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年來經濟力的崛起大家有目共賭 它還有很多重點發展城市都足以與台灣爭勝 這是我們台灣目前的共同隱憂 擔心台灣將逐漸被世界邊緣化 其實台灣還是有機會的 台灣不必把大陸當直接對手與之纏鬥 而應做的是超越競爭 台灣應在大陸剛<和平崛起> 而尚未大崛起前搶先搭上世界主流經濟的巨輪成為世界主流經濟巨輪的一部份 同隨著世界大主流的運轉 將大陸吸納入此世界經濟巨輪的洪流中 讓它成為世界主流經濟巨輪下的次轉輪 如此一來 大陸的經濟發展對台灣將是一種助力而不是阻力 這是台灣未來求生發展的機會也是必要的大戰略------我們叫超越競爭的大戰略, 為了遂行這個大戰略 政府必須把兩岸政策 軍事外交政策 經濟產業金融政策 教育政策 勞工政策 國土規劃政府組織等重新對焦 檢視或重新擬定分部戰略與分進合擊的下步行動方案以利執行
大事業的完成,總得從部分工作做起:
一個大教堂當然不同許多石塊疊在一塊兒,但是建築一個大教堂的唯一程序,卻是一個石塊砌上一個石塊。
就設計師而言,他的全部計劃是個大教堂。但就泥水匠言,那是一面牆;就砌石工人言,那是些磚塊……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是國家建構的設計師 心中要有國家未來要如何走的大藍圖 各部會首長是泥水匠 各自要照顧好軍事 外交 教育 經濟 財政 金融 各面牆 行政院長則要把各面牆合觀 微調 與國家建構的大藍圖摩合 下則是砌石工人 要把一塊一塊磚石砌好 這是大戰略遂行的程序————————–
競爭是選擇在同一跑道上跟對手競賽COM / petition 超越競爭是選擇在不同跑道上跟對手競賽 SUR / petition 在同一跑道上競賽的是孫悟空對牛魔王 在不同跑道上競賽的是如來佛對孫悟空前者是在被定的形勢架構內爭勝 後者則是在尋求不同的架構以爭勝 大陸將是世界工廠 是產品製造的世界工廠 台灣也可以是世界工廠 但是台灣不要選擇與大陸同一跑道 台灣不是要作產品製造的世界工廠 而是要作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 什麼是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我們可以用20/80法則將世界大局勢攤開 簡要說來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經濟產值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國家 也就是說世界上百分之二十國家的經濟總產值就佔了全世界總產值的百分之八十而其餘百分之八十的國家其總產值卻只佔世界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經濟產值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企業 也就是說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企業其經濟總產值就佔了全世界總產值的百分之八十而其餘百分之八十的企業其總產值卻只佔世界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 一個國家內百分之八十的經濟產值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企業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內百分之二十企業的經濟總產值就佔了全國總產值的百分之八十而其餘百分之八十的企業其總產值卻只佔全國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 一個企業內百分之八十的績效 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工作流程, 也就是說一企業內百分之二十工作流程的績效貢獻就佔了全企業總績效的百分之八十而其餘百分之八十流程的總績效貢獻卻只佔全企業總績效的百分之二十 ,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經濟總產值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品牌產品 也就是說全世界百分之二十品牌產品的經濟總產值就佔了全世界產品總值的百分之八十,而其餘百分之八十品牌產品的總產值卻只佔全世界產品總值的百分之二十, 一個品牌產品百分之八十的經濟貢獻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品牌加值過程 , 也就是說一品牌加值過程中百分之二十的關鍵加值其貢獻值就佔了全過程貢獻值的百分之八十,而百分之八十的其他加值過程其貢獻值卻只佔全過程貢獻值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這百分之二十的國家就是核心國家 百分之二十的企業就是核心企業 百分之二十的產業就是核心產業 百分之二十的品牌就是核心品牌 百分之二十的工作流程就是企業核心的營運流程 企業百分之二十的關鍵加值過程就是核心的加值技術 台灣要加入並成為世界經濟大轉輪的中一部份 就是要政府 企業 人民各在這百分之二十中去下功夫 例如台灣企業 不論科技或傳統產業 可以選擇若干核心產業核心品牌在國際企業全球供應鏈中加入 成為它的一部份 最好是關鍵的一部分(如提供關鍵零組件的新發明新設計)並且使該核心產業核心品牌因為這加入而提升其產品或再開創出其品牌更高之價值 台灣若以此為重心 那麼台灣就有希望成為世界核心企業不可或缺的夥伴 台灣就有希望成為創造價值的世界工廠 為世界性核心企業核心品牌作加值轉化的功夫而擺脫製造加工階段 賺起創意的錢 賺起智價的錢 換句話說 物品製造的世界工廠 賺的是勞力的錢 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賺的是管理的錢 創新的錢 不在同一軌道上 物品製造的世界工廠是以國際企業為榮(繁榮) 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則是國際企業以之為榮(繁榮) 台灣要走的路是價值創造的世界工廠的路 而把物品製造的世界工廠移轉到大陸 讓大陸成為世界核心企業的製造工廠 如此一來大陸在世界主流經濟的大轉輪中同時也就成為我們的製造工廠 這樣兩岸都可以同時與世界主力經濟共同成長 大陸成為製造的世界工廠之後經濟起飛 人民由貧轉富 購買力增強 將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興消費市場 同時人民一富有 自主性增強 將是民主政治的溫床 再者製造工廠遍佈植立 人民進入了工廠 資本多投入了工廠 人民心靈和社會資源凝固在工業體制內 就等於進入另一個牢籠 爾後經濟要再突破升級恐須再經一番大解構大震盪 可說一面成長又一面自己構築未來發展的障礙 就像當初台灣是美國的製造工廠一樣 這也許就是國際企業戰略的一環 (原文請參見 高戰謀略網 http://www.witsworld.com.tw/page11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