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8 17:57:28瀏覽757|回應3|推薦36 | |
課多。活動多。狀似忙碌,Lesson 131 的思維卻時而浮上心頭 。這一課已進入第三天。暗想,慢慢來。就算余生也魯吧,而況又沒要成就什麼。就當做品味經驗可也。 No one can fail who seeks to reach the truth. 這一課先點出我們自找挫折的習性與虛妄。淨玩一些來回反複的遊戲,沉酣其中,捨不得放。明明渴盼平安,卻仍暗禱夢中的驚奇冒險及險中的僥倖得安。總之,多少祈禱無非如此。一逕要求繼續做夢的權利,以及高潮迭起的亢奮,卻又擔心盪到谷底的沮喪和下墜時的恐慌。若非有心知命且正逢知命之年,對此習性與虛妄已了然雪然,豈願輕易鬆手不玩哩? J 一直強調,尋索乃今生必然。縱然沉酣於夢中英雄的角色,寸心自知終不過是角色。所以,尋覓是好事一樁。是人性之天。本課在修練中就似乎順水推舟,邀吾乾脆「打蛇隨棍上」,盡情發揮此尋索天性可也。而其方法,也果真十分對治吾人心中的狐疑:我央求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也思及不同的思維。我所尋索,非我所獨造者,而我所欲的思維,亦非我獨有」……真是洞悉吾內心的焦慮。彷彿知道我在嘀咕:如何確知尋尋覓覓所得確是「實」得?畢竟自認的靈思若不過又是自己妄造的傑作,豈非仍只是反複重復的原地踏步?J 邀吾以「非我獨有」為參照點,是欲吾以「普同人性」來檢視自己且誠實以對。 J 很重視普同人性,也邀吾以此自勉哩。 進入第三天仍有新的有趣心得。此際特別注意修練本身。J 邀吾冥想「有一扇門」、「那」扇門。我緊握「那」門把,然後推開,然後……嘿!J 居然停頓下來,不描述推開之後能「看」到什麼,卻央我在推開之前仔細思量一番,靜想自己是否果真唯此一念?說不定,還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私心?……尤其,還針對這推開的動作用心描繪一番……應是希望吾凝神專注。 這番描繪,似乎煞費苦心。看來「門」本身即耐人尋味。 不覺然聯想到 William Blake 的詩句: 所謂知覺之門,意味著知覺也是門檻。與 L. 131 此課末尾的 J 遙相呼應。Blake 以詩人畫家之筆,意欲描繪二元對比之外的世界而猶有所不能。他一直不滿於感官作為人類知覺知見之門對人類心靈視野的拘限。Aldous Huxley 亦然。自感困於語言,對藝術音樂所能達致的共鳴別有體會,卻困惑於獨到匠心竟往往不敵神來靈思。於是期待為臻此靈思尋覓「科學方法」,不惜親試 LSD,援筆寫「知覺之門」(The Door of Perceptions),談他循藥物體驗到的豐富意象與共融感。然而不旋踵終又向友人自承有憾,明言自己其實只是受了「誘惑」,所謂共融感通亦只不過是倏忽假相。其隨後的代價不能不嚴肅以對…… William Blake 與 Aldous Huxley 無疑皆尋索者也,而顛躓如斯,困頓可見。兩人都談五感知覺的限制,也都期待打開知覺之「門」,馳騁想像且開發經驗。既曰「門」,不能不注意到「門」能導引也能阻攔的雙面性。或應說,「門」介乎已知與未知之間。「門」的意象因而突顯某種臨界處境。來到這兒,通常的習慣是猶豫徬徨或回顧前瞻。 然而此課中,J 卻欲吾從容不迫,故邀吾觀照「門」本身,而非留意其「雙面性」背後潛伏的,易引發迷惘或焦慮的暗示。 余生也魯,沒有藝術家或文學家的鮮銳知覺可以仗恃。自問沒有豁免困頓的慧根,卻也不妄想有什麼捷徑能穿透知覺知見之門。然而在 J 的提點中迴避了「門」的雙面意涵,也等於是不企圖循知覺之徑來突破知覺。J 似乎理解吾人即使有心突破知覺知見,亦難免陷入知覺習性的枷鎖而生困頓感。 或許這正是 ACIM 的獨到之處……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