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2 22:34:30瀏覽3348|回應9|推薦28 | |
如果你關心你的下一代,你應該看看《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部紀錄片。尤其是,如果你關心全球暖化,卻又自覺所知不多,你更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如果以課程來比喻,《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一部很好的概論電影。看完它,對全球暖化問題可以得到一個清楚而完整的概念。 可是我沒有給這部電影打一百分。 首先,這部電影的高爾個人色彩太重,有點失焦。不過這也是兩難,因為如果沒有高爾的投入,這個議題受到注意的程度可能會降低。 高爾因為選舉的爭議性過程而沒能當選美國總統,相信許多美國人都覺得虧欠了高爾。他卻因此而全心投入全球暖化問題,開創了另一種人生價值。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戲劇性。《不願面對的真相》得獎,不能說完全不受這些因素影響。 假想一下,如果連戰也能拋開 319 的陰影,從事像高爾一樣的社會公益事業,他在台灣會得到怎樣的回應和評價? 所以我們還是很感激高爾。 話說回來,我不給一百分的第二的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完全同意高爾對環保和經濟競合關係的觀點。 關於環保和經濟的關係,高爾說了兩點。第一,沒有了地球,就沒有了金塊,所以你要選擇地球還是金塊?第二,如果能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經濟會得到發展,就業人口會增加。 我願意相信高爾是對的,可是問題沒那麼簡單。沒有了地球,那還有金塊?理論上是對的。但是解決了環保問題,經濟一定能好轉嗎?恐怕有些產業會獲利,但一定也會有些產業受害。 問題應該是這樣的:在做好環保的過程中,一定需要付出,但是我們仍然選擇要做好環保。因為若是不做好環保,我們就沒有地球了。我認為,唯有認清事情的本質,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決心。 基本上,高爾是相信科技萬能的,所以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過於樂觀。而且他的方案中,很少提到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主要還是靠科技解決問題。 我不相信科技萬能。任何想控制自然的努力勢必消耗掉更多的能源,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鐵則。 我相信,只有省用才能節能。未必要什麼事都不做,但是至少不要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不要買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以下是三則《聯合報》上的報導,如果你沒看過,建議你看完它們。
地球增溫一度 17億人缺水 聯合國報告 一度一度加以列表預測 被形容是譗走上滅絕的高速公路豃 編譯王麗娟/報導 聯合國的「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預定六日正式發表四份報告中的第二份,描繪出地球氣溫每上升一度,會產生什麼影響。根據文件初稿,若到二○二○年時全球平均溫度再升高攝氏一度,缺水人口將新增四億到十七億,且有一些兩棲動物滅絕。 到二○五○年時若氣溫再升高攝氏一點八度,無水可用的人將增加廿億,全球物種約有二到三成瀕臨滅絕。同時,人類可能開始因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水災、乾旱而死亡。 科學家形容這份將氣候變化可怕後果一度一度加以列表預測的報告,是一份「走上滅絕高速公路」的報告,還好只要人類及時覺醒,這條高速公路還有出口。 報告並說,全球的二氧化碳,三分之二由美國與西歐等富國逸出,為避免暖化為害,富國已挹注幾十億美元資金控損,但在協助窮國解決暖化問題上,富國僅出資幾千萬美元。未來可能面對嚴重乾旱與缺水的非洲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百分之三,而冰原消融海平面上升時,南亞與埃及人口稠密的河流三角洲可能承受最大風險。 氣溫上升只有一個好處,就是北半球糧產可望提高。而隨著溫度升高,一些物種將絕種,饑荒、缺水、水災的現象均將惡化;傳染病與引起過敏的花粉也會增加。 根據報告的極端預測,全球暖化最嚴重可能「讓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受到水災影響」,「十一到卅二億的人口缺水」,「出現全球性重大物種滅絕」。 儘管報告的預測十分嚇人,卻有部分科學家樂觀地表示,在全球設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後,上述氣溫急劇升高的情形應不致發生。胡佛研究所的學者米勒認為,應將協助貧國提高抗災能力擺在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前頭,但其他科學家認為兩者可並行。 【2007-04-02/聯合報/A14版/國際】 大地旅人:消費是對未來投票 梁玉芳
環保猴喚醒瞎拚的心 一○一大樓矗立的台北信義商圈,大概就是現今台灣人的消費聖地了。多少紅男綠女到此朝聖、獻出所得。 去年十一月底,和全球同步舉行的台灣「無消費日」活動就選在這裡出擊。以回收材料糊成的三隻大猴,在吹笛手帶領下,擺出對廣告催眠「不看、不聽、不買」的姿態,在世界第一高樓的陰影下,戲謔地向消費人潮反向鼓吹:「從瞎拚主義中清醒」,「少消費才是大自由」。 「無消費日好朋友工作隊」成員裡,戴著大猴頭、綁著馬尾的是美國人孟磊,他和朋友演得挺賣力,台灣妻子江慧儀在人群中散發傳單,「想一想,真的要買嗎?你真的需要嗎?」 甜甜圈 像物慾的枷鎖 打從二○○一年的無消費日,江慧儀、孟磊和朋友在台大校門口彈吉他、以物易物,引進「國際無消費日」以來,台灣的無消費日活動已經第六年。每年用搞笑行動,如集體剪斷信用卡、戴著枷鎖甜甜圈對排隊人龍喊話,邀請民眾反思消費主義,因為過度消費耗損的是我們的地球。 自組「大地旅人工作室」的孟磊和江慧儀是環境教育工作者,他們和理念相合的夥伴編教材、編免費又前衛勁爆的「台風」雜誌、演講、協助學校的節能教育,四處奔波。去年的夏至關燈日,就是他們的成果之一。這些不只是工作,更在生活中實踐對地球的責任。 煮三餐 有太陽就搞定 在有太陽的日子,兩人的生活常是這樣開始的:起床後,到屋頂菜園瞧瞧有哪些可以採摘的蔬菜、洗米,再放到自製的「太陽能鍋」裡。 「世界上有十萬人都用太陽能鍋煮食。」孟磊說,他手中的太陽能鍋並不是什麼精密科技,卻是節能利器:撿來的廢紙箱、玻璃、錫箔紙,加上深色的鐵鍋,利用太陽光反射、集能、保溫、對流,都是國中物理課本上的知識。他們曾在端午節到河濱公園示範用太陽能鍋炊煮粽子,去年也教導五、六百位小學生學會使用這種天然燜燒鍋。 不用看守,不用攪拌,到了中午,飯菜都熟了。這一餐,免費。 集雨水 灌溉屋頂綠意 雨水也是上天恩賜。陽台、屋頂都綁上集水繩,雨水沿著繩子滴到數個陶甕、二手塑膠桶裡。「只要一場大雨,水很快就會滿了」,江慧儀說,這是灌溉屋頂綠意的水源。為了防蚊孳生,缸口覆上細網,水中還養了魚,可以吃掉孑孓。 屋頂還有撿來的浴缸,上頭蓋著廣告看板。孟磊珍重地掀開板子,檢視堆肥成果,那都是心血哩:果皮、廚餘,撒上廢棄榻榻米剪成的稻草屑、木屑,沒有異味。再靠蚯蚓幫忙,黑色的腐植質讓都市屋頂仍有生機。 許多種的植物也是撿來的。蘭花、木瓜、萵苣、番茄、辣椒、紅鳳菜和百香果;金棗去年豐收,孟磊上網找食譜,學做金棗餅乾。 吃蛋餅 比吃漢堡節能 生活中的各種消費選擇,小至早餐要喝豆漿或是牛奶,吃蛋餅或漢堡,在他們看來,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投票:豆漿來自黃豆,奶茶的牛奶和漢堡肉都來自動物,要養牛豬得先消耗原本可以直接被人類食用的作物,還造成表土流失、排泄物汙染地下水等問題。 所以,若以能源消耗效率來看,豆漿比奶茶簡單,蛋餅也比漢堡對地球更友善。 他們也願意花較高的代價支持社區產業,比如小柑仔店、修改衣服的婦人、附近農夫種的有機蔬果,「每周送來不同的一籃菜,種啥吃啥」,補屋頂農園的不足。 柑仔店 本土產業生機 江慧儀說,因為不是搭飛機來的跨國產品,不會耗能在運輸上,也讓本土生產者有生機;更何況,她和孟磊都發現,那位佛教徒農人種的菜,「都是聽佛經長大的」。 沒有信用卡、只買二手衣,用撿來的家具仍然布置得優雅。物欲降到最低,也就不用花很多力氣拚命上班賺錢,於是兩人賺得了生活。 「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在消費前,有意識地思考。」江慧儀說,當一切成習慣,也就不會不方便;他們要把自己當成例子,讓更多人知道:生活可以如此,耗能少一點、消費少一點,多為地球想一點。 【2007-04-02/聯合報/A6版/話題】 超商贈品 變海邊垃圾 梁玉芳
還記得去年苦心蒐集的超商花花胸章嗎?或者是更早之前的公仔、磁鐵?「在熱潮過了以後,現在,大家都怎麼處理呢?」 孟磊和江慧儀一直對台灣各家便利超商競相推出的贈品很憂慮:「這些到底是禮物,還是垃圾?」為了刺激消費,卻憑空耗廢了許多資源,甚至變成隨手丟的垃圾。 江慧儀說,觀測海洋廢棄物的黑潮基金會人員就發現,打從超商免費贈品出現以來,海邊廢棄物裡就多了許多裝公仔或磁鐵贈品的小包裝袋及贈品。 「都市處理不好的垃圾,就會一一在海邊發現。」黑潮基金會人員鄭珮馨說,不論是遊客帶到海邊,或是河流、垃圾場漂過來的,最終海洋還是受到影響。 她發現,近來贈品袋已加註「隨手做環保,請記得把外包丟入垃圾桶喔」,可見超商也發現包裝袋棄置的問題;不過,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更應在源頭檢討贈品的必要性以及對環境的負擔。 有部落客蒐集了許多人不要的磁鐵及公仔,一大包寄回給超商總公司,直接表達對贈品耗費資源的抗議。 孟磊認為,這些贈品的熱潮過後,這世界又會多出許多塑膠垃圾,贈品成本又由地球負擔。他呼籲:直接對超商說不,拒收無用的塑膠贈品。 【2007-04-02/聯合報/A6版/話題】 延伸閱讀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