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5 10:21:12瀏覽653|回應3|推薦9 | |
引用文章如何當總統真正的老闆(一)?(也就是民主的那個主) 如果要根據『褒』『貶』的多寡來決定人的優劣,那真的太瞎了!可知道人的語言的藝術有多厲害? 舉個兩個簡單的例子,以下是『事實』經過『人』消化並口語後的範例: 一、零分至少不是負分。二、60分也還不到滿分。 如果從人的褒貶來說,一是褒二是貶。 一、零分至少不是負分。褒的是零分,並暗指本來可能低於零分。二、60分也還不到滿分。貶的是60分,並暗指本來可能是滿分。 (事實本來是:一、零分,二、60分。結論60分優於零分。結束!) 如果從標準而言,60分優於零分,是一清二楚的。經過人為片斷的褒貶結論,居然得到完全相反的兩個結果(『褒』優於『貶』,所以零分優於60分)。好壞可以顛倒,就可以知道,我們要人云亦云的接受結論,還是要有獨立的判斷力。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資訊出現一定不會完整(不同時包含一二)。何況即便同時出現一二,都可能得出 0 大於 60 的謬論。執政者有好的政策,就很容易出現『二』的說法。如果在野黨做錯事,就會操作成『一』的說法。所以執政黨給人『無能』的感覺,在野黨似乎給人可以期待的感覺。問題不在『事實如此』,也不在於『綠』媒體(最持平的人也可能得到這種結論)。問題在於真正可以從『局部』資訊看到『全盤』的人,少之又少!就更別提特定立場的故意偏差。 言歸正撰,想當『真老闆』,自然就該有這個『素養』,這種『智慧』。從真真假假,顛倒眾生相中,看出實質。如果還沒有,先把情緒放一邊,試著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其中一個方式,至少用前一篇的『標準』來看看。傳說中『無能』的馬總統是否真如此?
二、司法改革問題:不公義的起訴與判決是否較少?或更多?或總統亂評個案? 三、政府效能問題:危機處理(颱風)或一般事務處理是否較快? 四、公務員廉潔問題:貪污是否減少?是否有人帶頭貪? 五、權力自制問題:總統是否常插手不相關人事?開後門?不顧制度用人唯親? 六、經濟能力:台灣對外競爭力是否提升?是否達成更多國際合作協議? 七、民生:生活是否更痛苦?賺錢是否更難?存錢是否更不容易?政府是否有幫忙? 八、外交能力:邦交國是否減少?兩岸緊張是否降低? 九、國家形象與國際地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是否對台灣更友善? 十、……………………………..?(讀者自己列) 我個人不影響讀者的評論,完美主義者可能全部都給負分。只提醒,換個角度,用下列的標準,再評一下。最後再把前一任(陳水扁)放進來比較。 過去有的惡,現在還有。----(持平)過去有的惡,現在排除或減少。-(加分) 過去沒有的惡,現在出現。---(大扣分) 過去有的善,現在還有。----(持平) 過去有的善,現在沒有或減少。-(扣分) 過去沒有的善,現在出現。---(大加分) 這樣一來,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前任創造後留下的,現任者還來不及處理的? 『不應作為』的『不作為』就是『作為』(有能)。而『不該作為』的『作為』根本是『不作為』(無能)。是不是很顛覆啊? 當我們看事情的角度,用一種看全盤的方式。相信更能看清事實的本質,也代表自己更成熟,抉擇也會正確,處理事情也會更圓滿,自重而後人重之。 美國,英國,日本等,有歷史的民主國家,經過了這麼多次的選舉,都遇到一樣的瓶頸,人謀不臧,效能低落。問題不在於總統制或內閣制,也不是選舉的次數。 在於人的素質。 舉個不入流的例子,人跟猴子混在一起選領導者,不必然人就會選贏猴子,必須取決於人群大,還是猴群大。也不是人勝出就天下太平,猴子群也會不開心。最關鍵有效的,是民智漸開,自然人群大增猴群大減。(這裡也可以想想『是誰在搞愚民』?) 如果每次選舉結果都可以結論出『向上力量』的勝利,而不是上上下下相互抵銷的原地踏步輪迴。我們的民主,不需要太多的選舉,就可以超英趕美贏日本! (待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