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西尼:《小莊嚴彌撒曲》/西方音樂的奇觀(Petite messe solennelle)
2018/01/09 19:05:47瀏覽5510|回應0|推薦85

羅西尼的Petite messe solennelle(小莊嚴彌撒)大概是所有我聽過的西方古典音樂中最奇特的了,他寫作這曲子時已在晚年(1863),距離他最後一部歌劇"威廉泰爾"已34 年之久,可能是應亞歷克西斯·皮萊特-威爾伯爵的要求,獻給他的妻子路易絲,也順道悼念舊友。另外他極為欣賞巴哈的鉅作b小調彌撒曲,也想向之看齊,但他隱藏其企圖心,反而開玩笑將之稱為“我最後的péchés de vieillesse ”(老年罪惡)。這彌撒曲常被戲稱為「既不小,也不莊嚴」,樂譜上標示著:「由兩台鋼琴與簧風琴構成的"小莊嚴彌撒",需要男,女,閹人三種性別的四位歌手,與八人的合唱,共十二個小天使就可以了。」又將十二人比擬為耶穌基督的十二使徒(去除背叛的猶大),還說:自己的音樂不會有背叛,只是全心讚揚天主。而此時的他生活富足但已疾病纏身,寫此曲,也是為死後上天堂面見天主時,當做禮物吧...

這首作品有很多特點,像是遵循巴洛克時代,一段一段編寫的清唱劇模式,更在「光榮頌」與「信經」結尾,採用賦格甚至雙重賦格的形式,這也夠傳統了...但在「聖哉經」前那段長長的前奏曲,則是極度不傳統,但我很喜歡,像是彌撒中教友奉獻時所奏的可愛音樂。而在羔羊經前加入一段「贖世羔羊經」,則多見於早期的彌撒曲,後世已很少用,另外讓我驚訝的是合唱的華麗與繁複,猶如他晚年身處巴黎的繁花似錦。以下是英文維基關於此曲的文章,相當充實,但也有些奇怪的錯誤,我就重新編譯,加上最後自己的註解。


羅西尼的"小莊嚴彌撒曲"首演於 1864 年 3 月 14 日,在伯爵夫婦位於巴黎的新家中,羅西尼後來製作了一個管弦樂版本,包括一個額外的樂章,將讚美詩“ O salutaris hostia ”設置為女高音詠嘆調。這個版本的彌撒沒有在他生前進行首演,因為他無法獲得在教堂與女歌手一起表演的許可,在他去世三個月後才首次在巴黎的Salle Ventadour演出,1869年出版,但第一個嚴謹的版本在 1980 年才出現,隨後在 1992 年作曲家誕辰 200 週年時出現了更多版本。 

按照莊嚴彌撒的傳統,彌撒由幾個樂章組成,但作曲家卻用一種諷刺意味將它稱為“嬌小”。他在手稿的最後一頁寫道:

親愛的主,到此為止了,這可憐的小彌撒...我剛剛寫了神聖的音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褻瀆神明的音樂嗎?眾所周知,我是為歌劇而生的。技術不多,一些用心,僅此而已。賜福予你,准我進天堂吧!

人聲、兩架鋼琴和風琴的不同尋常的編制是 18 世紀那不勒斯的傳統,也可能是因應伯爵的要求。1867 年,即首演三年後,羅西尼謹慎地編排了管弦樂版本,部分原因是擔心他死後其他人會這樣做,也不喜歡教堂男童合唱團的聲音,他請求教皇允許在教堂裡用女聲表演,當被拒絕時,他要求管弦樂版本只能在他死後演奏。但無論如何,作曲家更喜歡原來的版本。

首演時,一位樂評寫道:

從第一個小節開始,就可以感受到三十年前這位藝術家,在其光榮的事業達到頂峰時選擇停下來時所表現出的強大意志力。"威廉泰爾"的作曲家驕傲地站在你的面前,你驚訝地發現,無論他多久沒作曲了,都沒有讓他失去非凡的智慧。同樣的發明創造,同樣豐富的旋律,同樣高貴的風格和同樣的優雅,同樣新穎的曲折,同樣豐富的和聲,同樣的大膽和愉快的轉調,同樣的構思和表達的活力,同樣輕鬆的寫作與處理,在作品的整體以及每個樂章的結構中同樣精湛...... 

然而,義大利歌劇巨匠威爾第並沒有那麼熱情,他在 1864 年 4 月 3 日寫信給奧普蘭迪諾·阿里瓦貝內伯爵: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建議他忘掉這作品,再寫一齣"塞維亞理髮師"吧(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最初的版本中,彌撒的表演需要四名獨奏者(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一個理想的由十二名歌手、兩架鋼琴和簧風琴組成的混聲合唱團,簧風琴有時可以用手風琴代替,如此少的表演者與當時用於詮釋偉大神聖音樂作品的樂團規模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嬌小”的原因。

至於管弦樂版的編制如下:三支長笛、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三支低音管、四支法國號、四支小號、三支長號、兩個短號、定音鼓、兩台豎琴、管風琴和弦樂。雖然比較壯麗,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最初的版本,因為實在太有創意且活力十足。彌撒的結構遵循儀式的五個部分,包括分成三部分的垂憐經 Kyrie、六個樂章的光榮頌Gloria、分為四個部分的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包括和散那 Hosanna和降福經Benedictus)和羔羊經Agnus Dei。羅西尼添加了兩首音樂,一首是前奏曲和賦格曲,作為奉獻曲排在聖哉經前,另一首是女高音詠嘆調“ O salutaris hostia ”(救主犧牲或贖世羔羊經),則排在最後的羔羊經前。

弗萊明將羅西尼的歌劇和彌撒曲進行了比較,並發現克制的聲線,即使是在 Agnus Dei 的旋律中也是如此,但觀察到他“對辛辣和聲曲折的偏愛”,但也有“樂觀和深刻的信念。

垂憐經 Kyrie 的結構遵循禮拜式的三句經文,“Kyrie eleison(上主請垂憐)。Christe eleiso(基督請垂憐)。Kyrie eleison”(上主請垂憐),因此形式也是A–B–A。 

作品以A小調開頭,兩個和弦標有pppp,極其柔和。然後鋼琴開始一個主題,該主題在整個樂章中始終存在。風琴引入合唱團重複的主題。聲音在“ Kyrie ”(上主)這個詞上走著一條緩慢上升的線,然後各聲部開始模仿,首先是男高音和低音,然後是女低音和女高音。

然後從C大調的第 18 小節開始,是很弱的pppp,但帶有另一個突然的強音和漸弱的“請垂憐eleison”。

第二段是無伴奏合唱“基督請垂憐Christe eleison”,是仿古風格的雙卡農,它比較靜態,不同於第一部分的動態。這首音樂是由羅西尼的故友路易斯·尼德邁耶創作的,正如音樂學家大衛·赫維茨指出的那樣,羅西尼引用這段音樂,可能是作為一種"致敬”或“悼念”。

"上主請垂憐Kyrie”又再次回來,也出現了剛開始的節奏和主題,但調性的佈局不同,是為了到光明的大調做準備,也讓彌撒曲保持其樂觀基調,終曲貫穿一連串令人驚訝的和聲,直至最後的尾聲。以下是各曲時間,與總表,範例是Sawallisch2004的演出。



1:35Kyrie eleison

4:25 – Christe eleiso

6:20 – Kyrie eleison

9:10 – Gloria

11:52 – Gratias

16:45 - Domine Deus

22:21 - Qui tollis

28:41 - Quoniam tu solus

33:50 - Cum Sancto Spiritu... Amen.

39:42 – Credo

44:07 - Crucifixsus

47:06 – Et resurrexit

48:01 - Et ascendit

51:59 - Et vitam venturi.. Amen.

56:07 - PRELUDIO religioso

1:02:33Ritornello,Sanctus

1:05:40 - Bendictus

1:08:01 - O SALUTARIS hostia

1:13:57 – Agnus Dei

Part(經文標題)No.(編號)Incipit(段落)Marking(速度)Voices(聲樂部分)Key(調性)Time(拍子)Notes(伴奏)
Part I
垂憐經Kyrie1上主請垂憐Kyrie eleisonAndante maestoso

四聲部混聲合唱

SATB

A minorcommon time(4/4拍子)鋼琴與風琴
基督請垂憐Christe eleisonAndantino moderatoC minor4/2

a cappella

(無伴奏合唱)

上主請垂憐Kyrie eleisonAndante maestosoA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光榮頌Gloria2天主在天受光榮Gloria in excelsis DeoAllegro maestoso

四聲部混聲合唱

SATB

F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Et in terra paxAndantino mosso

獨唱與合唱

S A T B SATB

2/4鋼琴與風琴
3我們感謝您Gratias agimus tibiAndante grazioso

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

A T B

A major2/4鋼琴與風琴
4主,天主Domine DeusAllegro giusto

男高音詠嘆調

T

D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5除免世罪者Qui tollis peccata mundiAndantino mosso

女高音&女中音

S A

F min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6因為你是唯一的聖Quoniam tu solus sanctusAdagio · Allegro moderato

男低音詠嘆調

B

A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7你和聖神,聖子(三位一體)Cum Sancto SpirituAllegro a capella

合唱,二重賦格曲,最後整個光榮頌的開頭再返回結束。

SATB

F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Part II
信經Credo8我信唯一的主Credo in unum DeumAllegro Cristiano

四位獨唱者與合唱,這段落主要是信仰的告白,以及耶穌的誕生

S A T B SATB

E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9被釘十字架CrucifixusAndantino sostenuto

女高音

S

A-flat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10

第三日復活了,我信聖神與教會,也信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

Et resurrexit

Allegro

四位獨唱者與合唱

S A T B SATB

E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

宗教前奏曲

Preludio religioso

11前奏曲Andante maestosoF-sharp minorcommon time

鋼琴

piano

賦格Andantino mosso3/4鋼琴或風琴piano or harmonium
覆奏樂節曲Ritornello

簡短的連接段落

AndanteC major6/8風琴harmonium
聖哉經Sanctus12頌讚上主&和散那歡呼之聲Andantino mosso

四位獨唱者與合唱

S A T B SATB

C major6/8

無伴奏

a cappella

贖世羔羊經

O Salutaris

13
救主犧牲
開啟了天國之門
 
每當仇敵壓迫
便有祢扶持保佑
Andante

女高音獨唱

S

E majorcommon time鋼琴與風琴(以下同)

羔羊經

Agnus Dei

14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請垂憐我們,請賜給我們平安Andante sostenuto女中音與合唱A SATBE major3/4

從這個表中,可看出簧風琴是在"覆奏樂節曲"(被重複的樂段)中才有獨奏的機會,那時是由高低兩聲部互相模仿,中間聲部則演奏前面賦格主題,簡短卻有令人期待的氣氛。但在其他樂章中,也可聽到其突出的表現,如在"信經"救世主耶穌降生的那段,有很強力的拔地向上,震撼人世,而隨後的"受難釘十字架"的段落,也展示出相當陰暗的音響。羅西尼在"光榮頌"與"信經"的最後段落把經文剛開頭的音型都給叫回來,統一了全曲,方式很獨特,但都安排了二重賦格,又符合傳統,而他的賦格除了神聖以外,竟有絲絲的唯美氣息,尤其是信經結尾"阿們"那段長長,柔柔的下降,簡直就如人的秀髮一樣滑順~為向來嚴肅的教堂彌撒曲帶來了新意,也影響了後來的作曲家,原來宗教音樂也可以那麼柔美新穎。其他像是我最喜歡的"贖世羔羊經",為早期作品的改編,比較接近歌劇風格,尤其是"每當仇敵壓迫"那段。這是領聖體時的聖歌,在我聽過那麼多彌撒曲中,只有這首有這段經文(但有趣的是,他並沒有為最後頌讚"三位一體"的部分譜曲 尷尬)讓整首曲子更能貼近彌撒儀式進行,而非只是音樂作品,也讓這首彌撒曲如此獨特。看了以上這些論述,有沒覺得這首彌撒曲矛盾的地方不少呢?既是莊嚴,又有點像開玩笑,既是傳統,又有很多創新,既是明朗,也有神秘,這反映出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性,有好有壞,有感性有理性,有神聖與世俗,有勤奮有偷懶,有快樂有悲傷,多聲部技法更不可小看,根本是直追他愛的巴哈,晚年的反璞歸真與一輩子磨練出來的技藝結合,成了要升天時獻給上帝最好的禮物~"賜福予你,准我進天堂吧!"

文/編譯:夏爾克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098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