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9 22:17:17瀏覽1511|回應0|推薦274 | ||||||||
臭皮囊的這一生 你發覺世界到處是蠢材 你絕非錯怪 但請容提醒 你認定的蠢材 剛好你也忝列其中 可別意外 ... 靈性曖曖含光的這一生 你發覺世界到處是庸材 你絕非錯怪 但請容提醒 儘管你自覺庸材 但其實你還不賴 可別見外 (隨興之譯,請諒。原詩與作者請詳下方) * * * * 難得的靜謐時光。剛下了課,已有的約臨時取消。半日浮生,正好拿出早上暫擱一旁的修持功課。其實經過連日倥傯,今天理應較輕鬆。但也談不上得閒,待會兒還有得忙的。謹記手邊常有事,心中常無事。且打開藍皮書,開始新的一課: Lesson 188: The peace of God is shining in me 愈來愈感受到 ACIM 的禪味。且看此課劈頭就如此說:
如今知命之年,漸漸明白,浪淘盡多少英雄人物背後,歷史不斷重演與循環。年少時自不量力,讀著唐君毅「花果飄零、靈根自植」說,不禁慨然有志。如今呢?髮漸星星,看似安身立命,卻也僅賸丁點能耐,堪堪用來摸索個人的所謂天命與慧命而已。當年慨然之志,在顛躓半生之後,幾若灰飛煙滅了嗎?不禁自問。 其實不必然。只不過,應已別有新的領悟。就個人言,至少已體會「拘於虛、篤於時」的必然與囿限。就我群言,則起碼也學會放下種族或文化中心的思維,改由人性與生命的高度來看待文化家國的議題。寸心自知,這其中的變化先從「驕矜自傲」與「 莊嚴崇高」(grandiosity and grandeur)的區辨開始。 不論是人我關係或群己關係,如何定位「我」且拿捏分寸分際,無疑是一介個人此身此生無從迴避的課題。如果是我群與他群的關係,則明白這疆界永遠沒那麼森嚴僵固,無疑也是所謂後現代或所謂網路時代不能不凜然以對的事實。由此看來,有關「我」與「我群」的想像,從來都在變動中。因而,堅持某種「我」或「我群」的想像而故步自封,寧非驕矜? 卻顧所來徑,最重要的學習或在這兒了:積極入世、致力興革,但並不以驕矜自傲為主,而明白這世界並非改革的重點。「我」自己才是興革的重點。而「我」剛好需要在世界承擔一些角色責任,藉之完成個人的興革……如是而已。問題不在世界,而在我自身。……焦點一變,眼界與胸襟亦隨之丕變。……最終,居然是自己參悟了慈悲與愛中的「莊嚴崇高」(grandeur) ! 由此來讀 Lesson 188,份外感受到動態活絡有機的自我 (self 自性 )……而不是在膨風和卑弱之間擺盪不定的、鮮明感受人我區隔的、深陷於我群他群認同摸索試探且焦慮於未來可能變化的小我 (ego)。無他,只因恍然有悟於人的尊嚴來自上主的莊嚴,從不因驕矜而有。 這一課的「Now」,宣示擺脫時間的羈絆,不把期待虛擲於想像中的未來,也不把學習視為與過往回憶相關。當下本身即充滿靈動的,可堪圓現的可能性。當下,是時間意識中最貼近永恆的剎那。J 邀吾從中看出意義的滿漲與價值的顯彰…只因:
所以 ACIM 雖充滿禪味,卻是有著敦促力的禪味。「我」並無法單單以沉浸於平安氛圍中為足,因為沈浸本身即意味著行動──分享交流與愛的行動! 除了敦促力, ACIM 還帶來篤定踏實感。… 而那正是基督信仰的特色所在:源頭。吾人生命終歸有其源頭,而此源頭即是愛。愛只會給予平安。若吾心不安,那不過是愛的匱乏使然。愛的匱乏才有所謂的恐懼。要體驗愛其實也很簡單(!!真是天曉得!!),本課就如是說:
心裡珍藏著什麼,就會「看」到什麼,就這麼簡單。珍藏私欲私心,所見自然無非私欲私心。而那正是驕矜。珍藏愛,則所見無非愛的示現與愛的渴望,而生命亦因之莊嚴神聖。如是而已。 禪味十足,但回歸於愛,且以寬恕看待一切「非愛」。這正是 J!於是臭老九心甘情願遵囑照著默誦:
確然。不論個人或群體,人的尊嚴與生俱來,來自「自性本俱」的神聖,來自上主的莊嚴。卻與驕矜無緣無關。 * * * * In your human life In your life divine ~Human Life, Divine Life~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