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或老年失智( Senile Dementia, Cognitive Impairment)是老人醫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話題。
它可能牽涉的病人安全問題相當多種,包括人格變化、行為異常、無法溝通、健忘等因素所引起的,如「用藥錯誤」後出現嚴重副作用,或「跌倒」而被送去急診,且屢犯錯誤「重住院」。
此外也常聽說有擅自離院或離家(Wandering)、迷路甚至流浪街頭而受傷的老人,其他也有因感情失禁、精神異常、發生攻擊他人的「暴力行為」、「自殘」及「院內自殺」等病人安全事件。
根據幾天前知名期刊JAMA的一篇報告得知,作者S. Gray共追蹤3434位65歲以上(平均73歲)老人的用藥史,其中約有20%曾使用過抗膽鹼劑(Anticholinergic drugs),重要的結論是,她發現這些病人的累計用藥量與老年痴呆的發病率有相關(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也就是使用愈久,累計用量愈大的病人,愈容易罹患失智症(Dementia)。
長年(3年以上)服用者的風險增加了50-60%,但作者仍強調較低劑量,及年紀較輕者也不宜小看這群藥物,如非得使用,還是應該要壓低至最少的有效劑量。
共同作者Campbell認為這是至今呈現最強證據的一個研究,非常值得相信!
所謂的抗膽鹼劑在藥理學上,即是抗副交感神經生理作用藥,作用的機轉是靠遮斷位於中樞及末梢神經系統的神經傳達物質(Neuurotransmitter)=Acetylcholine。
阿滋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就是典型缺乏Acetylcholine的一個疾病,但並不等於老年痴呆,雖然它佔最大宗(60-70%)。
屬於這個分類的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很廣又很頻繁,主要是被用來治療:
1.腸胃不適如胃炎、嘔心、嘔吐、拉肚子、甚至胃潰瘍
2.泌尿道症狀如膀胱炎、尿道炎、過動膀胱(Oxybutinin)
3.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氣腫
4.睡眠障礙
5.暈眩、暈車(第一代抗組織氨Diphenhydramine)
6.憂鬱症及慢性疼痛(Doxepin, Amitriptyline)
及其他如麻醉領域,術前為了抑制口水分泌的前給藥及心跳太慢時給的Atropine針劑,以及同成分用在眼科的散瞳藥等,也都是屬於抗膽鹼劑。
結論是,抗膽鹼劑的副作用本來就有一項是失智症,但這個可信度被評論是很高的研究,明確指出它與失智症的關連,值得醫界注目。
由於口服抗膽鹼藥的種類煩多,其中或許有些是因病情需要長期必需服用,但有些則是出現在社區藥房病人可以自由購入的非處方用藥(OTC drugs),病人卻因無知而盲目加碼,這些成藥加上慢性處方用藥,在不知不覺中所累積下來的巨量,恐怕讓無知的病人(不一定是老人)曝露在不可逆的失智風險當中,而步步走向實際發病的那一天。
建議已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病人,雖然暫時不宜隨意停藥,但不妨向醫師提及此事與溝通,可能的話,減少劑量或改用其他藥,以免有一天真的成為病人安全問題多多的失智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