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暖化‧熱帶擴張
2008/01/24 17:29:06瀏覽4958|回應3|推薦28

日前《聯合報》報導,根據對南極海岸冰河的調查,全球暖化造成的南極冰架冰溶量,在十年間增加了 75%,未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可能比目前估算的還要快。估計到了 2100 年,海平面將比現在升高 43 公分。(參考:〈南極冰架‧你和我〉及〈格陵蘭與南極〉)

這個調查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 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南極冰溶加速是個「老話題」,而現在找到了更明確的證據。同一期的研究報告中,有一篇則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察:在全球暖化的同時,地球的熱帶地區也變寬了!

地球大氣和熱帶區域有很密切的關係,熱帶擴張,代表著地球許多地區的風向和降雨量會起變化,風暴的形成和發展也受影響。這對亞熱帶地區的國家或社區,會造成直接的衝擊。

南加州野火的天災人禍〉雖未談及這個議題,但是從文中所提到的氣象條件可以想見,熱帶地區的變動,將如何影響人類。

從天文學或地圖學的角度看,所謂熱帶,就是地球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也就是從北緯 23.5 ° 到南緯 23.5 ° 之間的地區 。所以台灣嘉義以南是熱帶地區,嘉義以北是亞熱帶地區。

但是從氣象學和地理學的角度看,考慮的因素就比較複雜,它會隨著大氣的變遷而改變。

傳統上,定義熱帶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地面溫度和降雨模式,除了季風帶之外,熱帶的氣溫是相對高的,季節的差異和每日的差異都相對的小;二是降雨量,和非熱帶地區比起來,熱帶是潮濕的,降雨量是高的。

如果從地球大氣的大尺度來看,還有其他的界定熱帶的方式:

  1. 哈德理循環圈(Hadley Cell or Hadely Circulation):正如上圖右側所顯示的,地球赤道附近的空氣因為受熱而上升,帶起潮濕的空氣。上升到對流層頂端之後,分向南北極流動,最後在南北緯 30 ° 附近下降,形成所謂的馬緯度無風帶。
     
    馬緯度無風帶與赤道之間終年吹東風,馬緯度無風帶與極圈之間則是吹西風。而兩個無風帶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哈德理循環圈內的地區,就是熱帶。
     
  2. 高空噴射氣流(jet streams):在馬緯度偏向極地的邊緣,有一道從西向東吹的高空噴射氣流。南北兩道噴射氣流,也可以視為熱帶地區的界限。
     
  3. 布魯爾-多普森環流(Brewer-Dobson Circulation):哈德理循環的動力,帶動了平流層(即對流層之上的同溫層)的動運,所以平流層的氣流是流向兩極的,因此也把臭氧從赤道附近帶向兩極(參考上圖右側標示)。所以,我們也可以把臭氧的濃度,視作熱帶與非熱帶的分野。
     
  4. 對流層高度:由於對流層氣流在赤道附近是上升的,所以對流層的高度,在熱帶地區比較厚,非熱帶地區比較薄。我們因此又可以依流層的高度來判別熱帶地區的範圍。
     
    (以上 3, 4 這兩點,都可以參考上圖中的左側標示。)

雖然全球暖化和熱帶擴張的關係還不很清楚,但近來的一些研究已經有很明顯的證據,從 1979 年至今,熱帶地區的確變寬了。從下圖的資料估計,大約每 25 年,熱帶地區的寬度會增加 2 - 4.8 度。

緯度一度大約是 111 公里,從台北到台中大約是一度,到台南大約是兩度,到恆春大約是三度。所以說,每 25 年,熱帶地區就會寬了大約一個台灣這麼長的寬度。

下圖包括了五個獨立調查的數據,從上到下依次是:

  1. Ozone:這是用臭氧層厚度所測得的資料(只有北半球資料)。
  2.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這是用衛星紅外線攝影所得的資料,也就是用雲層的分布來區別潮濕的熱帶和乾燥的亞熱帶。
  3. Hadley circulation:這是用無風帶來作為熱帶的界線。
  4. Jet-stream:這是用高空噴射氣流來決定熱帶的分界。
  5. Tropopause:這是用對流層高度來測量熱帶的範圍。

五個調查得到相同的結論。在此同時,其他調查發現,地球的對流層變暖,平流層變冷,對流層變厚,哈德理循環模式弱化,中緯度風暴北移,熱帶雨量增加……。整個地球的大氣現象正在加速改變。

這個問題已經逐漸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未來只會越來越重要。我們兩位總統候選人,如果認為台灣應該有更寬廣的國際空間,應該爭取世界更多的認同和重視,那麼,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將是我們參與國際活動的最好機會。尤其台灣正好處於熱帶和亞熱帶的邊緣,相關研究對我們自己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打算如何參與並支助相關的科學研究?要如何縮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諸如此類的問題,相信更能引起國際的重視,而不是我們保有了多少個沒有影響力的邦交國。

總統候選人即使還沒有明確的執行方案,也應該宣示出一個政策方向了。


以下是《聯合報》對南極冰架的報導

南極冰融 10年增75%
海平面 過去百年高了10~20公分 預估2100年升高43公分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根據一項對南極海岸冰河迄今最詳盡的調查,全球暖化造成南極冰架的年冰融量在 10 年間增加了 75%,也就是說,未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可能比目前估算得還快。

科學家估算,在 2006 年,南極冰河加速移動,約有 1920 億噸的冰流入海裡,相當於尼羅河每年入海水量的兩倍多,也相當於全球海平面升高約 0.5mm。

根據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去年的報告,在 1900 年到 2006 年間,海平面升高 10 到20 公分。報告並預測,到了 2100 年,海平面至少升高 43 公分,主要受暖化影響。氣候小組無法估算海平面上升的上限,最大原因就是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融量不確定。

新研究指出,在 2006 年,南極西部冰架約流失 1320 億噸冰,在 10 年間增加 59%,靠近南美的南極半島北端約流失 600 億噸,在 10 年間增加 140%,但全球最大冰架南極東部冰架則幾乎是「零流失」。

科學家說,這項新發現很重要,因為地球 90% 的冰在南極,而且過去南極冰融僅限於南極半島北端。

由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芮格諾特(Eric Rignot)帶領 5 國科學家進行的調查,利用 4 枚衛星的干涉雷達,建立南極四周全貌。

他們測量冰河從覆蓋南極的廣大冰架把冰送往海岸的速度。這篇刊載在「自然地球科學」( 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報告說:「大部分冰架消融發生在南極西部的松島灣,以及南極半島的北端。」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155586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8 02:38 【udn】 這有其他產品!探索 科學 噴射 宇宙比價

 回應文章

純素生活創造和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航太總署2007年12月最新衛星資料有顯示....
2008/01/29 16:08
地球能不能生存下去 就看人的改變速度有多快了 否則 ...........

來不及拯救地球..... = 沒有地球這個家 誰可以生存?

<----點入觀看

美國航太總署2007年12月最新衛星資料顯示

氣候科學家齊瓦利預測北極洋幾乎所有的冰層在

2012年夏天前將完全融化..........

解決方案....

<----點入觀看!

六度的變化:一個愈來愈熱星球的未來     點入可看到溫度變化會造成的結果.......


純素生活創造和平42國字幕Suprememaster TV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Japan 透過〔聯合國〕<運作>的〔議題與項目〕--  〔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議題>
2008/01/28 23:09

Japan 透過〔聯合國〕<運作>的〔議題與項目〕   
------------------------

<2>〔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議題>
-----------------------------------------


〔月本國〕<<布局>>的{組織架構}:

~~以〔聯合國〕為{中心},
~~以隱身於〔美國哈弗大學〕的〔月本學者〕為〔主要論述者〕
~~以〔無國界記者〕為{宣傳網絡}
  因此{呈現出來}會以〔法新社〕與〔美聯社〕
  為{軸心}作<輻射散布>



定義:〔Democracy〕--〔民主〕
是為 Japan working behind-the-scenes 在<作主>

定義:〔新聞自由〕-- 是為〔月本國〕有<運用>〔新聞〕<亂說的自由>



最終達成〔目標〕:以〔國際輿論〕施壓〔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

企圖造成之〔結果〕:〔月本國〕成為〔世界道德領袖〕
     〔形成〕:〔月本國〕為〔人類前途福祉〕<盡心力>的{印象}
 

〔月本國〕的短期〔實質利益〕:<<縱橫世界>>{大大推銷}
         其所謂的〔節能減耗〕之〔環保綠色商品〕,
         在〔21世紀〕仍是〔商業大國〕,
         〔生意〕<不請自來>,<源源不絕>.
         又因為有〔道德光環〕,
         所以可以{得了便宜}又<<賣乖>>! 



事實情況:人類在〔21 世紀〕只要<開發>〔氫氣〕成為〔替代新能源〕,
     即可〔全面〕且〔大範圍〕的<<解決>>
     任何{{可能產生}}的〔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問題〕了,
     而不是<依照>〔月本國京都議定書〕的〔框架〕,
     來<<圖利>>〔已開發國家〕的{科技產品銷售}!!
  

隱身於〔美國哈弗大學〕的〔月本學者〕
---------------------
http://www.wcfia.harvard.edu/about

http://www.wcfia.harvard.edu/people 
〔Please refer to US-Japan Associate〕

http://www.wcfia.harvard.edu/people/affiliates/us-japan_associates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自然的自我調適
2008/01/26 15:44

看起來地球是發燒了,應該是說〝對流層〞發燒了。

醫生會怎麼去對症下藥?

一、因為〝平流層〞更冷了,能否將〝平流層〞的冷空氣灌入〝對流層〞中,讓〝對流層〞降溫?

二、赤道及熱帶區更熱了,因此赤道地區的大氣壓力變得更低,地殼因此蠢蠢欲動,是否可能造成該區域的火山爆發?火山塵埃遮擋陽光反而造成地球受太陽熱減少而降溫?

時和更有興趣的是〝固定點原理〞(fixed point theorem),在地球的哪一個地區,溫度既沒增加也沒下降?以及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


琉璃帳(rigdor) 於 2008-01-26 23:58 回覆:

一、對流層升溫是整體現象,局部灌冷氣,後果難料。

  1. 平流層更冷了,對流層更暖了。但平流層底是不是比對流層頂冷呢?我沒有資料。(對流層越高越冷,平流層越高越熱。)
  2. 人類目前沒有能力把平流層空氣灌進對流層。尤其是,如果要全面這麼做的話,更是不可能。
  3. 即便有這個能力,該不該這麼做呢?這麼做,極可能會影響地球大氣循環的模式,那會帶來什麼副作用呢?

二、大氣壓力的變化,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大,會不會引起火山爆發,我不知道。

三、固定點原理,我不懂。全球暖化趨勢下,會有氣溫的固定點嗎?有誰知道?請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