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09 10:59:03瀏覽22|回應0|推薦0 | |
冷颼颼的日子來臨了,住院病人對於溫度的維持更顯重要,除了中央空調系統外,臨床實證顯示,針對個體差異化的局部保溫措施,能有效提升病人舒適度,並有助於維持生理恆定。以下常識只是通則,但也適用在長照機構裡,仍值得相關照護者留意。
近年有些人喜歡用來自日本的所謂「暖暖包」,但也有愛用古早味熱水袋者,而不慎造成皮膚低溫灼傷。
所謂低溫燙傷,通常是因爲長時間接觸44-50度C的熱源所引起,在定義上也有指60度以下就算是低溫燙傷的說法;但一般而言,接觸44度C在3-4小時以上,或46度C在30-60分鐘之間或50度2-3分鐘,或60度則是以秒為單位就可能發生皮膚底下的燙傷。 一旦發生,原則上處理模式與一般的任何燙傷準則雷同,在此不準備詳述。最大的問題是,如發生地點是在醫院時,此意外事件或傷害程度有可能會被視爲是病安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而需要依規定做根本原因分析,而且在有些長期臥床或較虛弱的病人,還有可能出現比預期更深層的灼傷,而最後導致需要補皮治療。
總而言之,和預防流感一樣,這是屬於季節性的病安話題,特別提出來提醒大家!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