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願面對的真相》...及其他
2007/04/02 22:34:30瀏覽3323|回應9|推薦28

如果你關心你的下一代,你應該看看《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部紀錄片。尤其是,如果你關心全球暖化,卻又自覺所知不多,你更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如果以課程來比喻,《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一部很好的概論電影。看完它,對全球暖化問題可以得到一個清楚而完整的概念。

可是我沒有給這部電影打一百分。

首先,這部電影的高爾個人色彩太重,有點失焦。不過這也是兩難,因為如果沒有高爾的投入,這個議題受到注意的程度可能會降低。

高爾因為選舉的爭議性過程而沒能當選美國總統,相信許多美國人都覺得虧欠了高爾。他卻因此而全心投入全球暖化問題,開創了另一種人生價值。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戲劇性。《不願面對的真相》得獎,不能說完全不受這些因素影響。

假想一下,如果連戰也能拋開 319 的陰影,從事像高爾一樣的社會公益事業,他在台灣會得到怎樣的回應和評價?

所以我們還是很感激高爾。

話說回來,我不給一百分的第二的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完全同意高爾對環保和經濟競合關係的觀點。

關於環保和經濟的關係,高爾說了兩點。第一,沒有了地球,就沒有了金塊,所以你要選擇地球還是金塊?第二,如果能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經濟會得到發展,就業人口會增加。

我願意相信高爾是對的,可是問題沒那麼簡單。沒有了地球,那還有金塊?理論上是對的。但是解決了環保問題,經濟一定能好轉嗎?恐怕有些產業會獲利,但一定也會有些產業受害。

問題應該是這樣的:在做好環保的過程中,一定需要付出,但是我們仍然選擇要做好環保。因為若是不做好環保,我們就沒有地球了。我認為,唯有認清事情的本質,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決心。

基本上,高爾是相信科技萬能的,所以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過於樂觀。而且他的方案中,很少提到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主要還是靠科技解決問題。

我不相信科技萬能。任何想控制自然的努力勢必消耗掉更多的能源,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鐵則。

我相信,只有省用才能節能。未必要什麼事都不做,但是至少不要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不要買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以下是三則《聯合報》上的報導,如果你沒看過,建議你看完它們。


 

地球增溫一度 17億人缺水

聯合國報告 一度一度加以列表預測 被形容是譗走上滅絕的高速公路豃

編譯王麗娟/報導

聯合國的「氣候變化跨政府小組」預定六日正式發表四份報告中的第二份,描繪出地球氣溫每上升一度,會產生什麼影響。根據文件初稿,若到二○二○年時全球平均溫度再升高攝氏一度,缺水人口將新增四億到十七億,且有一些兩棲動物滅絕。

到二○五○年時若氣溫再升高攝氏一點八度,無水可用的人將增加廿億,全球物種約有二到三成瀕臨滅絕。同時,人類可能開始因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水災、乾旱而死亡。

科學家形容這份將氣候變化可怕後果一度一度加以列表預測的報告,是一份「走上滅絕高速公路」的報告,還好只要人類及時覺醒,這條高速公路還有出口。

報告並說,全球的二氧化碳,三分之二由美國與西歐等富國逸出,為避免暖化為害,富國已挹注幾十億美元資金控損,但在協助窮國解決暖化問題上,富國僅出資幾千萬美元。未來可能面對嚴重乾旱與缺水的非洲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百分之三,而冰原消融海平面上升時,南亞與埃及人口稠密的河流三角洲可能承受最大風險。

氣溫上升只有一個好處,就是北半球糧產可望提高。而隨著溫度升高,一些物種將絕種,饑荒、缺水、水災的現象均將惡化;傳染病與引起過敏的花粉也會增加。

根據報告的極端預測,全球暖化最嚴重可能「讓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受到水災影響」,「十一到卅二億的人口缺水」,「出現全球性重大物種滅絕」。

儘管報告的預測十分嚇人,卻有部分科學家樂觀地表示,在全球設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後,上述氣溫急劇升高的情形應不致發生。胡佛研究所的學者米勒認為,應將協助貧國提高抗災能力擺在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前頭,但其他科學家認為兩者可並行。

2007-04-02/聯合報/A14/國際】


大地旅人:消費是對未來投票

梁玉芳

 

環保猴喚醒瞎拚的心

○一大樓矗立的台北信義商圈,大概就是現今台灣人的消費聖地了。多少紅男綠女到此朝聖、獻出所得。

去年十一月底,和全球同步舉行的台灣「無消費日」活動就選在這裡出擊。以回收材料糊成的三隻大猴,在吹笛手帶領下,擺出對廣告催眠「不看、不聽、不買」的姿態,在世界第一高樓的陰影下,戲謔地向消費人潮反向鼓吹:「從瞎拚主義中清醒」,「少消費才是大自由」。

「無消費日好朋友工作隊」成員裡,戴著大猴頭、綁著馬尾的是美國人孟磊,他和朋友演得挺賣力,台灣妻子江慧儀在人群中散發傳單,「想一想,真的要買嗎?你真的需要嗎?」

甜甜圈 像物慾的枷鎖 

打從二○○一年的無消費日,江慧儀、孟磊和朋友在台大校門口彈吉他、以物易物,引進「國際無消費日」以來,台灣的無消費日活動已經第六年。每年用搞笑行動,如集體剪斷信用卡、戴著枷鎖甜甜圈對排隊人龍喊話,邀請民眾反思消費主義,因為過度消費耗損的是我們的地球。

自組「大地旅人工作室」的孟磊和江慧儀是環境教育工作者,他們和理念相合的夥伴編教材、編免費又前衛勁爆的「台風」雜誌、演講、協助學校的節能教育,四處奔波。去年的夏至關燈日,就是他們的成果之一。這些不只是工作,更在生活中實踐對地球的責任。

煮三餐 有太陽就搞定 

在有太陽的日子,兩人的生活常是這樣開始的:起床後,到屋頂菜園瞧瞧有哪些可以採摘的蔬菜、洗米,再放到自製的「太陽能鍋」裡。

「世界上有十萬人都用太陽能鍋煮食。」孟磊說,他手中的太陽能鍋並不是什麼精密科技,卻是節能利器:撿來的廢紙箱、玻璃、錫箔紙,加上深色的鐵鍋,利用太陽光反射、集能、保溫、對流,都是國中物理課本上的知識。他們曾在端午節到河濱公園示範用太陽能鍋炊煮粽子,去年也教導五、六百位小學生學會使用這種天然燜燒鍋。

不用看守,不用攪拌,到了中午,飯菜都熟了。這一餐,免費。

集雨水 灌溉屋頂綠意 

雨水也是上天恩賜。陽台、屋頂都綁上集水繩,雨水沿著繩子滴到數個陶甕、二手塑膠桶裡。「只要一場大雨,水很快就會滿了」,江慧儀說,這是灌溉屋頂綠意的水源。為了防蚊孳生,缸口覆上細網,水中還養了魚,可以吃掉孑孓。

屋頂還有撿來的浴缸,上頭蓋著廣告看板。孟磊珍重地掀開板子,檢視堆肥成果,那都是心血哩:果皮、廚餘,撒上廢棄榻榻米剪成的稻草屑、木屑,沒有異味。再靠蚯蚓幫忙,黑色的腐植質讓都市屋頂仍有生機。

許多種的植物也是撿來的。蘭花、木瓜、萵苣、番茄、辣椒、紅鳳菜和百香果;金棗去年豐收,孟磊上網找食譜,學做金棗餅乾。

吃蛋餅 比吃漢堡節能 

生活中的各種消費選擇,小至早餐要喝豆漿或是牛奶,吃蛋餅或漢堡,在他們看來,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投票:豆漿來自黃豆,奶茶的牛奶和漢堡肉都來自動物,要養牛豬得先消耗原本可以直接被人類食用的作物,還造成表土流失、排泄物汙染地下水等問題。

所以,若以能源消耗效率來看,豆漿比奶茶簡單,蛋餅也比漢堡對地球更友善。

他們也願意花較高的代價支持社區產業,比如小柑仔店、修改衣服的婦人、附近農夫種的有機蔬果,「每周送來不同的一籃菜,種啥吃啥」,補屋頂農園的不足。

柑仔店 本土產業生機 

江慧儀說,因為不是搭飛機來的跨國產品,不會耗能在運輸上,也讓本土生產者有生機;更何況,她和孟磊都發現,那位佛教徒農人種的菜,「都是聽佛經長大的」。

沒有信用卡、只買二手衣,用撿來的家具仍然布置得優雅。物欲降到最低,也就不用花很多力氣拚命上班賺錢,於是兩人賺得了生活。

「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在消費前,有意識地思考。」江慧儀說,當一切成習慣,也就不會不方便;他們要把自己當成例子,讓更多人知道:生活可以如此,耗能少一點、消費少一點,多為地球想一點。

2007-04-02/聯合報/A6版/話題】


超商贈品 變海邊垃圾

梁玉芳

 

還記得去年苦心蒐集的超商花花胸章嗎?或者是更早之前的公仔、磁鐵?「在熱潮過了以後,現在,大家都怎麼處理呢?」

孟磊和江慧儀一直對台灣各家便利超商競相推出的贈品很憂慮:「這些到底是禮物,還是垃圾?」為了刺激消費,卻憑空耗廢了許多資源,甚至變成隨手丟的垃圾。

江慧儀說,觀測海洋廢棄物的黑潮基金會人員就發現,打從超商免費贈品出現以來,海邊廢棄物裡就多了許多裝公仔或磁鐵贈品的小包裝袋及贈品。

「都市處理不好的垃圾,就會一一在海邊發現。」黑潮基金會人員鄭珮馨說,不論是遊客帶到海邊,或是河流、垃圾場漂過來的,最終海洋還是受到影響。

她發現,近來贈品袋已加註「隨手做環保,請記得把外包丟入垃圾桶喔」,可見超商也發現包裝袋棄置的問題;不過,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更應在源頭檢討贈品的必要性以及對環境的負擔。

有部落客蒐集了許多人不要的磁鐵及公仔,一大包寄回給超商總公司,直接表達對贈品耗費資源的抗議。

孟磊認為,這些贈品的熱潮過後,這世界又會多出許多塑膠垃圾,贈品成本又由地球負擔。他呼籲:直接對超商說不,拒收無用的塑膠贈品。

2007-04-02/聯合報/A6/話題


延伸閱讀

大地旅人
太陽能源烹飪網站
台灣無消費日網站
廣告剋星---國際無消費日網站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849306

 回應文章

生命愛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欲知足
2007/04/09 15:48

少欲知足才是良方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求全責備
2007/04/06 03:38

當然,我原先也說了,我們還是應該很感激高爾。但是對君子有求全責備,不能因為他有貢獻就忽略他的不足。

例如高爾得獎後,有人爆料說他言行不一,因為他自己就有棟豪宅,耗掉了大量能源。高爾的幕僚回應說,高爾用的都是綠色能源。

就某一觀點來說,高爾並沒有違反他自己的信念,因為他也呼籲大家用綠色能源,而不要求大家不用電。(還是科學萬能論。)

但對我來說,這究竟還少了點什麼,那就是節用。如果高爾的豪宅(或根本不住豪宅)少用點電,那麼那些現在被他用掉的綠色能源就有機會用來作更有意義的事,而且可以減低非綠色能源的消耗。

能源的使用是整體的、流通的、互補的,不是說我用了綠色能源就沒事。例如,我們不能說我用的是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無關。這只是很簡單的機會成本概念。

不過話說回來,求全責備,無損於君子。


臥龍居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Don't just blame Gore!
2007/04/06 00:52
People need incentive to move. At least he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and because of his appear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recently is so succeeful even the Conservative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Steve Harper) has to boost up some spend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overwhelming influence of Gore.
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智慧
2007/04/04 16:17

夏子說得好,心中有愛,就會愛惜環境。

另外有些人,雖然愛心較少,但有智慧,即使純粹從自利的角度看,也知道應該要保護環境。這是理智型的人。


夏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心
2007/04/04 08:34
关怀环境 重点不在环境
而在人心
心中有爱 才产生了解与正确行为的动机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大家
2007/04/03 17:23

我從小常穿補過的衣服,那時家裡窮,沒法子常買衣服。我媽常為我感到難過,覺得沒能給我體面的穿著,可是我一點也不以為意。不管窮不窮,衣服破了補過再穿,沒有什麼丟臉的。

現在上班做了主管,為了公務的需要,買了幾件名牌衣服。不缺錢了,但是我照樣穿舊衣服。不同的是,現在實在不便再穿補了屁股的褲子,但是衣領衣袖磨破了,我還是照穿不誤,只是為了禮貌,不在重要場合穿而已。

我不曉得為什麼有人喜歡買一大堆用不著的東西,我真的很難想像和理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消費至上
2007/04/03 13:32

王溢嘉先生說過這麼一句話,深得我心:

在消費至上的社會裡,我們一再被灌輸「擁有某種東西」的快樂,
卻忘了「沒有某種東西」所能帶給我們的另一種快樂。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科技絕非萬能
2007/04/03 13:30

科技是人發明,而「人」,太侷限!



青天白雲的青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
2007/04/03 03:48

昨天看完這部片,第一個感想跟你一樣,覺得這部片真好,將許多複雜的東西,用淺顯易懂的圖像、文字表達出來,但可惜的是,高爾的英雄色彩太濃…,例如,在說他兒子六歲出車禍的事,跟環保的關係太牽強,雖然他企圖要將下一代與環保結合在一起。

不過,我也覺得這無可厚非,如果這部片沒有推崇高爾,可能很難找到高爾來演出。想到這,也讓我不禁覺得高爾其實也有自私的一面(英雄化自己,藉以肯定自己),但我還是覺得無所謂…至少,這樣可能可以喚起更多人關心地球。

另外覺得也很認同的,就是你說的關於經濟與環保的競合。「我不相信科技萬能。任何想控制自然的努力勢必消耗掉更多的能源,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鐵則。」不過,我也寧願相信高爾是對的…

嗯嗯…

因為地球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