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視何時告別「軟弱的品牌」
2010/01/30 23:51:22瀏覽2101|回應5|推薦18
公共電視日前以董事長鄭同僚為首,召開了只有「6名出席/應有21席」的董事會。新聞局強調違反公視法,會中一切決議無效。
仔細看這次「小貓六隻」的董事會中大舉通過的「原民台營運計畫案」、「客家台營運計畫案」、「客台關鍵衡量指標案」、「年度稽核計畫案」、「年度報告編輯案」等五項重大議案,幾乎都是公視「結構性長程規劃」的議案,尤其牽涉到不少「組織人事」的部分。
坦白說,如今政壇周遭看來看去,大概也只剩「公視」這裡還有「舊勢力」,在做某種「困獸之鬥」。到底是「政治勢力」要伸進來,還是「媒體專業」要打進來,顯然裡外當事人所見不同。
對於公視的現況慘烈,前陣子一篇「鄭同僚,公視最牛釘子戶」有我個人的立場與觀點。
但做為一位外人但在媒體算是有些專業能耐,觀察公視裡裡外外的問題很多,也應該負責任的幫公視找一些「盒子外面(Out of the box)」的改進角度,也才有批評的立場吧!


台灣「公共電視」如今在意識型態上眾所不滿,或在收視表現上廣遭嫌棄,一方面也是因為公視的定位被「期待太高」,總是被拿來與歐美日本的水平相比。
另方面,公視發展這麼多年,不得不說確實搞半天,依然是一個「軟弱的品牌」!
之所以相形軟弱,肇因於公視的頻道與節目定位不清,一旦如同現在老是向著「主流」的其他新聞、戲劇乃至綜藝型態靠攏,自然失去自身在「非主流」群塊,能夠「稱王」的機會。
從「公視」到加上「客家台」與「原民台」,乃至如今加上「華視」(還不包括海外的「宏觀」),整個「公廣集團」其實組織架構與服務對象非常龐大。但龐大紛蕪的「人力架構組織」與各行其事的「頻道內容定位」,基本上就註定在管理運營上失焦,且極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必然失敗。
經營除了談「理念」,也先同時算算「荷包」吧!公廣集團無論是由誰來主導,倘若不能在「人事行政財務總務」尤其是「採購」精縮成一條鞭;並且將各台的組織縮小規模,以純粹的「頻道」概念來整合式的經營;尤其在「節目成本控制」方面,針對各種新聞採訪、節目製作、購片等各領域進行橫向「中央廚房」式的整合,做跨頻道的效益規劃。
倘若不是朝這般更具「結構密度」的方向調整,公視必然將「繼續鬆散」,完全看不到任何能與主流頻道的「競爭優勢」。
幾個頻道的節目所見,也將依然都是那種「自我安慰的節目創意」居多;既然沒有「自負盈虧」的問題,整個公廣集團的運作必定一如往常,最終就是「按照預算項目,把經費用完」而已。


若說整個以「公視」為主的各頻道,如今最重要的經營思路,我認為在於釐清頻道中,哪些是「有價值的內容/Valuable Contents」,哪些是「用過即丟的內容/Disposable Contents」!
而這也是無論公視的預算經費多寡,運營高層自始至終都應保持的「核心態度」。
許多「媒體文化人」常以為「公視有高預算、能花大錢」是一種屬於所謂「公視定位」的內容投資與魄力決心。但在我個人看來,媒體內容的投資倘若不是奠基在1.「收視率」,就應該體現在2.「版權銷售市場」,要不也至少要能3.「在國內外得獎」這三大標準,進行一切投資的審核。
這當中必然有些題材是「叫好不叫座」的!但再怎麼冷門的題材,那反倒應該加強在「行銷宣傳」上的投資,體現一種經營上均衡佈局與動態調整。

尤其電視頻道的經營,絕對不是一種「平均值」!任由所有節目時段去平均瓜分有限的預算,是非常無知且庸俗的媒體經營,而完全應該採取「大小眼」!透過重點式的集中製作與行銷火力,拉抬少數的節目真正「紅火」之後,再由熱門節目去拉抬其他冷門節目才對。
因為,觀眾從來都不會「一直看一個頻道」!而會「為了一個節目去看這個頻道」!
一般來說,「自製節目」傾向是「Valuable」,「購片」是「Disposable」;但若有引領流行話題的購片內容,則實屬策略性的彈性考量。
「座談節目」毫無疑問幾乎大多是標準的「用過即丟內容」,「專題紀錄片」則是「有價值內容」。但前者製作簡單容易,後者製作曠日廢時,仍應保持一種動態平衡。
這裡頭有一個媒體管理思路的迷思!那就是,電視頻道的一切經營,其實不應該從「部門規劃」的分配角度來思考,而自始至終都應從那一張最關鍵的「節目表」來反推所需的人力編制!
歐美成功的電視台,節目製作人力流動非常活絡,往往肇因於此。這當中尤其在「製播工程人力的調度」方面就可以觀察到,這是一家「活水」或「死水」電視台。
尤其電視媒體本就應該要更為靈活,保持影像創意的活水;但這點從來未曾在台灣的公共電視中被看見。公視一向被所有電視媒體同業,視為電視圈的「公務機關」。


毫無疑問,公視所轄四個主要頻道的「屬性差異」,連同管理上的「本位主義」,必然無比深濃。
「公視」已經很理直氣壯了,而「原民台」與「客家台」動輒以「少數族群」的大帽子一抬,所有的人力結構調整,一下子又再度變成「漢人欺侮人」呢!
因此,若想徹底讓「公視」「客家台」「原民台」「華視」的資源能夠靈活共享,在「人性與權力的掙扎」上,是一項超級大工程。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四個頻道現今有超高比例的「資源人力重疊」,而在服務對象與觀眾屬性的特色上,卻很明顯是非常能夠互補不足的。
尤其在「新聞」方面,無論新聞時段或新聞性節目,四個頻道都不是24小時新聞台,實在沒有道理不以「中央廚房」或「大編輯台」進行人力編制與設備的大整合。
這項任務說難,是難上天!但說穿了整個思路,其實也只是調整成在個別所屬的「節目表」的時段規劃中,由各節目去「向中央廚房拿菜」,而不再是從以往「各自做菜,看誰要吃」的傳統思路。


至於公視各頻道其他類型節目,包括成本投資最大的「戲劇」,原本就應該非常慎重嚴謹。
「收視率」「外埠版權」「得獎」這三項過濾評選標準,倘若不能符合其一,即表示創意不足或焦點不清,本來就應該要更深入些!
其他綜藝、藝文、女性、兒童等各類型節目的製作或許較為靈活,但也要確定符合「收視族群」的真正需求,而非節目概念「想當然耳的聽起來很合理」。
另外,也應該開放製作的侷限,嘗試與其他諸如「廣播、報紙、雜誌、網路」跨媒體的聯合製作,增加創意來源。
至於「跨地域、跨兩岸、跨國度」的節目合作案,尤其應該是加強重點!這方面除了成本分擔的考量之外,也才能真正擴大頻道的影響力!事實上,全世界各主要的「公共電視」,幾乎都非常著重國際合作的可能性。公共電視,往往也是一個國家有機會「看見更多國際現況」的主要頻道。
至於「節目採購」除了要強化購片單位及人員的競爭力,保持「片子又好又便宜」之外,重要的是對於採購外片的「行銷造勢」宣傳,應該更有企圖心一些。
不得不說,目前公視各頻道的行銷宣傳,幾乎大多靠「委外製作單位」或「劇組」本身的努力,尤其是委外製作的宣傳成果,整體還算可以(這樣才能後續繼續提案吧!)。
至於公廣集團內部本身的行銷宣傳力量太單薄,我深信這是讓公視成為「軟弱品牌」的其中一項主因;這裡幾乎可以清楚感受到,公視內部早已自我設限於「邊緣頻道」的意識,而沒有本應加倍展現的熱情與創意。


歸咎台灣公共電視的發展,最常聽到的就是「經費不足」,並且經常援用國外NHK或BBC的動輒百億的預算規模,來看台灣公視的杯水車薪。
但事實上,電視媒體除了初期「設備投資」本身為「死錢」,非到一個基本規模不可;真正的媒體經營,猶然是奠基於「靈活創意」為最核心!以公視一年超過十億以上的預算,也不是不能做出點讓人眼睛一亮的節目了!
以日本NHK為例,對於「節目創意」的審查之嚴謹,往往歷經半年以上,特別是要反覆確認提案內容,真正符合日本「市場上的領先創意」,接下來才是導入預算金額的投資。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今台灣「公視」等所屬頻道的節目內容,雖然堪稱也有「點」、也有「梗」;許多節目也堪稱是動員盛大、投資不少,但內容就是「欠一味」!都不是那種會讓本地觀眾或外埠觀眾,能夠到眼睛一亮的創意水平。
NHK與BBC轄下都有所謂「創意研發」的部門,並且經常邀集不同領域的創意頭腦提供想法,進行大量的趨勢概念蒐集。
相較之下,當今台灣公視的運營管理,還是傳統老套,而且「越是更高的主管,越是創意的大外行」,也難怪頻道上看到的都是一些「看似年輕活潑、看完感覺老氣橫秋」的「揣摩上意」的節目為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有台灣公視的經營階層,「趕快換一換」也不是壞事!
任何電視媒體的經營,即使是定位特殊的「公視」,只要回歸到一個媒體市場運營的真正專業,而不是在那些「憂國憂民」或「公視以載道」的意識型態上自我箝制;而應該廣開心胸,看看廣大外界當中包括各種「年輕多元的」,同時配合著某些「深入堅持的」各類創意,去想辦法打造自身,成為「非主流的第一名」為起點!
整天去嚷嚷或哀嚎著「公視預算經費不夠」的,嚴格來說,本來就是「經營能力不夠的蠢蛋」!
因為,倘若預算有這麼每年「一百億」,隨便阿貓阿狗也都可以把公視辦得嚇嚇叫了吧!重點就是因為,就「只有這麼十幾億」,還有沒有辦法,努力把公視「辦出一朵花」來?所以這才需要的是比一般媒體中還更優異的經營人才!


很會搞一般商業競爭「董事會」「股權」那一套的,毫無疑問絕對不會是公視需要的人才。眼下正卡在這些無聊荒謬的「董事會連續劇」的公視,但願老天保佑能儘早塵埃落定呢!
因為,已經明顯「創意落後」的公視,眼下還有包括「行動媒體的內容整合」「高畫質電視進程」,乃至「雲端運算架構」各種軟硬兼施的新趨勢,很快也都要燒到公視的屁股了。
包括董事長在內的六位董事,或許心中還在盤算著的,是一場權力鬥爭的棋局。但觀眾與納稅人可是受不了的!
總之,觀眾要的,只是快點把「更多好看又值得的節目先端上來」!嚷嚷那些無聊的「公視獨立運作」的畫餅充飢,或擺明怎麼看都是「文化自我美容」的云云說詞,吞進你們自己的肚子裡去吧!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736778

 回應文章

mikado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内容有誤
2010/07/05 20:08
以日本NHK為例,對於「節目創意」的審查之嚴謹,往往歷經半年以上,特別是要反覆確認提案內容,真正符合日本
「市場上的領先創意」,接下來才是導入預算金額的投資。←
NHK是一個非營利單位、所以這種説法應該算是一種道聴途説。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公視的新聞節目,其實還稱不錯
2010/01/31 19:13

第一

他比較會談論勞工問題

第二

TVBS最近雖然談一些經濟問題

不過缺欠挑戰與專業度

如中高齡就業問題

可能連馬凱教授都難稱專業

另外失業率的真實性

台灣目前沒有一個學者

能談到世界八大工業國家失業率是如何做出來的

問題就在錢

問題就在立場

祝安

歡迎您能來我們的部落格參觀

比較專業性的文章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2-01 14:13 回覆:
這是研考會的工作,應該針對這些數字統計。
公視關注非主流議題,是必要的。
也就是我認為「當非主流的第一名」之必要。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有同感
2010/01/31 18:08

公視應該著重教育性跟提升道德方面的節目..爸媽冏很大跟那些年輕編導有人情味的作品值得讚賞,但是政論節目主持人毫不掩飾的偏頗態度實在不妥!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2-01 14:15 回覆:
公視有許多好節目。包括走出台灣的許多系列也不錯。
但重要的,是整個公視頻道高層運營的思路,以及頻道內容的創意進化。
做節目,很花錢的!

韋翰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公視一直都在為政黨服務
2010/01/31 10:03

搞不懂公視製播新聞和做政論節目的用意何在,一直以來偏綠的立場就不曾改過,看了直讓人搖頭!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2-01 14:16 回覆:
並非不能服務,無論是服務朝、或野。
重要的是,能不能服務的更有創意一點。

國外許多政論反諷類型的節目,比較像「大悶鍋」那種,很多都是公共電視所發起的。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視最要不得的就是做即時新聞和政論節目!
2010/01/31 01:23

公視最要不得的就是做即時新聞和政論節目!

這些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台多的是!

他應該做的是如同版主所講的有價值的節目,

可以針對一個議題做多元和深入的記錄報導,

而不是在政論節目上用"自由時報式的?"來引導自已的群眾!

PS:公視的新聞也有民視化的嫌疑,主播下太多自已的評論!

如中視也有一個,國民黨某副主席的老婆也常下自已的評論,

民視是每一個都會!

記者最好的立場就是不在現場!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2-01 14:18 回覆:
針對這點,我是抱持同樣看法的。

當然,夾敘夾議某方面也已經是電視新聞文化的變遷。
美國FOX NEWS以及其他國家,也都有新聞節目或頻道,也是走這個路線。
「幫助一般觀眾形成觀點」是他們的說詞。
有利有弊就是。