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8 17:53:36瀏覽4609|回應6|推薦36 | |
大約 46 億年前,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地面上沒有海洋,大氣中沒有氧,只有氨、甲烷、二氧化碳和氮。 38 億年前,開始有雲並且下雨,海洋漸漸形成了。 35 億年前,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出現。隨後的 5 億年中,第一個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那就是藍藻。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成為現代植物的祖先。 對當時的其他生物來說,氧是有毒的。但是有些生物適應了大氣中的氧氣,並且發展出以氧為生存條件的特質,於是原生的動物出現了。 到了 8.5 億年前,發生了極端的冰河現象,陸地沒有了,海洋也沒有了,全球變成一個冰球。地球上只剩下極少數地區還有一點點液態水,原始生物就這樣殘存了下來。 這就是地質學上所說的雪球事件。 6 億年前,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仍然很高,大約是 5,000 PPM(現在大約是 200 PPM)。由於多細胞生物出現,物種迅速大量演化,造成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更多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更多的動物屍骨把二氧化碳以碳酸鈣的形式儲存起來。大氧中的成份加速轉變。 然而,不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是一成不變的下降,偶爾也有升高的時候。原因並不太清楚。 從古至今,地球經歷過十幾次的冰河時期,其中至少有四次是大冰河期。成因還沒有確定,但很可能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關。 生物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面臨過至少五次的大滅絕威脅。不過,從結果來說,每次的冰河時期和生物滅絕,都造就了生物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就是因此出現的。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了地球氣候的劇烈變遷,科學界並沒有定論。科學家提到的可能因素有: 溫室效應:正如剛才說的,地球開始時大氣中充滿了溫室氣體,後來藍藻出現了,才慢慢的減低了二氧化碳濃度,開始了重要的氣候改造。溫室效應無疑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板塊運動:大陸板塊的移動,影響了水陸的分布,因而也影響到了氣候,例如大氣對流和洋流的變化。 太陽能量:太陽釋出的能量不是恆定的,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不是絕對穩定的。太陽照射到地表上的能量,影響到了地球的溫度。 火山:火山大量爆發,會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但以上的回顧說明了,從大尺度來觀察,地球的氣候變遷的確是常態。 但是,那是在人類出現之前的事。如果把地球的生命史化成 24 小時,那麼人類是在接近午夜的 23:58 才出現。人類近 50 年的活動,只是地球生命史中的最後的百萬分之一秒。 換句話說,過去地球的變遷經驗,完全不適合眼前的情境。本文的題目「氣候變遷是人為的嗎?」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它的思惟受限於一個過於簡單的二分法:氣候變遷若是自然的就不是人為的,反之亦然。似乎我們只有是否兩個答案,沒有其他選擇。 為什麼不可能是:長期變遷是自然的,但是短時間內的急速變化是人為的呢? 提出過去氣候變遷的證據,怎能為人類現在的行為卸責呢?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這是「侏羅紀公園」中的名言。誠然,但是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否則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次生物大滅絕。生物滅絕,只是因為時間不夠。 歷史上的氣候變遷,至少都是以數千年為尺度,甚至是以數萬年為尺度。而人為的改變,卻是在短短的幾十年中造成的。 比起大自然的力量來說,也許人類的力量和影響還是相對小的。但是,即使人為因素只是氣候變遷的一根稻草,我們為什麼要去做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如果從大尺度來看問題,正如剛才說的,每次氣候變遷和生物滅絕都造成了生命的進一步發展。如果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發生,說不定會出現比人類更優秀的生命。 如果我們有這麼寬廣的視野和心胸,那好。但是如果我們更關心下一代的福祉,甚或是自己晚年的福祉,也許該關心一下全球暖化的威脅了。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