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言之 政府改造 產業政策 也是遂行台灣新地圖計劃 戰略的一重要環節 目前台灣的核心產業以資訊科技為主相關產業逐漸連結 形成一個頗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落 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資訊科技的重鎮 也是一個發展產業成功的實例 影響所及 國內的人才 資金大量流向資訊科技這個產業群落 各縣市地方政府也都想爭取在地方設置科技園區吸引高科技廠商及週邊產業到地方投資 因為這是地方首長最能突顯政績的途徑 可為地方帶來豐沛的資金 投入道路交通 房地產建設 創造就業機會等等 這對地方政府來說是好事 對提高台灣資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是好事 不過從整體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言並非上智 因為這表面是增強競爭力 實則風險太集中 就像台灣的建築業曾是台灣的火車頭產業 當年房地產最風光的時候圍繞在建築業週邊的 鋼筋 水泥 建材 裝潢 家俱 廣告甚至銀行等產業無不意氣風發 整個產業群落亦盛極一時 當時有很多大的建設公司流行企業多角化 跨足上下游 從房地產的上游到下游全部的相關產業都投入 資產越滾越大 競爭力也越強 可是一到房地產過熱蕭條時 連帶地一整串的產業都遭殃 這就是產業聚落風險集中的問題 台灣不能只建設成一科技矽島即是此故 又如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台灣缺水的問題如未有效疏解將是未來成長的致命傷 竹科園區內群聚大批高科技廠商他們製造流程需要使用大量高純淨的水 沒充裕廉價的水 竹科的廠商遷離外移 甚至遇到大天災大地震 即將重創台灣的經濟 因此 台灣長遠之計 需要建置的是多元 有系統且具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聚落才足以讓後代子孫永續生存 —國土 依地緣資源人文特性 重新作區域整合 建置區域政府 整合地方建設 培養多元核心的產業聚落 是一個長遠的整體戰略 而不是每一個縣市 都要有大學 有文化中心 有科技園區 有國際機場 有大建設 依所謂南北平衡或拉進城鄉差距的邏輯那麼簡單 什麼是多元產業聚落? 例如除了資訊產業鏈 之外 北省區數位內容產業鏈 包括創意設計 影音戲劇 文化出版 多媒體 傳播廣告 資料庫 學習產業等 南省區生技產業鏈 包括柰米技術 基因技術 機能農業 中醫藥 飲料 食品 醫療 健康 休閒產業等也可能培養出 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落 為國際明日之星 可供參考 而為了讓這產業聚落能在地著床生根 發展成型 區域政府可能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 區域政府的設置應該是偏重在機能性的功能 也就是著重在該區域產業聚落的專業服務上而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 區域政府所用的人才要熟稔該區域產業相關知識 其任用升遷管道應該不同於一般公務人員 因此區域內需要有人才培育機構 有特色的大學或研究機構 區域政府因區域產業聚落的特性也可以有特別法 例如數位內容產業是一種創意產業 也是一種高人力密集的產業 工時密集且不定 應該有勞工特別法 區域政府要直接與國際社會接軌 組織裡要有經貿涉外單位 區域內要有國際機場 海港及便捷的交通網絡 此外區域政府也要有與大陸地區政府直接對口的準備 以上這些配備 都需要各區域政府設置組織 安排許許多多的單位才能滿足這 種種功能 這就等於要蓋好幾個好廟大廟 有這些廟 大好人才 有容身處 再建立從地方基層 區域政府到中央 一路縱深的升遷管道 創造出人才的前景 人有前景 就有成長的動力 就會把社會往前推進 那麼台灣要成為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 就有更好的基礎了 ,接下來再來談談北省區發展數位內容產業聚落 南省區發展生物科技產業聚落何以會有國際競爭的潛力 ? 簡單地說 是它們在台灣已有根而且擁有廣大深厚的背景資源 數位內容產業以文化 以創意為主軸 商品的構成核心是超越形體的 (形而上的無重量商品)除了第一次的製作成本外複製成本低 原物料成本所佔比例也相對地低 適合缺乏原物料資源的台灣 生物科技產業以農漁技中醫藥為基礎 商品的構成雖是形而下(有實體重量的)但核心還是對生命的知識 技術 這文化 創意 生命知識 方面的要素都有我們深厚的中華文化 農漁技中醫藥知識的背景資源支持 且華人地區經濟崛起 華語人口十幾億 市場幅員廣大 是全球各大國際企業爭相投入耕耘的新興市場 這種種情勢都有利於我們國際經濟戰略的運作 讓我們更有機會連接上國際經濟的大轉輪 切入國際核心經濟的舞台 我們國際經濟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世界的價值創造工廠 這有兩條主軸 一主軸是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創造需求 結合大陸資源提供供給 另一主軸是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提供供給 結合大陸資源創造需求 第一主軸 所謂結合大陸資源提供供給 就是運用大陸原物料 低成本豐沛人力 及經濟規模等優勢進行所謂台灣設計 大陸製造或台灣接單 大陸製造出口的策略之意 所謂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創造需求 就是利用歐美日國際企業的產品行銷優勢開創市場 例如目前全球資訊業總產值 其實主要還是集中於少數幾個國際大品牌手中 台灣還缺乏強勢的國際大品牌 但台灣資訊業可以提供重要或關鍵的零組件使這些大品牌 或降低成本 或提高產品價值 以擴大其市場 待這些大品牌市場成長 我們的供應市場也隨著成長了 這一點有點像附身借力的策略 這種策略運作開來 台灣就突破了東北亞或東南亞貿區協定的可能封鎖或孤立了 ,第二主軸所謂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提供供給 簡單地說就是引進歐美日國際品牌企業共同到大陸合作設廠或來台合資設廠擴展兩岸市場 (當這些國際企業把國際產銷鏈連結到台灣來時 無形中就已把台灣牽入國際經濟舞台 ,台灣的生存與榮衰就與他們息息相關了 這是國家安全的一環 待後再說 這也就是前所述 ,台灣要區域規劃, 設置區域政府, 發展多元產業聚落同時要各區全面與國際經濟深入接軌的一貫戰略) 所謂結合大陸資源創造需求, 這包括大陸內需市場需求 世界市場需求與台灣內需市場需求等 ,大陸內需市場需求是指因台商投資大陸引發的經建市場或因台商投資所帶動的民生消費市場需求, 世界市場需求是指國際間因大陸經濟力崛起引發世界觀的改變所開創的市場需求, 例如從 原先只接受歐美產品的轉而接受華人產品所造成的市場, 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多說一下, 大陸變成世界工廠, 華人政經勢力及語言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劇增, 終將改變世界的文化勢力版圖, 華人語言文化的勢力在世界版圖有多大, 我們商品的國際市場潛力就有多大, 而這一切是以內容產業為先鋒的, 就此而言, 目前全球十幾億華人人口 與中國話,中華文化 , 都將是未來華商逐鹿世界所憑藉的形勢資產, 至於創造台灣內需市場需求方面, 則需回頭看看前述的區域規劃 政府改造 培植多元的產業聚落 建設台灣成為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等是否合圍落實整體大戰略, 如落實了 ,產業聚落在台生根, 人才群聚, 台灣的內需市場也就再開創擴大了, 目前台灣內需市場疲弱, 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企業菁英跟著企業往大陸流, 這些原都是台灣的消費主力 ,台灣不斷流失這些企業菁英又流失了主力消費群因之市場日益疲弱 防也防不住—(原文請見 http://www.witsworld.com.tw/pag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