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9 06:14:17瀏覽3075|回應6|推薦28 | |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荷蘭,感覺這是個鄉村遠比城市美麗的國度,與台灣恰恰形成有趣的對比。 三天來,其實造訪的城市還不多,海牙(Den Haag)、祖特米爾(Zoetermeer)、台夫特(Delft),每個城市都各有各的特色與姿態。我住的地方是在祖特米爾的近郊、友人Marc & Vivien夫婦的家裡,這是棟三層樓的可愛建築,離房子不到一分鐘的路程就有一個小湖。 這個社區顯然是以退休養老人士為主。許多獨棟磚造小屋就傍湖而建,面湖的小小庭院種滿花草,拾級而下就有小碼頭,可登船游湖;房子的另一頭,則是車庫與大門,這些小屋實用與美觀兼具,主人挖空心思布置小屋,個個爭奇鬥豔,從湖對岸望去,好不熱鬧。 Marc夫婦的好友Jason & Nana夫婦,則住在台夫特,這是個更有歷史意義的優美小鎮,荷蘭王室Orange家族與這個城市有很深的淵源。 我每次到荷蘭、瑞士這些西歐國家,都感覺很不服氣。在這些國家裡,人們的步調慢慢的,上班跟下班差不多悠閒,完全感受不到亞洲大城東京、上海、台北那種忙碌與緊張,即使與紐約、倫敦等大城,也相去甚遠;然而,這些國家人均所得卻在全世界屬一屬二,我們這麼努力,工作時間是別人兩倍,所得卻不到人家一半,最近還有越拉越大的趨勢,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當然,有不少理論在解釋這種現象,試圖說明優勢與劣勢的成因。歐洲國家從大航海時代起,就開始有系統地掠奪世界各地的財產與資源,甚至壟斷了許多生產要素;再加上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興起,行銷與買賣都更有效率,在世界體系裡先進國家已經卡好戰略要地,後進國家在結構中處於被剝削的不利地位,本來就很難急起直追。 在一個窮困國家裡,人們再怎麼努力,可能也比不上有錢國家的平庸之輩。例如盧安達出生的天才兒童,無論再怎麼克服困境、力爭上游,他本身的上升之勢,一定會被國家的整體衰退所抵消,終將向下滑落,輸給盧森堡的懶惰庸碌之才,盧森堡本身的上升之勢,會托著他的人民向上攻頂,個人一些打混與浪蕩,對大局是沒有影響的。 盧森堡人民不必太過努力,即使是赤貧的新移民,光靠著社會福利制度,生活就遠遠超越盧安達絕大多數的民眾:大環境的殘酷舞台,在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命運。 但除了歷史因素或者依賴理論外,難道我們就只能自怨自艾?他們領先是事實,但只靠這種優勢,能維持多久? 正在荷蘭攻讀設計博士的Jason說,荷蘭碩士班以上的課程,都規定教授要用英文上課,學生也以英文討論課程,偶而有學生用到荷文交談,還會被老師糾正。這是我這趟旅程中的第一個震撼。 台灣的研究所如果都不准用北京話、台灣話上課,要改用英文或法文,你願意嗎? 荷蘭意識到自己是蕞薾小國(面積只比台灣大一點),知道自己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要生存,必須用最務實的態度,謙卑地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這種無論如何要爬到前面的決心,使得他們可以放棄驕傲的母語,改用英文訓練自己的子弟,為的就是與國際接軌。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多大的魄力! Jason說,荷蘭同學能說五、六種語言的,比比皆是。 這實在很讓台灣人汗顏。我們為了「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這種鳥事,朝野都可以爭到面紅耳赤,其實拼音方式只是為了造訪、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所設計,對台灣提升本身的競爭力,根本無足輕重。可惜意識型態早已矇蔽了我們的眼睛,人民看不到方向,我們成為比較高級的盧安達,離盧森堡卻越來越遠。 應該以海洋精神立國的島嶼,卻奉鎖國主義為圭臬,政治不用民主立憲理論,只想另闢蹊徑,經濟不理自由市場規則,硬要自作聰明,政客的智慧沒有幫人民解決問題,卻創造出無數新的困境。看看荷蘭的務實態度,再想想自己的井蛙精神,我們還要落後多少年才甘心? (上圖:Zoetermeer市郊的湖邊小屋。) (下圖:Delft市場廣場與市政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