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1 20:17:13瀏覽1681|回應8|推薦31 | |
正在北京參訪的海基會媒體高層訪問團在拜會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時提議,應開放兩岸專業記者共組採訪團,進行跨兩岸專題採訪。據報導,此建議立即獲得大陸國台辦官員正面回應。 兩岸媒體共同採訪新聞專題並製作內容刊(播)出,長期而言,將有助於兩岸人民建構共同的新聞觀點與歷史記憶,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大趨勢。但媒體共同採訪只是兩岸尋求民間整合必須跨出的一小步,兩岸經緯萬端的歷史糾葛與民間印記,兩岸還有許多艱困的挑戰需要面對。 譬如,台灣政府為慶祝百年國慶,已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密集籌畫相關慶祝活動。大陸則計畫以武漢為中心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並有意由全國政協邀請台灣參與,台灣究竟應該自己慶祝國慶,或與大陸共同紀念辛亥,顯得尷尬萬分。 中華民國的誕生歸功於執政黨前身「同盟會」歷經十次失敗,終於在武昌(今武漢)起事成功。歷經百年曲折迴轉,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依然屹立歷史舞台,台灣經濟實力是新興國家楷模,而且政治開放,人民生活安定富裕,百年國慶值得大大慶祝。 大陸也有很好的理由紀念辛亥革命,第一,發生地在大陸轄下。第二,領導辛亥革命的 在「紀念辛亥革命」標誌下,台灣的立場就非常尷尬,中華民國是因辛亥革命而誕生,但六十年來,退守東南角落,中國已成就大國地位。台灣一旦與大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的法理地位、自我認同與歷史定位即刻蕩然無存,何況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反對黨急切想證明馬英九將放棄國家主張與法理地位,在2012大選前,國民黨不可能承擔政治風險。 不過,如果我們從人類文明及歷史發展觀出發,兩岸中國人應該有更大器的態度與深思熟慮的創意解開這個歷史糾結。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兩岸歷經多年內戰,造成數以百萬計無辜民眾的傷亡與百萬人的顛沛流離,加上兩個政府六十年的分隔統治,兩岸人民的文化、生活與認知態度確實存在巨大差異。兩岸經濟經過雙方政府的努力,正大步邁向開放與整合,各項交流亦大幅開展。但經濟整合未必帶動政治整合,期間還有一段非常長的距離與難以掌握的變數。由社會變遷的角度觀察,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後,應該持續推動的是文化整合,先有文化整合,才有機會進入政治整合。 文化整合需雙管齊下,積極面,應持續擴大兩岸人民交流,譬如教育、媒體等英所小制度隔閡,擴大交流,經由交流逐步發展出共同的生活經驗與記憶,心理距離就會逐漸縮小,有利於和平發展。消極面,則須建構共同的歷史觀,否則交流反而可能造成衝突,擴大彼此心理距離。 兩岸歷史觀差異何其大,但雙方必須面對此一棘手問題,設法解決。攤開國共兩黨歷史記載,辛亥革命時間距離最久,應當是最容易架構共同史觀的一段,兩黨何不在辛亥百年前完成此一任務,不僅可以成就辛亥百年紀念最具有意義的活動,並可為兩岸共同編寫教科書奠定良好基礎。 如果我們的態度更宏觀些,當中、日、韓三國研議共同編寫歷史教科書,並推動東亞共同體組織,兩岸何不把辛亥革命視為東亞儒家文化的共同資產呢?辛亥革命是東亞文化面對西方文化挑戰的首度回應,也因而成立了亞洲首個民主共和國,邁向現代化艱鉅的挑戰,國共兩黨何不共同邀請東亞國家政黨與學術界共同研究辛亥革命的現代啟示,建構共同的歷史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