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一國兩區」的一點想法
2012/05/20 19:15:46瀏覽1167|回應0|推薦4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提一國兩區,我認為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不智,是一個沒有戰略縱深的表述。

基本上,一國兩區在法理上完全沒有錯誤,是基於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衍生出來的概念,馬說這20年來憲法定位界是如此,這我同意;但當初創設「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說法,是植基於90年代國內迫切的政治需求,由於兩岸開放衝擊了原本僵硬的法律體系,因此需要一國兩區的理論化解障礙與矛盾。

一國兩區在國內提,是適當的,這本來就是用以強化國內各項法律的邏輯性,關起門來說怎麼講都對;但放在兩岸、或者國際上表述,而且刻意不提「中華民國」四字,就不妥適,因為除了台灣之外,沒有人認為所謂的一國是中華民國,每說一次,就強化了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等於限縮中華民國的國際生存空間。

這就好像如果要光著身體在自己家裡,那沒有問題,但如果如是打扮到街上跑來跑去,就會自取其辱。不能說「為什麼我在家裡不穿可以,出門就不行?」因為條件不同,要面臨的狀況就不一樣。

一國兩區與原先馬政府強調的「一中各表」並不相同,一中各表是為了兩個政治實體並存而設計的,其間有創造性的模糊;一國兩區而是為了在國內獨白時可自圓其說,精神是武斷而絕對。錯置了兩者間的表述場域,對台灣可能有災難性的後果,兩岸交流需要的是理性與智慧,不是感性與盲動。

吳伯雄在北京提一國兩區,對他來說是理性的,這有助於他在大陸成為一位受歡迎的台灣政治人物,可以維持在大陸的禮遇與影響力;但這對中華民國卻未必是理性的,馬英九其實不必隨之起舞,國家元首應以中華民國的利益為最高原則,不該被黨內的激進主張綁架,更不必因此打亂原本設定的步調 。

更何況,在北京提一國兩區對台灣有什麼戰略利益?兩岸會因此更密切嗎?投保協議能因此衝破障礙嗎?答岸都是否定的。這幾年泛藍政治人物競相首途北京,缺乏整體戰略的協調與規畫,人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結果就是中南海的胃口越養越大,現在一國兩區已經無法滿足對岸了,恐怕非得喊出「兩岸同屬一中」不行。

因此,一國兩區不但沒有討好到中南海,還加深台北政壇的疑慮:大陸學者郭震遠直言失望,王建民也批評太過保守,李登輝說這不負責任,蔡英文說這是消滅中華民國... 顯然這是一個「北京不滿意,綠營不接受」的主張,實屬不智。

原本馬英九當選,民眾希望他能堅持中華民國民主、自由與人權等價值,對大陸產生正面的作用力,讓兩岸華人能有更美好的願景;結果這個目的不但沒有達成,反而讓中華民國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微弱,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讓些蠅頭小利,眼看著中華民國就要消失。

到底為什麼非提一國兩區不可?馬英九的大戰略到底在哪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ngo&aid=647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