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傳統書局"與"二手書店"聊聊
2013/11/25 16:16:14瀏覽714|回應0|推薦7

當我們在開發"換書網"時,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們-"10年後都是電子書。為什麼要去做還沒出生就明知要死的事業?"。因此,過程中我們常常戰戰兢兢的反覆檢討-"我們到底是執著還是偏執?"

為了避免偏執,我們總是用最開放的角度來面對困難與探索市場需求。我們曾經找二手書店尋求合作的的可能,少部份願意嘗試。但是,我們始終不敢找傳統書局(新書)提書籍交換的合作模式。因為我們很清楚,如果讀者可以藉由"書籍交換"滿足"閱讀"的需求,即便只是讀者10%的需求,都表示新書市場短少了10%的供應。當然這是我們夠大的情況下。只是即使不大,我們無法矇著眼睛,對這些傳統書局,只說我們即將帶來的,卻不說他們可能為此失去的。

最近,我們有了新的想法。這個想法來自,開篇所說的這個死結。電子書對新書市場的影響,台灣的發展比起美國緩慢許多,這有技術上的問題,也有文化上的問題。但是,再慢都僅只是5年變10年,10年變20年的差異。卻不會是不來的差別。這個趨勢不論早晚,實體書的需求終將從90%,80%,70%,....,遞減,而在?%趨於平衡。我們估計"?"不會是0,應該也不會小於30。具體數字,對於Cobook或一間傳統書店而言,或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即便這個數字是70,是表示所有書店收入一起變成70%嗎?不是吧!

估計當此之時,可能是40%的書店永遠消失,20%活的更好,40%苦撐著。其中活的更好的裡面有一大半是網路書店連鎖書局,一小半是早作準備的書局轉型。如果70%的情況是這樣,比70%更低是低到哪裡,對大部份的傳統書局還重要嗎?

我們從一些二手書店的老闆處得知,在過去輕輕鬆鬆可以達到的收入,現在要很努力才能完成。因此,他們沒空嘗試我們的換書網。也有些老闆說了,假如大家都來換書誰還來買二手書?這正是我們過去的顧慮與死結,從大格局上來說也完全正確。問題在於事不切身時,我們儘可大格局,凡事僅存於概念。格局大些,甚至不該買賣二手書,這等於打擊文創產業中的創作者。

假如整個二手書產業,甚至出版業,是出於有飯大家吃共體時艱的思維,"當大家都來換書誰還來買二手書?"的顧慮才有意義。如果是出於撐到最後的才能活下來的思維,那該想的反而是"剩下多少才是最後?""如何讓自己撐的更久,又如何讓別人先倒下?"。很令人沮喪與殘酷嗎?

其實這是我們騙人的謊話。如果這樣說可以令人心理好過點的話。真正的實情是不論多少%將永遠消失,其中的9成是不做任何(除了更努力以外)的改變而消失的。

不論您是二手書店還是傳統書局,也不論未來多麼的險峻與黯淡,現在仍有多種選擇,也有很多時間可準備。請不要只是花更多時間與更多力氣做苦工,只為維持過去所有的。你們絕不是只有Cobook可選,但是,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嘗試這個方法,或許你也要先知道才對得起自己。

如果您跟我一樣已經覺知並解開這個死結。你的問題應該變成"假如大家都來換書,我的利基在哪裡?"

-那我們真該好好談談了!-

其他文章推薦:

為什麼要用Cobook來換書?

認同好書交換日嗎? 那你一定要看看!

書籍交換的問題交流(費用與書的所有權)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samray&aid=96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