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4 11:37:42瀏覽50075|回應4|推薦38 | |||||||||||||||||
對於雍正皇帝的印象,最早來自於許多電影,編劇們將這樣一個奇特的君王,描述成殺人不眨眼的恐怖主義信徒。 血滴子,這種從未存在於歷史中的幻想武器,是小說家虛擬的一環。 乾隆身世之謎,除了特別耐人尋味,更在一些繪聲繪影的傳說中,變為金庸武俠杜撰的重點。 清世宗雍正皇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大陸女導演胡玫真正的成名之作,就是這齣《雍正王朝》,劇中雖然字幕打出是根據二月河的小說改編,不過細審之下,可以很輕易就看出劇本和小說的差異。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是大陸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他的帝王系列小說,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若論文字,大部分的人都會偏重康熙或者乾隆兩位皇帝,畢竟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之中,雍正的父親和兒子,都在位超過六十年。 話說回來,康熙晚年,整個王朝已經負債累累,官員積弊叢生,六十年後期的財政困境,讓雍正皇帝接了一個燙手山芋,他所坐上的王位,已是搖搖欲墜。 承先啟後,說的就是雍正皇帝,他只在位十三年,後面有超過六十年的乾隆,號稱三朝盛世,朝廷府庫充盈,雍正皇帝將康熙時期虧空的銀子,由接手時的幾百萬兩,全都在任上增加為超過五千萬兩,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一個幫國家富強的皇帝,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小說的戲劇張力足夠,但是在考證和補遺的程度上,我必須感謝有一位了不起的編劇:劉和平。 劉和平先生的文學功抵和文字素養,都令我相當敬佩,即使他增添了一些未經過歷史學家證實的虛構情節,還是無損於本劇的經典性。
劉和平是我的同鄉,我當初去找他的資料,看到他說自己「跪著寫歷史」,我心裡是很感慨的。 一個編劇能夠對歷史戲劇如此認真,就算編寫的內容與史實有一點出入,但是在大方向上面,也是瑕不掩瑜,況且劉和平只是其中一名編寫人員,不過大部分架構都是他所完成,他獨力成就的優秀編劇作品,日後會繼續介紹。 這齣戲所建立的形象,特別是關於愛新覺羅‧胤禎其人,看似顛覆了一般人的印象,其實是重塑了一個被漢族普遍醜化過頭的皇帝身影。 首先:雍正皇帝真的是個殘忍好殺的皇帝嗎? 我要說:所有的皇帝都是殘忍好殺的。 殺政敵,自然;殺敵人,自然;殺叛徒,自然。 這樣的雍正皇帝在封建時代,做的是一個皇權維護者必須做的事情。 在清朝的歷史上,沒有人會否認,康雍乾三人創造了百年盛世。 作為這樣承先啟後的皇帝,而且是對於漢族仕紳和讀書人特別不優待的皇帝,他的異族地位被無限放大,恨他的人,說他害死父親康熙皇帝、逼死母親德妃、害死兄弟、殺死親兒子弘時,光是這些殺父弒母的罪狀,兩百多年來讓雍正皇帝蒙受不白之冤。 漢人小說家更是強調了莫須有的罪名,比如反清復明的呂四娘、金庸小說裡面的乾隆為漢人女子所生,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 我必須讚嘆這些小說,由於寫得活靈活現,雍正皇帝遭到兩百多年的汙名化。 編劇的真的都是騙子嗎? 還是我們在許多枝枝節節上面,做出無關乎大方向的判斷,以至於扭曲歷史人物的人格,將一個帝王視為萬惡的魔鬼? 又比如「九龍奪嫡」的歷史,那是整個清朝最驚心動魄的爭奪儲位過程,康熙最疼愛的太子,兩度被廢,而且兩件事情都充滿了玄機,編劇在這上面花的功夫,讓人佩服。 當然我還是得感謝原著作者二月河。 二月河和劉和平先生對於雍正皇帝的考證,比如核對御批的過程,還有查證史籍的嚴謹態度,是台灣本地的編劇或作家十分需要學習的。 我特別欣賞的是《雍正王朝》的幾位主角,比如飾演雍正的國寶級演員唐國強,化妝後的扮相,簡直就是讓肖像畫中的雍正復活了,他精湛的演技,還有那略帶憂鬱的神情,讓我迷上了這個演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八賢王的王繪春。 良好的演員,是一齣好戲不可或缺的要件,如何詮釋出一齣戲的靈魂,劇本寫得好很重要,更要緊的是找到適合的演員,還要表演得入木三分;在《雍正王朝》之前,港台拍攝過許多清宮戲,這些辮子戲讓人看了倒胃口,就是因為大同小異,演員欠佳。 《雍正王朝》的演員,可以說每一個都是最佳選擇。 皇子間的鬥爭與攀比,從頭到尾都是《雍正王朝》的重頭戲。 十三阿哥胤祥由王輝飾演,早年有急躁、正直,嫉惡如仇的豪俠性格,俠王一臉的正氣和爽朗,到後期因為被康熙皇帝圈禁十年,導致性格從此大變,顯得深思熟慮,還有過分的世故和陰沉,層遞式的表演非常突出。 十四阿哥胤楨(也就是後來的允禵),那種表面貌似衝動囂張,起先年輕氣盛,後來暗藏居心的模樣,也讓人印象深刻,我比較詫異的是這個長得還算端正高瘦的男演員,竟然在《漢武大帝》扮演兇悍粗獷的落腮鬍周亞夫,內地演員的多樣性,使人不得不多讚嘆兩句。 下面是雍正繼位時的老八胤禩,王繪春的演出堪稱一絕。 八阿哥成熟風流、溫文儒雅、以退為進、陰險狡詐,這個聰明絕頂(好吧,清朝男人都得剃光頭頂)的英俊皇子,內心戲演得精采無比,從眼神的變化,還有高傲虛偽的態度,是本劇最值得讚賞的配角。 飾演隆科多的李定保,我相信在台灣沒人聽過,隆科多此人具有關鍵性的角色,特別是在四阿哥胤禎的奪嫡計畫中,是最重要的一步棋。 隆科多是雍正的姻親,在康熙皇帝病危時,封鎖京師出入的九門,還以重兵屯駐,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並且控制了京畿兵權,讓北京的皇親國戚俯首,隆科多是第一功臣。 和四阿哥胤禎對抗最力的,是博得漢人絕大多數好感的八賢王胤禩,人在京城卻手中無兵,所以只能拱手讓出皇位。 手中握有幾十萬大軍的十四阿哥、康熙御封大將軍王的胤楨,在父親去世時,人在西北,無法趕回京城,所以也只得稱臣。 雍正即位之謎,或者雍正如何嗜權,甚至於,雍正在建立情報網的利害程度,都是歷史上為許多人所探討的主題。 雍正皇帝為何要殺死親生長子弘時? 為什麼後來要對付年羹堯與隆科這兩個對他最重要的功臣? 《紅樓夢》書中描寫的榮國府,以及曹雪芹家族的敗亡,是不是和雍正皇帝有關係?北靜王是不是暗示著廢太子胤礽? 清朝最知名的「鐵面皇帝」雍正,據稱私生活淫亂不堪,最後導致暴亡,到底是不是真的?根據考證,雍正皇帝只活到五十八歲,他即位後喜歡找道士煉丹,以丹藥來補身體,這是他暴卒的原因嗎?還是他遭到謀殺? 像是雍正重用的官員,如孫嘉誠和田文鏡,面對案件的處理與政策的調整,比如火耗歸公與攤丁入畝的政策,在諸多歷史學家和《雍正王朝》詮釋中,擁有近乎顛倒的評斷。 比如田文鏡雖然努力辦差,有時卻顯得不擇手段,他逼迫欠國庫錢的官員還債,施壓仕紳和官員來修築黃河河堤,在朝堂上對抗高官,在地方打擊富人。他的下場呢? 《雍正王朝》將田文鏡這個人,從歷史的模糊形象,昇華為愛民愛國忠君的好人,雖然手段比較強勢,但在乾隆朝的《天下糧倉》一劇,因丈量歸田的嚴酷,反而被譏評為酷吏。 究竟官應該怎麼當?貪官該不該殺?清官會不會誤國? 我認為在看過這齣電視劇之後,許多問題都能得著另一種角度的詮釋。 桐華的言情小說《步步驚心》,也在描述雍正奪嫡的故事,不過這部小說明顯偏向幻想,只有歷史概要的框架。 然而,內地小說家對於滿族長久所受到的史學家扭曲,做出了相當的平反,並且從小細節上,寫出皇族鬥爭下的慘烈後果。 比如廢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是在木蘭圍獵場(皇家圈地來狩獵的地方)發生,就讓人覺得事有蹊翹,戲劇中忽略了十八阿哥的猝死,只是把胤礽偷窺康熙帳幕的事情演繹出來。 小說裡面,則暗示兩者可能有關連性,史書中說康熙年弱的十八子夭折,讓老皇帝很傷心,即便可能沒有牽涉直接的因素,在此之後,十三阿哥胤祥遭到圈禁,也是歷史上的謎團。 分析這些謎團,或者就各種情況予以另加解釋,是小說家不可避免的遐想空間,畢竟懸案沒有答案,有賴後人找出各種拼圖來湊出真相。 雍正年間的各種皇家謎團,多不勝數,我曾經在一個節目中,看到相關的臆測,說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和康熙皇帝東西相距,說明了父子之間可能有不合的問題。 更多的猜想,則是雍正皇帝心中有愧,特別是康熙的死因並不單純,看似更不簡單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兵權和強勢作風,將北京城封鎖起來,更讓人懷疑雍正是否得位不正,暗中耍了些什麼手段。 唐國強是我很欣賞的演員,他將歷史評價為「嚴酷」的雍正皇帝,表現出情慾、軟弱、堅強、頑固、兇悍,在鐵石心腸般的意志之下,還有眼角眉梢在面對情人心動的一抹溫柔。 不留情面的鐵面王,或者拿著佛珠在家裡耕作唸經的閒散王爺,到後來一臉憂鬱冷酷的皇帝,唐國強將種種面相演得絲絲入扣,比如面對家奴李衛與年羹堯,對帶謀士鄔思道的策劃和疑慮,都刻畫的十分細膩。 至於唐國強對雍正形象的塑造,劇本的豐滿度,讓人把那個睚眥必報、刻薄寡恩的皇帝,轉變為一種人性的缺點和剛強,甚至是負面的軟弱,不得不說,他讓這個角色鮮活起來,最後成為我永遠的偶像。 《雍正王朝》的主題曲,充滿了雄渾的氣魄,劉歡的演唱,將歌詞那「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誰來主宰」的主旨,建立了全劇的基調。 雍正是否得了民心?我認為這會是未來史學家們繼續探討的一個課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