sherlock Holmes


若無法看請按重新整理(或menu連結自行觀賞)。

他演出的是史上第一個神探,是不朽的傳奇,也是電視影集《Sherlock Holmes》(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連續拍攝十年的傳奇演員。

非常喜歡影集的配樂,片頭一開始,小提琴悠揚的樂聲搭配著詭異的氣氛,古典的拍攝技巧中,還帶著點街頭孩童生動的表情,幾個定格,將日不落國最繁榮的時期彰顯出來。

最後則是那個倚在窗邊、臉色蒼白、眼神銳利的鷹勾鼻男子,他那藏在嘴角冷嘲的微笑,還有他觀察這個世界的理智神情。

這個男主角猶如從書中走出來一般。

看了這麼多年的電視影集,讀了這麼多Arthur Conan Doyle的小說,我對於福爾摩斯的傳奇故事,已經了然於心,可每次電視播岀這套影集,怎麼也要挪岀時間來瞧瞧,回味一下將小說化為真實的感受,也體驗一下自己對於英國的幾絲念想。

誰說偵探小說不入流呢?

每當我闔上一本有深度的書籍,並不會在乎它的題材為何,只是心中充滿了感謝,也如釋重負;有了這樣的好作家,即使閱讀會予人相當的壓迫感,卻能讓讀者滿懷熱忱並研究不輟,這不就是好作品的價值嗎?

而能夠讓人徹夜守候的好影集,也值得我給予高度評價。

個人非常喜歡英國的演員,他們多半出身舞台劇或經營電視劇許久,對於演戲,以及在角色的瞭解程度上,顯得專業而盡心。

當年台視午夜場迷你影集《Jack the Ripper》(開膛手傑克)一出現,我就深深迷上了那股serial killer驚悚陰沉的氣息,畢竟這個現實中曾經存在的瘋狂殺人犯,說過一句讓許多電影和影集一定會掛上去的名言:「I gave bir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廿世紀因我而降臨。)」

對於serial killer(連續殺人犯)的研究,記得曾看過一個研究Journal指出,白人佔了所有案件的百分之七十,兩成是黑人,剩下一成是黃種人。

Discovery節目也曾有個特別節目,探討為何白人連續殺人犯較多,結論是:黑人多半是臨時起意,因情緒激動而殺人;黃種人比較內斂,多半是忍受不了受害者而殺人,因此機率較低;白種人天性冷酷,會花腦筋逃避刑案,多半犯人對於謀殺也有相當的興趣,許多被害者還是依興趣隨機挑選,因此出了最多的serial killer。

Image:FromHellLetter.jpg

上面是《From Hell》(電影《開膛手》)拿來大作文章的兇手真跡,Jack the Ripper的真實身份,至今仍舊是個懸案,電影裡面作出的結論,認為和Queen Victoria的指使脫不了干係,因此兇手算是「逍遙法外」。

美國人拍的電影,戲劇性十足,運鏡自如,肅殺氣氛濃厚,但是所有角色的English accents,卻完全沒有倫敦人那股美妙的韻味。

要說能把當時負責追補連續殺人犯的警探Frederick Abberline演得最精采的,還要能形似與腔調都符合的,應該就是我非常欣賞的老演員Michael Caine了。

本片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另一個性格演員Armand Assante,他曾經在《Rage of Angels》(天使之怒)演出黑手黨老大Michael Moretti,說得一口江湖黑話,年輕時頗具風采。

這樣的綠葉出現在英國影集裡面,當然也相當出色,他是愛爾蘭和義大利人的後裔,說起英國腔也有些道地,誠如我喜歡的英國女演員Jane Seymour,她演出美國影集《Dr. Quinn, Medicine Woman》(荒野女醫情)系列,就把腔調控制得極好,聽不岀任何口音。

想看血腥殺人案卻不會發現一絲美國好萊塢習慣玩弄的噁心鏡頭嗎?

這部影集將推理和辦案過程,以戲劇而緊湊的方式呈現,個人認為相當精彩,迷你的三集影片毫無冷場,算是同類型的經典。

當然,對於《The Scarlet Pimpernel》(紅花俠)的喜愛,除了岀自閱讀小說之後的延伸,這齣戲也是我所欣賞的兩位英國演員Jane SeymourAnthony Andrews的經典搭配之作,超過廿年的老影集,怎麼看都很值得懷念。

Anthony Andrews演出的《Brideshead》(拾夢記)系列,signor_chi的網誌介紹得相當詳細,這裡就不多談,記得他演過不少英美的電視迷你影集,比如說Danielle Steel的《Jewel》(珠寶),還有描述美國南方風情的《Mistress of Paradise》(天堂的情婦),都非常精采,可惜多半在市場上已經找不到了。

我還喜歡不少英國男星,比如Liam Neeson(代表作《Batman Begins》,雖然是好萊塢的爛戲)、Sam Neill(代表作《Jurassic Park III》,侏羅紀公園確實拍得有意思)、Linus Roache(代表作《The Wings of the Dove》,而他在《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是最搶眼的男配角)或Jeremy Irons(代表作《Brideshead》,丰采十足,但在《M. Butterfly》,他和尊龍演的蝴蝶君,評價卻很差)。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英國男演員都沒有英俊的相貌,不過,我在認同之時,也必須承認這些演員都各有特色,這是一般美國演員所難以望其項背的主因。

沒有特色而只能賣臉皮的男星,不是許多好萊塢明星殞落的真相麼?

對於英國女明星,比如老牌的Jane Seymour,近來喜歡的則是Helena Bonham Carter,雖說她也演過爛片,但是《A Room with a View》(窗外有藍天)、《Fight Club》(鬥陣俱樂部)、《Till Human Voices Wake Us》(取材自T.S. Eliot的詩《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我非常喜歡這部小品澳洲電影)和《The Wings of the Dove》(慾望之鴿)等片,卻讓我對她印象深刻。

當年看她的影集《Lady Jane》,講的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短的女王Lady Jane Grey正巧我曾在倫敦市立美術館仔細看過那幅 Paul Delaroche的名畫《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那時聽英國的朋友說起這個十六歲女孩只當了九天的女王,卻在之後在倫敦塔待了八個月,就被砍頭處死。

享年十七歲的女王,這樣戲劇性的悲慘故事,許多英國小說家都拿來作文章,我也買了本影集改編的原著《Innocent Traitor》,可憐的少女受到命運擺佈,據稱還曾受到凌虐與強暴。

在十六世紀那樣混亂的時空下,要爭王座,得拿命來搏,這樣的悲劇由Helena Bonham Carter詮釋,尤其是最後一幕少女準備趴在處刑台上,卻回憶起往日被家庭教師處罰的情景,看來令人鼻酸。

英國是充滿了過去的國家。

談起歷史,影集編劇可以編上千百個不同的故事,可是我卻發現一個特色:英國影集對於女性主角,特別偏愛。

這樣一個曾經由許多知名女王統治的國家,當然會有許多出色的女性,或者描述成功女性的影集;既然有歷史上的女王,接著也可以拍攝商場上的女王,或者在各種行業中出彩的女性。

比如說曾讓我追看的迷你影集《A Woman of Substance》(艾曼女王)。

雖說《艾曼女王》幾乎全是英國演員,在英國拍攝完成,故事主角也是英國人,卻是美資,網路上也掛著這是美國影集,但全片充滿了英國風味,不怎麼美貌的女主角Emma Harte成功的一生,訴說著一個個商場上的傳奇。

知名的英國女星Deborah Kerr演出老年的Emma Harte充滿了說服力,她那堅韌的表情和溫柔的藍眼睛,讓我至今難忘。

Barbara Taylor Bradford寫了小說《A Woman of Substance》(艾曼女王)三部曲,我收集了原著和翻譯小說,但個人深深以為,小說還不及影集精采。

小鎮上的貧困少女Emma,是英國Leeds富豪家族Fairley的一個佃戶女兒,擔任廚房女佣,由於受到小少爺Edwin Fairley的引誘而失身懷孕,接著被趕出小鎮,幸而獲得好友Blackie(Liam Neeson飾演)的幫忙,在Leeds開了間小服飾店營生。

這苦命的少女生下了一個女兒Edwina,並且不時遭到Fairley家族的騷擾,她經歷了一次和二次大戰,看準時機而投資布料市場,結果成為Leeds最大廠的女老闆,甚至還報復了Fairley家族,買下了豪門原來的莊園。

她生了幾個孩子,但這些兒女卻在她老年的時候,想要奪取母親的事業,年過八十的Emma於是痛心疾首,不得不處置自己無能的孩子們,並且把家產悄悄轉讓給聰慧的孫女Paula打理。

故事結束了?沒有,Emma Harte的傳奇,要延續到續集《Hold the Dreams》(留住春夢)。

女王的孫女,要如何尋找春天?電視影集續集《Hold the Dream》(留住春夢)比起第一集稍微遜色,不過卻是一個接續結局的恰當點。

第一集飾演年輕Emma Harte的英國女星Jenny Seagrove,這回扮的是孫女,故事說到她長大後,從旁人耳中聽說了祖母和Fairley家族的仇恨和淵源,並且意外認識了Edwin Fairley的孫子Jim Fairley,兩人戀愛之後很快就結婚,並且生下了一對雙胞胎。

孩子都生了,以前有什麼怨懟不都可以解開了?

然而,接任公司的工作之後,她的丈夫Jim覺得不如這個商場女強人妻子,兩人形影漸離,而Paula也在婚變後與其表兄Shane戀愛,兩人結為連理。

那為何又來了續集《To be the Best》呢?

我最喜歡的英國男星Anthony Hopkins出現在影集中,浮現老態的Paula扮演者Lindsay Wagner,比起英國女星Jenny Seagrove,始終缺乏了點韻味,因此三部曲的影集,這一部雖然有著最豐富的商場鬥智內容,卻在選角上吃了些虧。

一個商場女強人,最重要的除了事業,就是家庭,但這戲碼著墨在幾個和女主角有血緣關係的表兄妹身上,除了背叛,還是背叛。

想看女強人的傳說?這就是了。

不過,要看最深入探討家族情誼的影集,可以試試《The Aristocrats》(富貴浮雲)。

四個姐妹和四段不同的婚姻,故事看來沒有什麼特別。

但是說起十八世紀的英國,這部影集卻鉅細靡遺地描述了上流社會的貪腐,以及貴族之間的傾軋和鬥爭,藉著婚姻的選擇和家族的聯盟,構成了金玉其外底下藏污納垢的生活。

當貴族有什麽好呢?

做個小鎮上的鄉下姑娘,或許也不容易。

《Wives and Daughters》(錦繡佳人)的翻譯並不好,原片名反而更貼切些,故事中的母女成天鬥法,女孩們不時耍點心機,但卻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英國的女人,無論是宮廷,或是出身鄉野,或者擠身上流,或者處於都市,都似乎不那麼簡單,也不怎麼平凡。

這幾年一直想要找的影集,是高中時期偶然在公共電視看到、名為《誰是納粹兇手》的迷你影集,記得當時字幕上打出的是UK出的迷你影集,但這麼久以來,我始終找不著任何相關資料。

很喜歡英國電視影集的拍攝手法,除了重視演員本身的特色,在劇本的選擇上,也較接近文學性和歷史性,比美式影集的觀瞻更廣。

Excalibur》(神劍)是幾度被中視重播的一部好片,這也是第一次讓我著迷於亞瑟王和Camelot傳說的電影,後來的《Merlin》(魔法師梅林)雖然有知名老牌影星Sam Neill和演技精湛的Helena Bonham Carter擔綱主演,卻讓人覺得新不如舊,人不如故。

好比聞過《第一次的茉莉》之甜美,後來的玫瑰花開得即使再艷麗,也沒有初時的驚喜了。

不過,這部影集有著最好的優點:創新觀點。

無法被人們所崇拜的神仙,比如劇中的Celt古代信仰,被基督教所取代之後,魔力也會因此消失退散,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觀點。

看老影集也能看出新鮮感,誰說老題材不能拍出新思維呢?

就如一本學問淵博的書,或者一部探討人性的劇集,只要從嶄新的角度去欣賞,一樣可以激發新的靈感和感動。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Bowarc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Jeremy Brett演Shelock Holms
2008/01/18 13:30

我對Jeremy Brett演Shelock Holms,也是極其欣賞.雖然他自1954年起就已在演戲,但對我是陌生的.待Shelock Holms影集上映時,那身形瘦長,姿態優雅,眼光銳利的Brett就像是書本中的福爾摩斯活轉來了一般. 另,自IMDB查到:

"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  (13 episodes, 1984-1985)

"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  (11 episodes, 1986-1988)

"The Casebook of Sherlock Holmes" ....  (9 episodes, 1991-1993)

"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 .... (6 episodes, 1994)

外加較長的The Sign of Four (1987) 和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1988),共是41部. Signor_chi說整套DVD只售45英鎊,我覺得太便宜了,應該進一步查證.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8-01-19 05:48 回覆:

我也想買到這麼便宜的DVD來收藏,上次在拍賣網站上競標,光一部《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就要價五十美金,還是二手的呢!

其他的我買不到,可能要去請教Signor_chi了。


麗貝卡在上海回來了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對啦是同好
2007/12/20 16:47

我說得不太清楚。我指的是LINGNY提到的刺鳥。在我們國中同學間引發熱潮。那時還有文藝才女為這部影集跟小說寫了續集,然後在我們之間傳閱。

真是甜蜜苦澀的國中時期啊!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20 21:01 回覆: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國中時期在做什麼了,寫作是從高一開始,中學比較叛逆,除了書和電視,沒有東西可以讓我安靜下來。

不知那文藝美少女所寫的續集「甜蜜苦澀」的內容是什麼?好想看啊!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同學 是同好
2007/12/20 12:24
麗貝卡應該是看到我的回應 所以這樣說
目前我還沒在城邦遇到大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同學或職場的同事
不過欣賞文藝的同好倒是認識越來越多了!
以禮相待 , 直言無諱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20 20:58 回覆:
我是故意問的,開點玩笑,只是訝異於同好這麼多,而且都找上門來了。這真是驚喜連連啊!

麗貝卡在上海回來了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影集
2007/12/20 03:55

由於我腦袋不太管用了。記得當初休葛蘭還未成名前,也演了不少迷你影集,是我當初一直追著看的。有誰還記得能告訴我呢?

真是太神奇了,看妳介紹的影集,好像把我國高中的觀影經驗都串連起來了。原來也有跟我一樣半夜不睡覺,不好好念書,瞞著父母偷看電視的小孩。連將電視轉靜音的行徑都如出一轍。那時媽媽還睡在沙發上,真是太刺激了。為了要聯考了不讓我看完結篇,特地守在客廳可還是睡著了。

開膛手傑克跟福爾摩斯都是我很愛的影集。尤其是開膛手傑克,我不知為何竟然還偷偷愛上那個男演員。

其實那時還會播一些法國影集,我記得有亞蘭德倫演的,我竟然看到睡著了,從沒有片子可以讓我睡著的,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另外LINGY提到的刺鳥可是我們同學間的大熱門呢!大家不約而同都去買了小說看,連續討論了好一陣子。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20 06:32 回覆:

這個嘛,您要不要自己開篇來聊聊?我剛起床不久,咳嗽一夜,腦子似乎有些不管用。

原來大家都是這麼偷看午夜場的?哈哈,念書不重要,我現在終於體會到了,只有這樣忠於自我的成長過程,纔是最珍貴而不可磨滅的印象。

妳愛上《Jack the Ripper》的哪個男演員?不會是Michael Caine吧?

法國影集?我在讀書時期沒看過,只有一個Jane Seymour的版本,但拍得不好。

妳跟LINGNY是同學?我這人比較喜歡自己悶著頭看書,身邊沒人讀文學啊,借人書看又通常不還,因此乾脆自己閱讀或思考。


signor_ch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你看的電視真多
2007/12/19 21:42
最近有一堆都鐸時代的影片,像是美國的The Tudors,走煽情狗血路線,還有保琳姐妹的電影、伊麗莎白女王的電影,真是很熱鬧。

福爾摩斯探案老共那裡有出整套的DVD,中文字幕翻得不太好。如果有人要買來看的話,我建議買英版的,有英文字幕,現在才賣45鎊左右。我重看一遍後,發現影集比小說好多了。柯南道爾的寫作風格有時候真的很囉嗦,還不如影集把故事說得那麼好,例如「巴斯維爾的獵犬」。

其實Jeremy Brett演的福爾摩斯有點太風格化,太矯飾。不過大家都把福爾摩斯當神來崇拜了,所以神有什麼異於常人的習慣動作和說話風格大家也習以為常。Jeremy Brett演到後來身體很不好,越來越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看到他臉上有一點水腫的樣子就為之感慨。如果他的身體好,也許全部的福爾摩斯故事都會演完吧!

這部影集把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情、社會現象表現的很好。有一集是The Master Blackmailer一開頭就講一個扮裝皇后出賣了愛人,愛人怕他的同性戀醜聞曝光,在結婚前夕自殺了。這個故事剛好可以呼應當時的王爾德醜聞,也反映當時同性戀的次文化。如果你越了解維多利亞時代,越會發現那裡面值得玩味的東西。

「富貴浮雲」也很棒,而且還是真人真事,天大的八卦新聞,第1、2集特別好看。過了19世紀,貴族就慢慢沒落了,片中的Richmond公爵還在,但是富可敵國的愛爾蘭Kildare公爵已經完蛋了。

「錦繡佳人」這個小品就真的很小品,我不太喜歡那個結尾,太甜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時光之歌」"A Dance through the music of time"? 這是我一直想看而沒機會看的,不知道評價如何。


我的blog【拾夢記--回不去的Brideshead】,或是我與tinal關於Brideshead
Revisited的對話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19 23:16 回覆:

個人覺得美國人拍的宮廷影集很糟糕,如你所說,狗血灑太多,人是會反胃的(那個腔調啊,演員選角啊,一點氣質也沒有)。

我曾請同事去虎門幫忙採購許多台北買不到的影集,確實,翻譯有待改進,其他都還算滿意,影像品質已經讓我覺得改善許多。

我也把Jeremy Brett神話了吧,沒辦法,他的形象看了十多年,閉上眼就會想起他的臉,曾在網上看過幾段俄羅斯拍的,個人覺得沒得比,據稱他後期身體不好,拍片時真的打嗎啡止痛。

Oscar Wilde是寫文章的天才,句子如詩般優美,今日的我看來,他的性向不成問題,而在他那個時代,英國人頂多拿來嘲諷,卻不會把他抓起來關。

一個時代愈繁華,黑暗腐敗的東西也就愈多,我對這影集印象最深刻的,是Sarah(四女兒)小時候被人當玩物藏在瓶子裡(不是水缸吧)獻寶的鏡頭,《The Aristocrats》拍得極好,這種影集我相信只有BBC能拍得出來。

《Wives and daughters》是普通了些,我看的是2001年的最新版本,曾看過十幾年前的舊版,可惜沒買到,結局嘛,老套點是英國影集的習慣。

你說的影片我也沒看過,這些年忙得多,看得少,我會去找找的。謝謝你的告知囉!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2007/12/19 01:33
妳好像沒提到刺鳥? 這是我自己喜歡的
記得好像是英國電視台出品 澳洲小說改編

我也蠻喜歡這齣 美式幽默的 Seinfeld
以禮相待 , 直言無諱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19 17:50 回覆:

呵呵,關於澳洲的知名電視影集,特別是《刺鳥》,若妳看過我的書單,一本書竟買了三個版本(當然也購得了影集收藏),就應該會明白我對此劇的喜愛。

這是美國華納出品,澳洲投資影集,有空我會貼上的。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好
2007/12/19 01:20
我從小 也非常喜愛推理和偵探小說 也非常敬佩這類作家的點子和才華
從不覺得只有純文學才有價值 通俗文學可以服務更多讀者 好的通俗文學使一般沒有接受文學鑑賞訓練的人 在娛樂的同時 也享受到文藝帶給人的精神快樂和刺激 不是美事一樁嗎?

我也看過妳上集提的很多美國影集 北與南和刺鳥也是我小時候的最愛之ㄧ

近年看的 最喜歡的是HBO的 SIX FEET UNDER
其中演老二的演員 目前在showtime 頻道 拍攝的新影集 講一個在邁阿密警察局工作的 serial killer “ Dexter “
剛播完第二季 我們是這個影集的忠實觀眾

Dexter也是推理小說改編 上amazon. com 可以找到 但是我不想找來看 以免破壞看影集的樂趣

謝謝妳精彩完整的介紹!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12-19 18:12 回覆:

不客氣,好看的影集人人愛嘛,《六呎風雲》(這翻譯很老套)的確好看,至於我小時看的《北與南》,我當初對Virgilia真的很崇拜,能夠拿生命和所有的一切去交換理想代價的女子,就算失敗了,還是讓人難忘(原著小說還沒有影集演員能演得如此具有靈魂)。

最難忘的還有那個Ashton的媚笑聲,劇中幾個女性,她也很搶眼;曾和人提及這部影集,有個朋友說我很早熟,當年剛升上國一,竟然會看這種影集。哈!當時家裡有了彩色電視,我自然常抱著熬夜了。

我讀過一些偵探小說,多半都是英國作家寫的,至於推理小說,這東西可以動動腦,文學通俗一點,可以貼近大部份人的生活,若文學作品沒人讀,那也失之小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