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麗的危機
2007/02/14 01:58:11瀏覽1833|回應5|推薦29

上圖天空中的一抹雲彩叫作珠母雲,它如夢似幻的美麗背後,卻潛藏著危險的訊息。它代表著地球的暖化,以及紫外線的增強。

這種雲由冰晶組成,極為罕見,只有在南北極偶爾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就是澳洲科學家在南極的基地拍到的。

為什麼只有在南北極才看得到?因為它必須在高空(同溫層)遇到極低溫的時候,才會出現。像這張照片中的珠母雲,高度是 20 公里,當時氣溫只有 - 83℃。

同溫層出現這麼低的溫度,代表了什麼?

它代表了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很嚴重。大氣中越來越濃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張毯子,把地表的溫度蓋住,因而產生了溫室效應。相對的,毯子的外面,也就是二氧化碳層的上方,因為接受不到地表的溫度,就變得更加冰冷,於是出現了冰晶雲。

這種雲提供了化學作用的平台,促進了大氣中氯的作用,使臭氧加速分解。於是,臭氧層更加稀薄了。

臭氧可以阻擋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臭氧層稀薄,代表紫外線更強了。不但破壞兩極的生態,也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今天下午出門的時候,車外溫度是 30℃。也許是車上的溫度計不準,也許是都市熱島效應的結果。氣象局說,這兩天台北市的最高溫只有 20-24℃。

但是無論如何,台北市二月的氣溫高到這樣,以前也確是少見。滿街都是穿短袖衣服的人,女士們的大衣放在櫉子裡放到都發霉了!不管你相不相信全球暖化,冬天越來越不冷,夏天陽光越來越烈,總是大家都覺察得到的事。

就全球性的議題來說,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比控制二氣化碳排放量更重要的事。美國的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一位,可是在所有先進國家之中,美國政府對這個議題的反應最差。

至於台灣,雖然一心想要打入國際社會,可是對這個全球關心的議題,卻好像從來不知道有這回事,還在埋頭反核電廠,鼓勵火力發電。

奇怪的是,近年來全球的政治領袖們,都是聲望極低可又蠻幹到底,而大家又拿他沒辦法。台灣在這方面,倒是世界先鋒。

以下是這一兩個月來《聯合報》的相關報導


白宮施壓 不准科學家講「暖化」

編按:美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佔世界的四分之一,至今仍未簽署批准「京都議定書」,不僅如此,連身為美國政府的科學家都跳出來指控白宮施壓,現在研究氣候的「政治環境」比過去差。

 

不久前,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針對全球 25 個國家的人民,做了一份對美國外交政策觀感的問卷調查,將近半數的人認為美國角色是負面的,美國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的態度,也是調查項目之一。這個位居世界老大的國家,處理環境議題的方式,從國內到國外,反彈聲浪逐漸浮現。 

 

【編譯呂理甡/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 30 日對布希總統的地球暖化對策加強施壓,在眾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政府科學家指責白宮對他們強加政治壓力,要他們淡化地球暖化的威脅。數名參議員則表示,美國應在地球暖化造成永久傷害之前,即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國會議員接獲針對聯邦科學家民調,結果顯示,四成六受訪科學家覺得受到政府壓力,要他們在研究報告中刪除「氣候變化」、「地球暖化」或類似字眼。這些科學家還報告,過去五年共有 435 件政治干擾研究工作案例。

  

「關懷科學家聯盟」和「政府責任計畫」兩組織對 1600 名科學家進行民調,共收回 308 份問卷,結果發現,四成三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研究報告接受審查時,研究結果的意義遭更動。四成六認為,行政要求妨礙與氣候有關的研究。六成七認為,現在聯邦政府的氣候研究環境比五年前差。 

 

這兩個組織敦促國會,應確保「科學家」在私生活中談任何問題的憲法權利,並讓科學家對研究報告做最後決定。 

 

「政府責任計畫」的律師馬沙拉尼說:「新國會應採取行動,防止當局為政治目的繼續干預科學研究。第一步是由國會修正目前的告密示警保護措施,明確保護聯邦政府科學家的權利。」 

 

布希在最近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承認氣候變化問題需要處理,但反對強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聲稱工業界透過新科技可用較低成本處理。 

 

眾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魏斯曼說,他和委員會重量級共和黨成員戴維斯要求政府提供氣候政策的文件,但一再遭拒。 

 

他說:「委員會不是想取得國家機密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文件,只是想知道白宮政治幕僚是否不當檢查科學家的研究報告。」 

 

地球變熱 美國會跟著發燒 

 

雖然科學家指控白宮施壓,但美國政界對地球暖化問題的態度最近一年明顯改變,民主、共和兩黨都認為不能再忽視氣候變化問題,抑制地球暖化的努力從而獲得動力。眾院議長波洛西已宣布,眾院首要議題是地球暖化。兩黨有意參選總統的人士也說這是下任總統的最迫切議題。 

 

洛杉磯時報卅一日報導,這種情形與過去形成明顯對比,以往很多政治人物都對地球暖化一笑置之,尤其共和黨人更是如此,因為他們認為,地球暖化只是未經檢測的理論或杞人憂天的說詞。 

 

多項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相信空氣汙染是氣候變化的原因,政治人物也忙著趕上科學和民意。 

 

期盼國會立法限制地球暖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對如何解決暖化問題,國會議員並無共識。但幾乎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提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美國歷史最久遠也最龐大的草根環保組織「山岳俱樂部」政治主任杜瓦爾說:「這個問題過去一年出現巨大變化,從次要問題變成大家都知道的問題。現在民眾期望政治領袖採取行動。」 

 

美國是二氧化碳首要排放國,排放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四分之一。其來源八成是石化燃料,尤其發電廠和車輛更是元凶。 

 

此問題獲得重視有許多原因。首先,愈來愈多科學證據證明,空氣汙染是地球暖化的主因。其次,對聯合國提供建言的氣候科學家本周在巴黎開會,將發表暖化可能影響海平面的報告。另外,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引起世人對暖化問題的覺醒。 

 

更重要的是,希望對暖化問題採取行動的民主黨現在控制國會參眾兩院,該黨領袖也步上中心舞台。 

 

儘管跡象顯示美國國會可能從坐而言轉為起而行,但主張限制溫室效應氣體的人士警告說,不要對國會抱太高期望,因為任何措施都要先獲兩黨席次差距極小的參院同意,還要不被布希否決。 

2007-02-01 聯合報】

 

高爾記錄片 揪出美不願面對的真相

編按:前任美國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今年獲奧斯卡入圍兩項提名,分別是最佳紀錄和最佳電影歌曲。該片主軸扣著全球暖化的環保問題,排名美國影史紀錄片票房第三高,同步發行的書籍最近也高居暢銷排行榜。「不願面對的真相」榮獲奧斯卡提名,讓目前脫離政治圈的高爾,還是從旁給布希政府的環保政策重重敲了一記。 

 

【編譯陳世欽/美聯社舊金山十五日電】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表示,美國政府決策者常會受到誘惑,想掩飾不符官方政策的真相,他呼籲科學家更積極地向社會大眾說明科學研究成果。高爾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會議中發表演說指出,以往政府決策者總是將科學納入決策考量,如今卻已不再如此。 

 

他說,政府當局忽視地球科學,尤其是氣候變遷趨勢的重要性。他表示:「政府蓄意漠視令其尷尬的真相,摒除可能不利主流政策的知識,這種誘惑大於以往。」 

 

高爾舉美聯社最近一篇報導為例指出,美國地質測量所最近規定,該所科學家的科研報告或書面聲明必須先經審核。他呼籲科學界向社會大眾詳細說明他所謂的「氣候危機」,並在政府當局「漠視、排斥或封殺重要真相」時,鼓起勇氣反駁。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著名氣候科學家韓森今年稍早表示,在他發表一項有關地球暖化問題的演說後,布希政府企圖迫使他噤聲。兩個聯邦主管當局上個月聯手調查布希政府曾否企圖阻止政府科學家自由談論氣候變遷的問題。 

2006-12-16 聯合報】 

地球過熱 代價昂貴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全球暖化的指標性元凶,是燃煤發電廠,裡面燒的是最髒、含碳最多的燃料,煙囪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那就是全球暖化主要的廢氣。

 

因此,政府首度準備對二氧化碳排放徵收費用,燃煤的「杜克能源」電力公司執行長詹姆斯羅傑士意外挺身鼓吹這項聯邦管制時,有點令人驚訝。 

但他有他的理由。 

 

羅傑士說:「氣候變化確有其事,而且我們清清楚楚相信,我們會走上強制管制二氧化碳的路。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做,拖越久,做起來愈難、代價愈高。」 

 

全球暖化不單單是環境危機,對經濟政策也是一大挑戰。分析家說,沒有經濟誘因,就不會有減少能源浪費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工業清理、低碳創新科技、省油汽車等。 

 

羅傑士的立場,和整個發電業殊不同調,但也獲得意外的支持,特別是和他一樣以無碳核子反應爐發電業者的支持。 

 

儘管布希政府堅決反對對化石燃料廢氣排放設限,這項概念卻已開始在美國政壇抬頭。加州已通過一項政策,目標為十四年內將加州在全球暖化中所占比例減少 25% 

 

在華府,好幾位國會重量級議員,包括有意帶頭代表共和黨在2008年角逐總統寶座的馬侃參議員,已推動立法,限制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過,這些目標將如何達成? 

 

全球暖化可視為典型的「市場失靈」,許多經濟學家、環境專家、政策決策者都同意,導致市場失靈的單一最大成因,是全球大多數國家還未對噴出二氧化碳到大氣層這件事訂定價碼。 

 

但是排放二氧化碳,日益明顯將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尤其是未來的世代。專家警告,貧窮熱帶國家的農產減少,而且未來將有更兇猛的颶風與海岸洪水把許多人變成難民。 

 

哈佛大學環境經濟計畫主任羅伯特史塔文斯說:「針對碳排放訂定實質價格,是必須採行的最重要政策措施。唯有明訂價碼,才能透過效率來達到短程效益,另外再透過投資研究與換用較乾淨的燃料,達成長期效益。」 

 

羅傑士等公司高級主管,就正在推動二氧化碳價格政策,以降低企業的風險。羅傑士同時也是「愛迪生電力協會」主席,該會是個電力公會團體,其成員提供美國六成電力。 

 

聯邦政策可能是不問來源,只針對二氧化碳廢氣的排放量課稅,或設置一種「上限管制與交易」的管理制度。但無論如何,協會成員認為,唯有某種聯邦政策到位,他們才能清楚決定,企業要以何種碳清理或燃料更換行動因應。 

 

多數經濟學家同意,為二氧化碳排放訂個價碼,是打擊全球暖化的最有效途徑。至於價格,應從低價開始,讓企業有時間調適,其後逐年調漲,以鼓勵節約能源、碳清理、新科技的長期投資。 

 

商業導向的研究組織「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說,即使今天,世人在堅持更有效能源使用上,還是有相當多可用而未用的機會。 

 

使能源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的現行措施,包括使用省電型螢光照明,新建築使用改良型阻熱材料,降低備電要求,加速推動產品能源效率標準等。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所長黛安娜費若爾說:「這些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卻棄而不用,真是令人意外。就某方面而言,這就是一種嚴重的市場失靈。」 (來源:紐時週報) 

2006-12-25 聯合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744604

 回應文章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是鐘擺效應吧
2007/04/01 22:58

不想談論政治 純粹就 你說的 奇怪的是,近年來全球的政治領袖們,都是聲望極低可又蠻幹到底,而大家又拿他沒辦法。台灣在這方面,倒是世界先鋒  下個註腳.

現在的全球局勢是 保守主主義走向, 基本教義派掌權.
布希是保守的福音教派 鞏出來的
他代表的是 保守人士的觀點
是來替保守主義人士 固守他們的權益的.
既然是來固守他們自己的利益 當人就莫管他人瓦上霜.
這是為甚麼 布希代表的保守派人士 可以一直否定 地球暖化的議題
不但 自己否定 也不准科學家談論 甚至不願他們發表這方面的研究...

經過6~70年代 自由派的風行 保守主義現今是當道...
今年布希不也是不能再 裝作 沒有能原問題這回事的 要底特律加把徑的發展出生化能源!! 生化能源還沒發展到應用地步 玉米價漲到墨西哥窮人吃不起賴以為生的玉米... 全面種植甘蔗 玉米能替代石油?? 生化作物的種植 會不會 產生地球另一種負擔... 這都是問題!!

台灣走的這個世界先鋒 一點不光彩 也太不智. 唉~

只是關注地球暖化的complain而已.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07/02/24 23:49
我還不知道有這麼多人在討論暖化問題,真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
2007/02/19 17:12
報告,老狗引用了您的「美麗的危機」在今日發表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 An Inconvenient Truth ,若有不妥之處,請告訴老狗,謝謝您。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珠母雲由冰晶組成
2007/02/14 22:05

珠母雲和一般的雲一樣,也是由水組成的。不過一般的雲是由液態的水滴組成,而珠母雲則是由固態的冰晶組成。

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水氣和甲烷,這些氣體絕大部份分布在最接近地表的對流層(約 11 公里以內)。

珠母雲發生在同溫層(平流層),也就是大約 11 公里到 50 公里的高度間,所以是在溫室效應之外。

至於極光,那是太陽風造成的離子現象,和磁場有關,不是雲。它發生在高度超過 80 公里的大氣層中,也就是熱成層。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珠母雲是不是極光?
2007/02/14 11:10

>上圖天空中的一抹雲彩叫作珠母雲

目前極光也只能在高緯度地區看見。極光和磁場有關?極光不是雲?

珠母雲和組成的化學分子有關?珠母雲在溫室氣體之外,珠母雲有水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