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4 14:46:49瀏覽594|回應2|推薦43 | |
進入 Lesson 135。要參的是「身體」。 If I defend myself I am attacked. 這兩天讀此課,隱隱然感到必須花較多時間佇留才行。尤其前半課,還真沒法不產生抵抗之心。想跟 J 對辯。可 J 卻是氣定神閒的辯證大師,彷彿早就洞悉吾內心會怎麼想甚至怎麼感受……說實在的,他從最上層的本體論前提切入,還真令人難以招架。於是修練此課,有如情理上的雙邊作戰哩。…說是作戰,還真應驗了本課中心要旨:如果心生戒備,便表示受到攻擊。難矣哉!還真只能承認:就連知性上的思路理路,都只能服輸哩。 (嘿嘿,充份意識到自己的措辭,反映了內心不由自主的抗拒)。 此課點出吾人以身體為念,為認同歸屬的準據。看似珍攝身體,實則妄用濫用誤用之而無以復加。驅策其服膺各種角色規範,追逐各種遠超乎其所能及的目標和理想。事實上看似萬般養護,其實是施予瘋狂攻擊。「自性」(The Self) 無需保護,身體則宜與「自我」(the self) 概念切割。如此,它自然強壯堪用,能享其天。重點是,當不再有用或堪用,沒必要硬保留之為難之。話說回來,會致病的是思維。是思維讓身體罹病。因而,該治癒的是觀念與心態……這些論點,當然同意且無困難。困難的是這點: A healed mind does not plan. 不能不承認,這還真是顛覆。數年前留下的眉批,如今讀來,覺得該結實面對我的所謂「我」才行。J 不是說嗎?「自性」(The Self) 無需保護,身體則宜與「自我」(the self) 概念切割。我覺得我來到某個水窮處了。「本篇令人低徊且潸然欲泣」。 “This makes me feel very much at loss.” 數年前的這些筆跡,於今看來,深銳程度不一,但迷惘與深受觸動則一。 我覺得我來到某個水窮處了。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什麼雲朵浮現了呢? J 邀吾把今天騰空,不要計劃。計劃即掌控,掌控即依過往模式所形成的慣性思維因襲套招。於是,人生變成一套因因相循的戲碼。他邀吾自問,此戲碼中,是否偏過去和未來,獨漏現在此刻?是否刻意把整個生命,導向自保自衛,且所謂該保該衛者,唯身體而已?是否吾焦心勞思,大抵因怕身體受威脅,或身體條件的自我形象受威脅? 這一問,不只問倒了我,恐怕也問倒了人類艱辛累積、蓽路藍褸、堪為尊嚴驕傲所寄的整個文明……我無言矣!無法不想到 Umberto Eco 的玫瑰一書,每讀到圖書館終告焚毀、師徒傷感相對的那一段,總不禁為之淒惻。 所以這一課真是難。畢竟回首前塵,如果不曾努力奮鬥,在社會的階梯中辛勤攀爬、求為「人上人」,豈能好端端坐在這兒,無視於全球金融海嘯下的經濟蕭條,篤定地修練此課?無論如何,還真是萬難把個人曾付出的心血和人類辛勤奮鬥的印跡,都視為無物……。但 J 卻也毫不妥協:
此說倒也切中要害。身體本身沒什麼好戒備的。它很中性。本身並不感到威脅。是人心使之過度操勞,拿一些沒完沒了、永難企及的虛幻目標硬要它配合跟進且執行。於是它當然不堪負荷而能告病。於是我又再多方呵護、殷殷款待,生怕養之不周,形成雞生蛋、蛋生雞的複雜問題。 身體生理如此,物理地理亦復如是。關鍵從不在於形相五感的世界本身,卻在於面對有形世界的有情之心。是吾人的笑淚嗔痴,使生理地理物理儼然有其意義,於是衍生出多少「我群」與「他群」的概念及想像,為此分合攻防不斷,人人為之奔忙勞碌不已……,一生亦因茲似乎有了奮鬥的憑藉和意義哩。 對此,J 的態度似如冷面笑匠,直言:「上主自會照顧」,一時還真令人又氣惱又噴飯。然而平心靜氣聽他說理,卻又不覺然如清風徐來:
有此信念者,充實圓滿活於當下此刻,無需操心自身如何、自我如何……能做該做的事自然不斷開顯,創意也才能不斷勃發。而真正的變革也才可能發生。個人一生的路遂不再只是因循窠臼,不再只能踵繼前人覆轍。人類的文明也便有了真正的文明可言。 暗想,知性上已漸能理解 J 的邏輯,但情感上確實不易做到鬆手不計劃不操控自己生命所繫的時間。起碼讀之已不動怒啦……哈哈……不禁傻笑。較諸初讀 ACIM 時的惱怒,此際總算已稍能體會 J 如是言的用心:
此中所謂「役使身體」,較諸時下流行的「身體自主」說,何其反差!身體自主的概念,隨著社會日趨民主多元而理所當然。在教導成長中的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顯然確有其用。即使如此,所謂自主,在各種美容醫學、健康產業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實含糊難解。不妨說,資本主義使身體既如可展演的戲台,又如待經營的市場、須攻防的戰場。身體自主,其實是故意撥弄「自主」這個上帝名詞,讓人得以振振有詞大玩本就想玩的遊戲,以便不斷兜圈子。 而我,知命之年,開始知道兜圈子的窒悶感,卻又凜於身體沉甸甸的重量,於是為之徬徨低徊不已。然而這一生如果不想老兜圈子鬼打牆,看來是該嘗試放下一些自我中心式的掌控。Hm,不過似乎不覺得自己老是兜圈子哩。因著個人的辛勤努力,豈非爬過一階又一階……豈非也可以暗暗告慰於還算小有所成?不過幹嘛願意讀 ACIM?幹嘛願意聆聽 J?「他」在蠱惑些什麼而我居然不察?為什麼常忍不住感到「他」說中了什麼內心深層的心事? 唔…有情的心,常期待著忘形甚至忘情。這期待,是人性之天,人皆有之;意味著吾人雖可能為任何形色而嗔痴,卻也的確有著超乎妄執的潛能。身體再是沉甸甸,仍無法抹滅這個內在的潛質潛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目前瞥得到的雲絮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