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台灣小住一月,可謂得其所哉。
我在台灣長大,多年流浪在外,所以每次回台灣,都有異鄉人回家的感覺,然而依然是異鄉人的成分居多,家的感覺較為稀薄。這次是純粹作研究的,至少住四個月,所以「居家」的意味濃了一點,不作過客,試着變成本地人。由於最近幾年把香港作為家,所以在台北南港的宿舍勉強算是第二個家,但內心深處,這種似家非家的心情很微妙,也很矛盾,使我很難對台灣作客觀的觀察。
早有不少大陸和香港遊客說過:台灣人保存了一種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有禮貌,有人情味,態度溫和,讓人賓至如歸,一點也不錯。我也親身經驗過。每次搭捷運(雖然機會不多)必有人讓位,令我受寵若驚,因為這種情況在香港地鐵幾乎從來不會發生(近來倒是有一兩次例外,讓位給我的說普通話,像是大陸客!)港人上車前排隊很守規矩,但車一到必爭先恐後搶位子,而年輕人卻最喜歡站在車門口,似乎故意阻擋別人進出。我住了這麼多年,至今還不習慣。
香港人行色匆匆,分秒必爭;台北人好整以暇,生活在自己編織的日常生活世界裏,不慌不忙,食衣住行,都似乎悠閒得很,特別是青年男女,更是如此,說起話來,軟綿綿的,連連鎖店的店員道聲「歡迎光臨」的時候,節奏和韻律都是輕輕的小快板,而把重音放在「光」字上面,令顧客──至少像我這樣的顧客──感覺既親切又有點「異味」,和粵語腔調大異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